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天津市传统武术保护传承的优势与成绩分析

2015-08-20 23:12单静怡
武术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霍元甲传统武术市级

单静怡

摘要: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对天津市传统武术保护传承工作的优势与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内容包括市级领导机构的建立,各级保护体系的形成,非遗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工作的确定,相关传统武术团体组织、馆社的建立,以及传统武术竞赛和传统武术进学校进社区等,旨在为今后天津市更好地开展传统武术,实现文化兴市,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体育精神以及天津市传统武术传承发展策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津市传统武术保护传承优势与成绩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1-0004-03天津是具有6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渤海之滨,为古代燕赵之地,传统武术文化资源丰富、历史积淀深厚。天津又为近代武林宗师霍元甲的故乡,民风淳朴、行侠好义,群众性练武活动蔚然成风,名家辈出。众多的武术拳种在天津发展传承,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众多的津门武术流派和武术社团组织,成为津味十足的民族传统体育标志性文化。解放后传统体育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曾于1953年在天津举行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天津有许多著名拳师参加比赛并获得名次,为天津争得了荣誉。近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在市委领导下,我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定工作取得进展。天津市在2005年我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总体精神下,进行了非遗保护的实质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那么,目前保护传承的状况如何?有哪些优势和成绩是文章将要阐述和分析的,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天津市传统武术传承发展研究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对天津市传统武术传承发展策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 成立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机构和专家委员会天津市委、市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天津市文化局直接领导下,做了较为大量的工作: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06年19日在天津市群众艺术馆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了领导天津市非遗具体保护工作之机构,正式担负起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发掘、整理、保护、申报等工作;成立了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联席会}义和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拥有了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非遗保护队伍,标志着全市非遗保护工作有了自己的指挥部。近年来,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对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进行了抢救和保护,有效地保护了天津市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了文化传承。

2 初步形成市、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指导下,我市逐步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类项目中的第6项。而在第6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中“传统武术”是其重要内容。为使天津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持续性进行,除建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外,同时向国家推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各区、县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由于我市是直辖市,相当于省级,因此,初步形成了国家+直辖市+各区县的三级保护体系。

3 进行武术非遗保护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审确定工作。

在天津市文化局和非遗中心直接领导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定工作取得进展。2007年经专家评审、天津市市政府批准、公布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30项,在非遗第6项“杂技与竞技”中传统武术有5项:他们分别是回族重刀武术(红桥区)、拦手门武术(河东区)、霍氏练手拳(西青区)、北仓少练老会(北辰区)、北少林武术(蓟县)。其中回族重刀武术(传承人曹仕杰)和拦手门武术经申报,文化部分别于2006和201 1年批准并公布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经专家评审,天津市市政府批准公布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0项,在非遗第六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9项中,传统武术占4项,分别是无极拳(东丽区)、鲍式八极拳(北辰区)、李式太极拳(武清区)、独流通背拳(静海县)。2013年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49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中传统武术共7项,他们分别是功力门武术(红桥区)、傅式形意拳(宁河县)、太祖长拳(天津体育学院)、王秦庄少林功力拳(北辰区)、五行通臂拳(南开区、武清区)、赵堡太极拳(北辰区)、银炭导引养生功(红桥区)。迄今为止,列入天津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武术项目共计11项。列入同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3项。天津市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武术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和天津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武术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详细信息见(见表l、表2)。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其他保护工作在天津市文化局的直接领导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除了进行了武术非遗保护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审确定工作外,还进行了较为大量的其他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如非遗专家讲课、非遗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字化信息登录工作、非遗专题片的录制工作、媒体的宣传工作,如天津日报非遗板块、还建立了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等等,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天津传统武术的内容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5 天津非遗博物馆成立,天津传统武术涵盖其中坐落在天津庄王府内的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经过精心筹备正式建成,于2010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展示天津市“非遗”普查与保护成果的基地。展馆共7个展厅,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的10个项目类别设立。包含了当时公布的本市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观众漫步展厅,看着那一张张照片、一段段录像、一件件实物,“京剧大码头”“评剧发祥地之一”“北方曲艺之乡”等天津的文化标志清晰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杨柳青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魏记风筝、刻砖、木雕、剪纸等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以及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间文学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的天津非遗内容涵盖其中、天津传统武术的悠久历史、丰富资源展现在世人面前,唤醒渐趋沉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增强人们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提高了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endprint

6 霍元甲纪念馆建立,国际精武体育会寻根天津是爱国武术家霍元甲的家乡,霍元甲1910年创办精武体育会于上海、后分会遍布世界,以体,智,德三育为宗旨,倡导和发扬爱同,修身,正义和助人的精武精神是一宗巨大的精神财富。作为天津市非遗保护和2010年天津市文化旅游产业重大项目之一,总投资2亿元的天津西青区精武镇小南河中华武林园——霍元甲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霍元甲纪念馆的建成对迷踪艺的继承和津门武术文化传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纪念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同武术家霍元甲逝世100周年及霍元甲创建的“精武体育会”成立100周年,2010年11月13日,来自12个国家39个精武体育会的代表,聚会霍元甲的故乡一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小南河村中华武林同,寻根溯源,弘扬中华武术。

7 北少林寺得以复建,利于少林武术文化传播天津蓟县北少林寺是禅宗主庭少林寺的主要寺院,北少林武术是少林武术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寺地处蓟县盘山,始建于魏晋。寺院僧人习少林武术,后经演变发展为北少林武术,距今有700年的历史,后商仕芝将所学少林武术发扬光大,至今200余年,商门武术为北少林武术之代表,目前已传至7代。为推动北少林寺重修工作,天津宗教局对此高度重视,目前正在复建之中。北少林寺的复建既可以扩大北少林寺的影响,无疑有利于少林武术文化的传播。

8 天津市传统武术团体组织、习武站点和馆、校、社的建立。

天津市武术运动协会成立于1984年。在体育局领导下负责本市群众武术工作。绝大部分区、县也都先后成立了武术运动协会分会,并领导本区、县的武术工作。调研显示,2006年至2013年间,天津市市级单项拳种研究会经申报由市武术协会批准成立的有:陈氏太极拳研究会、杨氏太极拳研究会、孙氏太极拳研究会、吴氏太极拳研究会、武氏太极拳研究会、八极拳研究会、拦手拳研究会、五行通臂拳研究会、程派高式八卦掌研究会、无极武术研究会、形意拳研究会、迷踪拳研究会等12个市级单项拳种研究会。之后在区、县也成立了部分基层单项拳种研究会,如:天津市北辰区八极拳武术协会、西青邓店开门八极拳研究会等武术组织。单项拳种研究会的成立,对于保护、传承、研究某一拳种,并进行各门派之间的相互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我市还有吴钟八极拳研究会天津文山拳社、武当研究会天津分会等组织。在基层武协或单项拳种研究会组织下,武术、太极拳辅导站、点纷纷建立,他是一种群众性很强的习武锻炼的组织形式。新千年前后,主要以通过教学、培训、参加表演、比赛等活动指导群众参与武术健身等为目的武术馆、武术学校、武术社、武术培训中心、武术俱乐部相继成立,分布在天津市市区及各区、县。这些传统武术团体组织和武术馆、校、社的建立,无疑对天津传统武术的保护和传承,特别是活态的传承起到了促进作用。

9 天津市传统武术竞赛活动的开展在群众性练武活动的基础上举行的传统武术竞赛活动,是民间群众性传统武术练武活动的延深和提高,也是非遗传统武术保护传承乃至于汇报和展示的平台,是对群众性练武活动成果的检阅。因此,传统武术竞赛活动是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民间传统武术的保护传承和开展得如何,往往从传统武术竞赛活动中折射出来。白2008年以来至目前举办了三次,即2008天津市首届传统武术大赛(在南开大学举行)、2009年天津市“双街镇”杯传统武术大赛,以及2011天津市“双街镇”杯传统武术大赛(在北辰区举行)。参赛队员主要来自本市各区、县武术协会、各单项研究会、武术馆、社、俱乐部、部分高校学生等。天津市传统武术大赛对天津市传统武术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得天津市传统武术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改观。

10天津市部分传统武术进学校进社区我市部分国家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进学校,进社区。结合中小学健康、快乐、运动、发展的办学理念,进入部分小学和中学发挥其教育功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鲍氏八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拦手门武术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如鲍氏八极拳成为双街模范小学校本课程,并作为体育必修课的一项内容进入天津市92中学。并为适应中小学生和初学者演练,编排简化套路以利普及推广,并注重教练武术技能的同时注重武德教育。拦手门武术首次进入春华街长康里社区活动站,对青少年传授武术。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推进了非遗传统武术的保护和传承。学生们在参与了有意义的健身活动的同时了解体悟了传统武术文化,提升了自身素质。

11 结语

综上所述,天津市传统武术文化资源丰富,历史积淀深厚,天津民风淳朴、行侠好义,素有习武之风,名家辈出。加之天津非遗博物馆的建成并对外开放,以及霍元甲纪念馆建立,北少林寺复建,有历史悠久的北少林武术,拦手门武术,少练老会等诸多武术流派、社团组织是天津地区优秀文化遗存。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保护工作成果明显,成立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机构市非遗中心成立和非遗专家委员会、初步形成市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进行了武术国家级、市级非遗保护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审确定工作,对于津门传统武术文化抢救保护传承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 2005 )18号.

[2]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C].天津市人民政府文件津政发[2007]38号.

[3]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项目名录的通知[C].天津市人民政府文件津政发[2009]47号.

[4]天津市非遗保护中心成立[N].渤海早报,2009-01-22.[5]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

Analysis of Advantages and Achievements of Traditional Wushuls Heritage Protection in Tianjin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endprint

Shan Jingyi

( Sports Health Institute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y and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and achievements of Tianjin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heritage protection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cluding establishing municipal leadership mechanism, formation protection system at all levels, determina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and representative successors evaluation work, the establishment of relevant organizations,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museum society, and the traditional Wushu competi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into the school and the community. For the purpose of developing traditional Wushu better in Tianjin in the future,and to achieve cultural city, inheriting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carry fo ward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lay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Tianjin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Heritage Development Strategy Study.Key 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ianjin city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heritage protectionendprint

猜你喜欢
霍元甲传统武术市级
传统武术怎么了?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左右脚的比赛
左右脚的比赛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市级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使用的技巧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95%市级政府带头 实现软件正版化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