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符号学的新现代主义服饰语境分析

2015-08-16 05:30廖江波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能指所指服饰文化

廖江波

基于符号学的新现代主义服饰语境分析

廖江波

(江西服装学院 服装设计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

时尚前沿总在吸收具有影响力的设计风格与思潮,新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下的服装设计兼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大设计风格,而呈现出新的设计特色,即在追求功能与理性的同时,强调特定语境下的文脉精神。本文从符号学视角解读新现代主义服饰的语境,试图揭示新现代主义服饰文化的内涵,管窥服饰产品溢价的规律。新现代主义服饰语境表明消费文化是可以人为营造的,个体穿着选择是一种自主性的行为。文化提供给了消费者服饰搭配的原则,而这也正是产品溢价的关键所在。

新现代主义;服饰文化;符号学;语境

服饰是肉眼可见的物体,具有实用的功能,同时也承载着社会文化的意义。社会服装心理学认为:符号是任何具有社会意义的或是任何能够表达其它事物的东西,从文化的角度解释着装者的身份与意义,服饰便成为一种符号。[1]服饰产品溢价的关键,是服饰能够传递着装者的身份地位、品味爱好等服饰的符号意义。服饰品牌的构建,实质是品牌文化的沉淀,服饰品牌最大价值在于服饰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商家对服饰产品溢价追求的原始动力,还是消费者对服饰产品个性化的精神诉求,都使服饰产品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注入的文化内涵,新现代主义服饰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它是基于新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下的一种服饰文化总称,一方面继承现代主义对功能、舒适性的追求,另一方面强调设计过程中象征性、历史文脉、诗性叙述所构成的服饰文化内涵。符号美学揭示,文化符号的意义产生模式,各种文化产品特别是流行的大众文化产品的意义,是通过密码操作而被生产出来的。[2]新现代主义服饰的文化内涵,是在设计与解释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从符号学规则的角度解读新现代主义服饰,可以揭示服饰符号的独特性质,进而管窥服饰产品溢价的法则。

一、新现代主义服饰的文脉精神

二十世纪,理论学家根据设计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将设计分成众多的风格与流派。现代主义设计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它重视功能并追求理性的解决问题方式,然而过于理性的设计产品又被认为是机械化时代生冷的产物。其后消费文化时代诞生的后现代主义,摈弃理性主义法则,追求设计的人文主义精神,主张设计应该唤起人性与人情的关怀,强调产品的文脉精神。由于追求极端标新立异的态度,让部分后现代主义设计者产生哗众取宠的、玩世不恭的心态。在设计领域里,反思现代主义机械观念赋予产品生冷单调,反思后现代主义玩世不恭的戏谑,新现代主义追求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平衡点。[3]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是对混乱的后现代主义的净化,又是对理性现代主义的回归,带有反二元对立和对矛盾的爱好。新现代主义时装是对现代主义时装的继承和发展,它经历了后现代主义否定的发展阶段,又经过晚期现代主义的洗礼,是现代主义发展道路上的更高阶段,是设计逐渐走向升华、深化、走向合理化的过程。[4]新现代主义服饰是基于新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下的一种服饰文化总称,它一方面继承现代主义理性法则,另一方面传承后现代主义设计表述中的文脉性。它力图将形式和内容统一起来,从而形成表示成分的形式与被表示成分的系统结合体。表示成分的能指即是服饰三要素、以及饰品等,是人可以感觉到的实体,被表示成分的所指是表示成分的指向意义,它构成了服饰文化的内容。

二、新现代主义服饰语境的符号要素

在非语言性的语境中,信息的传播并非在真空中进行的,它必须借助媒介在具体的言说语境中实施。作为物理意义存在的服饰,它是承担信息符码的媒介综合体,传递新现代主义服饰所承载的文脉信息。

(一)新现代主义服饰的能指与所指

索绪尔(Saussure,1857-1913)的符号语言学认为,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组成的系统。能指是声音的心理印迹,或音响形象,所指是概念。例如:“树”发音的音响效果是能指,“树”的概念是所指。进一步的解释,鸽子这种实物是能指,而鸽子象征的“和平”则是所指。能指是传递概念或是意义的载体,所指是抽象想法的意识形态。推而广之,服装的三要素款式、面料、色彩是服饰的能指,是一种实体的可见形象。在互动的解释过程,它是传递意义的交通工具。所指是能指所指涉的服饰文化内涵,是特定文化语境下的人造意义。服饰具有实用与艺术的双重性。从服饰实用功能的角度出发,可以总结出服饰具有保暖、护体、装饰的作用。服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风俗性,是艺术性的综合性文化载体,也是反映当时政治、经济、思想、道德和信仰的文化符号。[5]对于款式、面料、色彩相差无几的耐克与李宁T恤衫,消费者很难从服饰的材质上区分,但却可以轻易地从商标上了解两者价格上的差异。同样军人制服肩章上的星与杠,起着指示的功能,它表明了着 装者的级别,具有社会阶级的意义。正是知觉者对品牌文化与特定图案的互动与解释,让服饰成为有意义的文化符号。

(二)新现代主义服饰的符号体系

语言是一种符号,符号是介于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在解释中形成的。[6]服饰所指是人为的,可控制的,是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形成的约定俗成法则。重视服饰符号的沟通形式与互动解释过程,是设计师设计作品的法则。新现代主义服饰的文化内涵,是在设计与解释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设计者与知觉者遵循着潜在的服饰文化内在规律,这个规律是服饰能指与所指连接的纽带。能指与所指的契合度越高,证明设计意图的落实越成功。能指和所指构成产品语义学的核心内容,艺术设计师应当善于设计能指,构造所指。[7]作为能指的款式、面料、色彩三者组合能否构成与消费者形成有意义的互动工具,传递抽象意识形态的所指,是新现代主义服饰文化内涵建立的关键。我们对新现代主义服饰的符号学延伸用下图(图1)表示:

图1 新现代主义服饰的符号学延伸

三、新现代主义服饰语境下的符号互动法则

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契合度越高,则意义越清晰。时尚传媒对服饰文化的引导,设计师对设计理念的诠释,都是用以整合与连接服饰的能指与所指。服装质料组合成的象征性外观,它构成服饰的语义,是服饰文化的核心。语义的概念是符号学观点中心,也是符号互动论的核心。新现代主义服饰强调的象征性语义,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符号互动的规律,揭示了新现代主义服饰语境下的语义产生。

(一)作为商品属性的服饰符号

从狭义的角度讲,服装被分为时装和成衣两个部分,时装是艺术、文化的概念,成衣是产业,是商品的概念。新现代主义服饰强调精确的裁剪、舒适的面料、简约的风格,这些要素都是围绕着现代商品属性展开的。作为商品属性的符号是用来贩卖的,消费者购买这些符号意义,一方面在满足生理功能,另一方面也应符合自己的职业社会角色。

商业是市场运作的基本要素,时尚产业也不例外,没有商业作基础,时尚就真的成了空中楼阁。时装周上,那些下不了T台的“大气隆重”的设计只能成为看热闹的话题,时装周结束,大家依旧各就各位。克里斯汀·拉克鲁瓦(Christian Lacroix,1951—)是巴黎高级女装界著名设计师,作品美轮美奂、千娇百媚、机灵古怪,高难度的裁剪与刺绣,纯手工的制作让其艺术范十足。评论家认为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可以进博物馆,但是成衣化难度极大。2008年在金融危机影响,他的公司因顾客群体减少,销量不加而破产。金融危机只是一个导火索,而最被人诟病的是:他的设计几乎看不到与生活接轨的地方。不具备商品性质的服饰,只能是观赏性的花瓶,终会是昙花一现,或者只是特定场合的藏品。

(二)视觉语言传达的多义性

以文字为主的对话语言,是人类沟通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它能直白的、迅速的传达沟通者的意图。新现代主义服饰语境下语义的传递,服饰的三要素款式、面料、色彩构成的视觉语言符号体系,起着交通工具的功能。知觉者通过对服饰款式、面料、色彩的注视,来体会其中的语义。同口头语言相比,服饰外观的视觉语言却具有模糊性与多义性。

对服饰符号语义的解读,取决于穿着者的对象、时间、场合等构成综合语境。不同的知觉者对待同一件服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心理。2014年APEC领导人的服装新中装(图2),被认为是一次中国民族服装的文化实践。它的中式元素立领、对襟、盘扣、宋锦寓意着中华民族服饰的传统与文明,图案海水江崖纹寓意APEC 的21个经济体山水相依,守望相护。知觉者如果对中式元素缺乏理解,就不会产生文化的共鸣。服装设计中如果仅仅是中式元素的叠加、传统纹样的摄取,没有时尚性,那么就会同山寨版的文物没有异样。缺乏了解APEC峰会的背景,因而无法建立起海水江崖纹寓意,模糊性便会产生。着装者身份的不同,也会给服装赋予不同的意义。新中装穿着在一个“土豪”的身上,那么它可能更多同暴发户联系在一起,这时服装除了传递身份地位外,还是一种附庸风雅的工具。

图2 2014年APEC峰会新中装

(三)语义解读的非线性

知觉者对服饰符号的认知不是建立在严格的逻辑推理上,即不是以线性的方式推进的。新现代主义服饰是意义的携带者,由于视觉语言传达的模糊性,知觉者倾向于从整体的观念建立起着装者印象,并加以判断。

新现代主义服饰在意义的传递上,通过有目的性对着装者身份的虚构、服装款式、图案以及服饰媒体语言的组合,塑造形象化的意义表达。国内服饰名牌柒牌男装秉承“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的品牌战略,给柒牌的立领贴上了中华立领的标签。事实立领只是一个领子基本的造型,在其它的品牌服装也有应用。柒牌立领是对汉服、唐装、中山装以及西装元素领型的融合,塑造中华立领是一个精心策划的结果。以影视明星李连杰为柒牌做的广告代言为例。李连杰扮演过多个正面的中华英雄形象,在这张海报中配上红色的背景、中华屋脊、龙图腾等一系列中式元素,为中华立领的出台做铺垫。媒体的反复宣传与强化, 巩固了商品在人们心目中的符号化特征, 使大众透过这种消费模式中的符号使用, 构建自我与社会的认同感。[8]

孤立的解读某款服饰会出现断章取义,联系服饰背后的综合文化因素才能深刻体会服饰文化的内涵。当服饰的各个要素、以及媒体语言以某种潜在的意指为基础,共同指向某种概念,就形成了一个完形的形象。而这种完形形象正是新现代主义服饰溢价的关键所在,是服饰背后的故事。

(四)取决于语境的特性

知觉者可以从服饰中管窥当时社会、文化及历史背景,同样对服饰语义的解释也可以依赖当时的语境。新现代主义服饰的语义是在非语言符号语境传播,离开语境就难以获得有意义的解释。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身份、地位、心理、文化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9]这里服饰的语境包括服装本身质料、款式与色彩,也包括着装者、知觉者及互动的目的,更包括文化与历史的情景。

时尚会随时间与流行而变动,语境的变化会让服饰语义产生新的变化。以设计中的垫肩为例。40年代,埃尔莎·夏帕瑞丽(Elsa Schaparelli,1890—1973)采用垫肩来加宽女性肩部(图3),给肩部的宽度赋予男性性别的特征。联系当时的文化语境,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战争让女性同男性一样承载着工作的责任与义务,垫肩意味着女性社会角色的回归。90年代,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1934—)设计的高级成衣(图4),轮廓挺括圆垫肩的外形微耸,夸张而有存在感。这暗喻女性的刚强,展现女性职场上的自信。而二十一世纪,次贷危机后女装中的垫肩,似乎没有什么隐喻性的含义,宽大的肩线与纤细的腰部形成对比,再现了女性柔弱动人的一面。

图3 埃尔莎·夏帕瑞丽

图4 乔治·阿玛尼的作品

四、结论

服饰外观本身是一种视觉情景,从符号语言学的角度解读服饰的语义,离开服饰的语境就显得没有意义。知觉者在进行服饰符号解释工作时,在符号能指缺乏充分信息以及语境不对等的情况下,符号所指指向就会带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由于视觉语言沟通的复杂性,符号语义受限于用来解释与定位的个体规范。通过各种渠道设计人造的符号语言,从知觉者的角度营造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语境,继而与之产生情绪的共鸣,是一种营销的法则。 文化语境是可以通过传媒、设计控制的,个体的穿着选择是一种自主性的行为。以媒体化生活和消费性艺术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也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俨然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流。[10]进而可以认为,文化提供给了消费者服饰搭配的原则,而这也正是服饰溢价的关键所在。新现代主义服饰是形式与外延的结合体,着装者通过选择各种形式符号展示自己身份地位及情趣爱好,实际上是给服饰赋予外延,即参与创造意义的过程。新现代主义服饰在注重服饰本身的商品属性的前提下,力求在设计中表现象征的意义与历史文脉,从而产生商品溢价的资本,这也符合消费者认知的心理观。

[1] (美)Susan B. Kaiser. 服装社会心理学[M]. 李宏伟译.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 258.

[2] 徐亮. 现代美学导论[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51.

[3] 廖江波. 当下文化语境下的新现代主义服饰[J]. 江苏纺织,2014, (3): 55-57.

[4] 陈 彬,臧永红.二十一世纪新现代主义时装的形成和审美特征[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84—286.

[5] 张轶.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美学思想[N]. 光明日报, 2014-10-13.

[6] 曾琦. 流行服饰文化传播中的符号化特征研究[D]. 成都: 四川大学,2006. 1.

[7] 凌继尧. 艺术十五讲[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94.

[8] 曾琦, 傅师申, 梅芳, 等. 解析现代流行服饰文化传播中的符号化特征[J]. 纺织学报,2006,(1):118-120.

[9] 胡易容. 作为符号语境的广告媒介及其能动效用[J]. 装饰,2010,(2):84-85.

[10] 郑英, 黄汉军. 艺术与现实的逆转——论审美泛化与现代生活[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5):9-10.

Analysis of the Context of Neo-Modernism Fashion Based on Semiotics

LIAO Jiang-bo

(School of design and management, Jiangxi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Nanchang Jiangxi 330201, China)

Fashion always absorb influential design style and ideas, neo-modernism design compatible 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 two design style, neo-modernism fashion design showed a new design features, namely the pursuit of rational functions, emphasizing the spiritual context in specific context at the same time. Attending the context of neo-modernism costumes from semiotics to reveal the connotation of the new culture of modernism clothing, glimpse apparel products of premium law.Neo-modernism fashion context of analysis showed that apparel consumer culture can be artificially which created by the individual ,wearing an autonomous choice by behavior. The culture provides the principle of the consumer dress collocation, and this is precisely where a premium product.

neo-modernism; clothing culture; semiotics; context

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YG2013178).

J523

A

2095-414X(2015)04-0004-04

廖江波(1981-),男,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饰文化、古代纺织面料与技术.

猜你喜欢
能指所指服饰文化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遗忘者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论《群音类选》的编选类分及其官腔类所指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语言与文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之四
火柴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