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文学中的黑人权利和女性权利问题

2015-08-15 00:53刘桂芳
新课程(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美国黑人莫里森白人

刘桂芳

(沈阳农业大学)

美国是世界公认的超级大国,自由、民主也成为美国以及美国人的代名词。对于人权问题的重视既体现了美国民族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于平等的重视,也给世界各国提供了值得学习的地方。

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黑人和女性在社会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对于种族以及性别的歧视逐渐被文明和理性所取代。黑人天生的音乐才能、体育才能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并受到尊敬。

最初非洲黑人被引进美国时主要是在南方农场做农奴,以解决当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林肯总统在1863年的解放宣言中,已经让他们获得了自由。在南北战争结束后,黑人确实获得了解放宣言中所赋予的平等权利。然而,因为穷困及教育程度较低,为求经济上的生存,黑人必须再度依靠白人雇用,其地位又回到了美国内战前的状况。直到1954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定教育委员会种族隔离的学校违法。1955年,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黑人公民以全面罢乘来反对公共汽车上的黑白隔离措施。1963年,二十五万名群众聚集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馆广场反种族隔离。在民权运动的巨大压力下,美国国会于1964年通过《公民权利法案》,1965年通过《选举权利法》,正式结束了美国黑人长久以来所受到的在选举权方面的限制以及各种公共设施方面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制度。

黑人文艺运动旨在改变黑人在美国社会的处境和地位,黑人文学艺术家想要改变黑人在文学艺术中的形象,反映当代黑人的新精神。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小说。小说讲述了同一个农场的黑人奴隶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赞扬了勇于追求自由生活的勇敢坚毅,鼓励人们追求幸福的民主生活。

《假如我是“黑人”》也是一部表现黑人权利的著作。美国作家约翰·格里芬利用药剂和染料扮成黑人,游历南部数州,之后以日记体的形式写下了自己的经历,反映了黑人在生活中处处碰壁,受到不平等待遇的一系列问题,鼓励黑人们勇敢地站起来,喊出心中的声音,争取赢得人权。

1976年秋,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出版了一部家史小说《根》。作者经过十二年的考证研究,追溯到他的六代以上的祖先昆塔·肯特,一个从非洲西海岸被白人奴贩子掳到北美当奴隶的黑人,描述了他在非洲的自由人生活,以及他和他的子孙在美国奴隶制下的苦难历程,以及这个家族获得自由后的经历。

此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也著有许多作品。在众多著作中,《所罗门之歌》可算作是她的代表作。小说从不同角度描写黑人戴德一家三代的历史,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社会问题:在“自由平等”的美国社会中,今天的黑人青年一代是否仍在遭受西方精神文明的奴役?作者似乎认为,只有让黑人返璞归真,恢复本民族古朴的风范,才能使其真正逃脱这种精神的桎梏。

美国文学界的女巨人托尼莫里森从一名黑人女性的视角,成功地将现实主义与神话结合在一起。她善于以口语化的语言和象征的手法描写妇女形象,以民间传说和童话渲染气氛。更重要的是,她的作品反映了一种进步的文化思潮,表现了美国社会中黑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爵士乐》是莫里森的一部长篇小说,1992年出版。它写的是一个黑人妇女为了得到一个金发男人的爱而毁掉了自己本来可以得到的幸福,走上了几乎精神失常的道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身为黑人而向往白人特有的金发碧眼,认同白人的审美和价值标准,其结果必然是失去自我,酿成悲剧。莫里森意识到在白人文化与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黑人要实现自己的生存价值非常困难。他们既要反对主流社会,为了生存又要认同于主流社会;他们处于主流文化的边缘,但又千方百计地想要进入他们所反对的主流文化的中心。他们的身上充满了矛盾。

女权运动,即妇女解放运动。目的是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赋予妇女与男子平等的地位,以及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式的自由。波伏瓦的《第二性》是新女权主义兴起的里程碑。另一本重要的书是美国人弗里登的《女性的神秘》。她抨击失去活力的家庭生活是使妇女同意成为被动的角色和依赖男性支配的原因。1966年弗里登和其他女权主义者成立了全国妇女组织。紧接着其他争取平等权利的妇女组织在美国和西欧也纷纷成立。

在高度文明的当代,无论是以“肤色”取人还是以“性别”取人都是幼稚可笑的。大众承认了黑人的天赋和才能,社会认清了女性的重要性,为维护女性权利成立的各种各样的组织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女性服务的商业机构也越发繁荣。种族歧视、家庭暴力等问题不再是人们用来炫耀的资本,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已沦为耻辱。黑人和女性这两个曾经的弱势群体为了人权而奋斗的辛酸故事也只能是在美国文学中看到了。伟大的作家们把那些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那些不能磨灭的历史记录下来,激励后人们自由地生活,享受自己应该享受的权利。

黎裕华.浅谈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及审美文化研究[J].芒种,2013(03).

猜你喜欢
美国黑人莫里森白人
白人的暴行是如何将昔日被奴役者在重建时期争取到的进步变革一手粉碎的 精读
莫里森酒吧拉票遭民众痛批
20世纪前后美国黑人的真实处境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空间建构
THE JAZZ AGE
诺贝尔奖得主、作家托妮·莫里森逝世,享年88岁
加拿大游客穿T恤:我不是莫里森
论莫里森《孩子的愤怒》的艺术张力
新西兰杀戮事件凸显白人极端主义在全球影响之广
影史上第一个黑人与白人接吻的镜头,是他剪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