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F牵拉法在柔韧素质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2015-08-20 23:25梁鲁郓
武术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牵拉静力静态

梁鲁郓

摘要:文章以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2013级散打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PNF牵拉法在发展柔韧素质方面进行应用研究。通过PNF牵拉法与静力拉伸法的对照性实验研究,归纳出PNF牵拉法与静力拉伸法都能提高柔韧素质,PNF牵拉法在提高柔韧素质方面比静力拉伸法的效果更加明显,而且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PNF牵拉法 柔韧素质训练应用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1-0045-03柔韧素质是指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它与关节结构及其周围组织、年龄、性别、肌肉温度及其他相关因素有关,是体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肌肉伸展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静力性伸展法、动力性伸展法、PNF牵拉法。PNF( Proprioceptive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译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也有部分康复医学文献译为促通疗法,是一种多方面的运动治疗方法,20世纪40年代由Herman Kabat医生发明的,最初用于对各种神经肌肉瘫痪病人的治疗,被证实菲常有效,直到近年以来,PNF法在正常人和运动员中的运用才被运动医学界关注,主要被用于改善身体的柔韧素质,然而目前相关研究还不太多。实验以两种伸展方式为手段,对比两种方法对健康人柔韧素质的影响,为运动实践提供实验依据。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

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2013级散打专业学生40人,其中男30人,女10人。1.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2 结果与分析2.1坐位体前屈、两腿前后劈叉、转肩的实验结果与分析2.1.1坐位体前屈数据分析

坐位体前屈是评价人体柔韧素质的主要测试指标,八周伸展实验前后两组受试者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见表1。从表l可以看出,经过八周实验两组受试者的坐位体前屈成绩都有提高,静态伸展组的活动范围平均提高不到1厘米,而PNF组的活动范围平均提高了近3厘米。只从实验前后平均值增长幅度看,PNF组增长幅度远高于静态伸展组。再由T检验可以得出,实验前后PNF组改善坐位体前屈的效果显示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静态伸展组实验前后显示显著差异(p<0.05),这就说明静力性拉伸的确提高学生坐位体前屈的成绩,但是成绩提高幅度不大;PNF牵拉不仅提高了学生坐位体前屈的成绩,而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经过数理统计分析,八周伸展实验前后两组受试者两腿前后劈叉测试结果见表2。通过两组数据比较可以得出,八周实验两组受试者的两腿前后劈叉成绩都有提高,静态伸展组的活动范围提高不到1厘米,而PNF组的活动范围提高了大约3厘米。但从实验前后平均值增长幅度看,PNF组增长幅度远高于静态伸展组。再由T检验可以得出,实验前后PNF组改善两腿前后劈叉的效果显示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静态伸展组实验前后显示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静力性拉伸的确提高学生两腿前后劈叉的成绩,但是成绩提高幅度不大;PNF牵拉不仅提高了学生两腿前后劈叉的成绩,且取得非常显著性的进步。2.1.3转肩数据分析

经过数理统计分析,八周伸展实验前后两组受试者转肩测试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经过八周实验两组受试者的转肩成绩都有提高,静态伸展组的活动范围提高不到1厘米,而PNF组的活动范围提高了近3厘米。但从实验前后平均值增长幅度看,PNF组增长幅度远高于静态伸展组。南T检验可以得出,实验前后PNF组改善转肩的效果显示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静态伸展组实验前后显示显著差异(p<0.05)。这就说明两种伸展练习都可以提高受试者转肩的成绩,且PNF组提高的幅度远大于静态伸展组。综上所述,PNF牵拉法和静力性拉伸法都能改善人体柔韧素质,但是PNF牵拉法在训练中比静力性拉伸法更能发展学生的柔韧素质,效果更加明显。2.2 PNF牵拉法在柔韧素质训练中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对40名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PNF牵拉法对提高柔韧素质和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均有良好的作用。由于该方法容易被掌握,而且是在两个人的配合下完成,所以在练习时受到许多同学的欢迎,显示了其可行性,应该在各个运动项目的准备活动中运用。2 3 PNF牵拉法与静力拉伸法在发展柔韧素质方面的比较与分析

表1、表2、表3表明:实验前两组学生的三项柔韧素质成绩平均值基本上没有差异,经T检验,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后两组的三项柔韧素质指标成绩相比,平均成绩PNF组好于静态伸展组,经T检验,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说明实验后三项柔韧素质指标成绩PNF组与静态伸展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实验前两组成绩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后两组成绩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NF组成绩的平均值显著大于静态伸展组,证明PNF拉伸法更能有效的发展柔韧素质,显示了其较大的优越性。另外,在实验中发现PNF牵拉法更能被接受。此外,PNF牵拉法整个过程不仅包括静力性伸展还有肌肉的主动收缩和对抗过程,练习时对抗训练还可以使肌肉收缩能力变得更强,所以PNF牵拉法既可以改善肌肉的伸展能力,义可以增加肌肉力量。2.4 PNF牵拉法与静力性拉伸法的理论分析2.4.1 PNF牵拉法的理论基础及操作方法

(l)PNF牵拉法的原理与机制

PNF牵拉法的基本原理是激发人体所尚未被利用的潜能,其主要目标是帮助练习者达到他们的功能水平,方法的执行通常在同伴的协助下完成。PNF牵拉法不仅利用一般理论中提到的本体感受肌梭牵张反射,还利用了两种神经生理现象:第一,肌肉在持续10秒的推动阶段所能达到的最大等长收缩致使肌肉紧张程度增加,因而在肌肉还未达到最大伸展位置之前便使肌梭兴奋,从而使拮抗肌做反射性放松,进而使肌肉拉伸到一个更大的伸展位置,这种在收缩过程中的拮抗肌松弛现象被称为自身抑制现象。第二,在肌肉放松阶段,拮抗肌放松并被牵拉,同时主动肌做最大限度的收缩,是肌肉伸展趋向极限,在任何协调肌群中,主动肌的收缩都会引起拮抗肌的反射性松弛,使得肌肉伸展并保证它不产生损伤,这种现象被称为交互抑制现象。从理论上分析,PNF技术可以使肌肉拉伸的更加充分。endprint

猜你喜欢
牵拉静力静态
基于有限元仿真电机轴的静力及疲劳分析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带孔悬臂梁静力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基于ABAQUS的叉车转向桥静力分析
猜猜他是谁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主动分离式牵拉与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牵拉对肩关节柔韧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静力性拉伸对少儿短距离自由泳打腿急效研究
具7μA静态电流的2A、70V SEPIC/升压型DC/DC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