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选拔与考核

2015-08-20 23:14滕希望
武术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传播学武术文化遗产

滕希望

摘 要:中华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需保护,但是在传承人的选拔方面存在很大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武术传播学角度分析总结了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必备的素质,提出了武术传承人的选拔与考核制度,以期为传统武术的传承做出有益的建议。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选拔考核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1-0010-021 引言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巨大的教育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经过历代武术传承人的努力,绵延至今。在武术传播的过程中,师徒传承是武术传播的主要方式。师徒传承,是指师徒双方聚合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和义务,以传习某种技艺为纽带而组成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由此可知,在武术传播的过程中,师父是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师父的武术技术水平和道德素质决定着武术传播和发展的效果。如今,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武术保护的重要措施,那么,对武术传承人进行选拔与考核,南优秀的武术传承人来传承武术,才能真正有利于武术的保护和传承。

1.1把关人

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率先提出的。他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首先提出“把关人”一词,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把关人,既可以指个人,如信源、记者、编辑等,也可以指媒介组织。在传播学中,“把关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把关人”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

1.2武术把关人

武术把关人就是武术传播者,凡是直接传播武术或者对传播武术具有指导和管理作用的个人和组织都是武术传播者。文章中,武术把关人是指武术传播过程中的个人,也就是传授武术技艺的老师。

1.3武术传承人

武术传承人是直接参与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使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沿袭的个人或群体,是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 从本质上来说,武术传承人和武术把关人是一样的,都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演化而来的概念,但是从范围上来讲,武术把关人的范围更广泛,所有传播武术的人都可以成为武术把关人,而武术传承人的范围更窄。

2 武术传承人的选拔

2.1 武术传承人的选拔范围

首先,由武术主管部门下发通知,由各武术协会组织通知到各武术拳种门派。以各拳种为单位,凡是本门派的武术习练者都可以参与选拔。不限年龄和职业,按照选拔的标准最终选拔出一定名额的候选人。

2.2武术传承人的选拔标准

2.2.1武德高尚

武德是指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从事武术活动群体中形成的对习武者的行为规范要求的总和,它贯穿于社会习武者群体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伴随着习武者从事武术活动的整个过程。武术谚语讲“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自古以来,师傅传授学生,首重武德。对武术传承人的具体要求是:第一,为人忠厚,不为个人谋私利,能够真正地以传承和发展武术为己任,有为武术发展积极奉献的崇高志向。第二,心胸宽广,宽厚待人,能够团结同门,从而凝聚力量,增强整体的作用。必要时,能够协调矛盾,避免内斗。第三,有较强的领导和组织能力,能够担当起传承人的责任。

2.2.2技艺高超

师徒传承是通过“口传、身传、心授”来进行的,要求师徒长时间的在一起相处,习武贯穿于相处的整个过程。这就要求师父具有较高的武术技艺,才能够保证训练方法和内容的正确,不失真,避免传承进入误区。如果,师傅的水平不够,那么他的训练方法就会失真,这样的师父教武就会误人子弟,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对武术的破坏。选拔的办法是,第一,由武术主管部门和武术专家共同裁判,审定参加者的套路演练水平,做出评比,给予打分。第二,候选人进行搏击对抗,按照制定的规则来进行,要做好安全保护措施。第三,由候选人进行现场模拟授徒,由裁判判定其演讲的内容和风格,根据其对拳理的掌握程度和讲课的水平来评分。最后,将三部分成绩相加,按照总分排出名次。

2.2.3组织能力强武术传承人除了要具备高尚的武德和高超的技艺,还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因为,要传播武术,不仅要有技艺,还要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样才能在与外界交往的时候,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现代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社会信息越来越发达,传播的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因此,武术传承人还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论水平,这样可以使武术传播的效果事半功倍,提高传播效率,更好地促进武术的发展和传播。

2.3武术传承人的选拔原则

2.3.1客观原则客观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地对选拔者的真实情况作出评价,全面反映选拔者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水平、业务能力、道德修养、个人魅力,避免片面性,力求选拔客观、全面。

2.3.2公正原则 公正性原则就是对每一个人的考核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评定考核的结果要公正,必须能全面公正地反映选拔者的真实情况。考核结果的公布也要公正,从而能够激励选拔者的积极性,保证考核的公正性。

2.3.3公开原则公开原则就是要从参加选拔开始一直到结束,在此期问,所有的工作安排、程序都要公布于众,包括活动的目的、要求、时问、范围、方法、内容、标准。做到公开透明,避免暗箱操作。

3 武术传承人的考核武术传承人选拔不是目的,只是开端,选拔武术传承人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和发展武术,所以,在武术传承人的选拔完成后,还要进行定期的考核。由武术主管部门制定考核的周期和标准,依此来实施。具体的方法如下:endprint

3.1业务能力考核的内容与选拔时的考试类似,考核的环节,主要针对专业技术和理论水平。通过这样定期的考核,可以保证武术传承人继续保持其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督促其继续刻苦锻炼武术技术,深研专业理论,提高文化素养,成为一名专业素质过硬的武术家。

3.2工作业绩 业绩考核主要是针对武术传承人在任期问的工作成果,以其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具体的指标如:第一,教授的学生数量和学生质量,学生的质量考核主要用技术考试和道德考评来量化评分。第二,举行的武术赛事或武术活动,根据参与活动和赛事的级别以及取得的成绩来量化评分。第三,发表的相关报告或论文,也可量化评分。

3.3民主意见民主意见,即对武术传承人群众基础的考核,要把群众的意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形式为民主投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考察武术传承人的群众威望、工作作风、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把民主投票作为考察武术传承人工作成果的重要手段,可以更好的反映武术传承人的情况,从而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促进武术的发展和进步。

4 结语

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很好的政策,这说明国家对武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保护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最主要的是效果不明显。那么武术传播学作为武术专业学科的一个分支,它为武术的传播和传承提供了理论基础。以武术传播学的理论为依托,结合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总结出了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选拔与考核的具体措施和原则,能够选拔出优秀的武术传承人,这样才能使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做得更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真正惠顾于武术这项古老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1]郭玉成.中国武术传播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岗,吴志强.民间传统武术保护中国家与传承人的双向责任[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3).

[3]郑一民.保护传承人是“非遗”工作的重中之重[J].领导之友.2008(3).

[4]吴晓东.重申报轻保护警惕“非遗”申报走上功利路[N].人民网(北京),2010-6-13.

[5]王林,虞定海.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7).

[6]程大力.中国武术文化发展大战略:保护与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5(2).

[7]郭建利.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审视[J].山西体育科技,2008(6).

Selection and Assessment of Inheritor of Wushu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eng Xiwang

(Lexue Martial Club,Ji'nan Shandong 250100,China)Abstract:As 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Chinese Wushu needs protection,but there is a big problem in terms of the selection of successors-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essential quality of marti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y 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tial Communication Studies,puts forward the system of selection and assessment of inheritor of Wushu,in order to find some useful proposals. Through the Implement of this system,marti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an be well protected and inherited.Key words:Wushu Intangible Culturalheritage Inheritor Selection assessment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播学武术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中华武术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武术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