影响有效课堂的因素及对策

2015-08-15 00:53
新课程(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有效性效率因素

王 东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魏桥中学)

一、创建有效课堂的必要性

创建优质、高效课堂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而由于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致使课堂效率低下的现象时有发生。如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课堂死气沉沉,效率低下,甚至为零;课后大练题海,让学生机械重复或死记硬背。其结果是老师教得认认真真、疲惫不堪,学生学得力不从心、懈怠厌倦;又或是学生辛苦学习收效甚微,其付出与收获不能对等,抑或事倍功半。正是课堂上普遍存在的这种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严重影响了师生双方的动机水平和身心健康。

二、创建有效课堂的实践基础

有效性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则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非但要关注并促进学生的当前发展,也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关注课堂教学活动已经由研究单一的教师因素,扩展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有效性已经从教师自身转移到学生个人及其学习,并在关注其学习的同时,更加关注教师的作用,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仅仅掌握零碎的技能已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影响有效课堂的因素及对策

【因素1】备课效率低

备课效率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学生和老师。老师的备课需要解决集体备课和下文提到的两个影响因素,而学生的“备课”则需要有充分的思考、必要的练习、成熟的疑问等。现在的课堂,学生自己备课不够,常因其他偶发因素影响课堂效率,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一个没有准备的头脑,如何让他接受新知识?这个先决条件不能满足,效率则无从谈起。

【对策】

首先,教师充分备课,对教材进行重构。突出知识主干,弄清必讲、选讲和不讲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相关问题,才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要求;要充分钻研教法,将教材内容变成学生可以接受的形式来进行。

其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我在课堂上很注意给学生营造充分表达自己数学思想的氛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每堂课我都给学生5~10分钟独立自学的时间,并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习题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针对学习内容,提供一定数量和层次的习题,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规定每个同学必做题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做习题,当堂练习,及时反馈。这样就发挥了作业的最大效益,减少了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克服了无效劳动。

【因素2】提问效率低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到达某个知识节点时师生自发、自然的交流,而不是为使所谓的教学环节完整设立的无效活动。低效提问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虚假提问”,即提的问题无思维容量,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语言,只追求课堂热闹,造成“虚假繁荣”;二是“预设提问”,先把学生喊起来再提出问题,结果只有这一个学生认真思考,其他学生做旁观者;三是“廉价提问”,就是学生回答问题照本宣科,仅读读教科书上的有关文字,对学习内容根本不理解,更谈不上掌握,结果也得到默许甚至廉价表扬;四是“教条提问”,就是老师控制问题的答案,对学生的答案缺乏分析,没有思维指导和知识补充,所提问的学生只是标准答案的附庸;五是“优先提问”,就是只提问少数优秀学生,造成课堂机会的不公正,久而久之后进学生感到被冷落,心生嫌怨,失去信心……

【对策】

一是提问要有明确性。就是提出的问题要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东扯西拉,不着边际,预设太多,导向太乱。二是提问要有深刻性。就是提出的问题有思考价值,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及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三是提问要有启发性。就是提出的问题要引发学生联想,对学生有启迪作用,在山重水复中,给学生以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感觉。

【因素3】讨论效率低

组织学生课堂上展开讨论,是体现新课程“合作探究”的重要方面。但讨论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对知识有一个深入解读的过程,对问题有一个深思的过程。而事实上,目前很多课堂讨论,或是追求所谓活跃而漫无目的;或是为应付听课和检查而预设问题并将答案告知某些学生,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等。诸如此类的所谓讨论,可能是热闹的,但是对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能力提高根本无正面意义可言。

【对策】

首先,拓宽问题来源。所讨论的问题,来源是多渠道的:老师深思熟虑后的预设,现成观点的质疑,学生对知识的疑问等。

其次,控制问题数量。既然问题是提出来让大家讨论的,就需要一定的时间,不会一蹴而就,所以问题忌多忌杂。

最后,设计讨论形式。老师对讨论的形式一定要控制灵活而得当,不能放任自流。如对每小组讨论的结果随时做出评价,或者通过小组间、同学间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效课堂”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它将会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与思考。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有效性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原理,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断向优质、高效迈进。

侯法政.如何构建有效课堂[J].学周刊,2011(21).

猜你喜欢
有效性效率因素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解石三大因素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