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协调好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

2015-08-15 00:53陈万霞
新课程(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业课程标准基础

陈万霞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专业技术学习为重要主体,公共基础知识教学为相应辅助,这一直以来是中职教学的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制度的改革,对中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变高了,以学业水平测试为形式来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整体技术素养,加强中职文化基础教育成为现阶段中职教学的背景趋势。本文就以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为例,探究如何协调好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以适应学业水平测试的教学背景。

一、学业水平测试概述

学业水平测试首先在普通高中教育中提出,它是对高中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测。学业水平测试、语数外科目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共同构成完整的高中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测试成绩结果同高考升学、志愿投档相挂钩。学业水平测试的组织实施以江苏省和辽宁省为先进代表,江苏省从2005 年开始实施,辽宁省从2010 年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实行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多年经验为中职教育开展学业水平测试奠定了基础。

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素质低于普通高中生,而且其教学课程和内容也和普通高中大不相同,所以中职教育的学业水平测试的实施不是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按部就班,是针对中职教学特点而做了相应的调整。就中职教学开展学业水平测试来说,江苏省领先尝试实施,学业水平测试时间同普通高中测试时间相仿,都是在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上学期,测试的内容有:公共基础课程测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德育课程、计算机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测试、专业技能测试,在成绩评定上也采用A、B、C、D 等级制度,公共基础课程各科目、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均达C 级以上,为学业水平测试合格。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方可参加对口单独招生考试报名和申请免试注册入学。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录取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时应加大应用学业水平测试的权重。

二、中职教学中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的协调策略

在学业水平测试的干预下,中职教学在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必须兼顾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教育,将文化课程提到更高的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协调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

1.从课程目的出发协调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

课程目的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专业教学目标、单科目教学目标、整体教学目标。就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来说,其专业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并能够灵活运用,那么在课程的选择上要设置同该技术有关联的科目课程,比如电路基础、单片机基础、计算机基础等科目,其课程标准也要结合科目的技术相关重要程度和技术应用标准来调整标准的设置强度。单科目教学目标是各个课程的教学目的的具体化体现。比如,专业类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设置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对电子的理论认识,其课程标准相对较高。整体教学目标就是教师从育人的角度思考而确立的一个教学目标,这关系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从课程结构上协调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

考虑到学业水平测试的原因,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的课程标准会产生一个调整过程,公共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明显要改进好多,各类课程的标准都提高了,要达到这些课程标准,充足的教学课时是非常必要的。但教学总课时是不可改变的,只好调整课程结构以完成课程标准的规定。比如,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业水平测试要在二年级进行,那么一、二年级的课程安排应以公共基础课程为主,专业课程主要放在后面。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科目教学的先后顺序,比如单片机基础课程应该放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后面,学习是由易到难,更容易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确立一个合理的课程结构非常重要。

3.从课程内容上协调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操作内容,其中理论教学内容还包括素质教学内容和专业理论教学内容。从教育事业从事者角度来说,德育远比知识技术教育要重要得多,那么素质教学内容要先于专业理论教学内容。其次,课程的标准主线就是从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到熟练应用技术,所以理论课程的安排要先于实践操作的教学内容,不可本末倒置影响教学。

4.从课程的实施和管理入手协调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

首先,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是保证课程标准圆满完成的重要前提,当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已经达到配套适应的标准的时候,课程不能按照规定实施,那么课程标准的制定也就失去了意义。其次,当课程可以有效实施而且实施的效率和效果远比预想的要好的时候,课程标准就可以进一步改进,对于整个教学来说是一种进步。课程的实施和管理措施可以从教和学两方面开展,教师要认真编写教案和教学报告,教务机构还要严格审核教师上交的教案和教学报告,严格执行上下课登记制度。针对学生,学习委员要及时填写班级学习情况记录手册,及时向教务机构反映课程教学问题。

5.从课程评价入手协调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

做好课程的评价工作是课程设置所要求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内容。课程评价是对课程总体价值的判断,并提供后期决策所需的基本信息。课程的评价包括了对课程方案本身、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三方面价值的判断。通过课程评价的反馈作用来促进课程教学改良。在课程方案实施前开展问题诊断评价,实施中开展过程评价,课程进展到后期采用总结性评价,对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展开调整。

职业学校的学业水平测试,给职业学校的教学安排和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政策环境,对中职教育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统一各中职学校的基本教学要求,对提高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技术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徐朔.职教师资培养的基本属性和课程设置问题[J].职教通讯,2005(10):12-14.

猜你喜欢
学业课程标准基础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艰苦的学业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