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推广《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可行性

2015-08-20 23:36杨光
武术研究 2015年1期

杨光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进行解读,提出对高校推行《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几点思考,进一步推出在高校推行其教程的可行性。文章以期丰富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推广的教学内容,对《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传承不推广起到积极作用,呼吁高校在推广武术段位制的同时,也能重视《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推广。

关键词:和式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 可行性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1-0066-031 和式太极拳概述

和式太极拳是由和兆元所创。和兆元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白幼听其父亲嘱咐,学习医学,到清朝后期,听其姐夫李堂阶劝,开始兼习武术技术。和兆元师从陈清平,因其天资聪敏,有习武天分,尊师重道,成为陈清平入室弟子,全面学习与继承师傅的太极拳理法。

和兆元也曾随着其姐夫一道去往京城,与此同时,受到了其姐夫的影响,勤学于实践,把中华武术的精粹与易理、儒家和道家以及中医学融合于拳术中,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在陈清平所传的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练拳的手法、身法以及步法等方面进行了修改,从而创编了一套体用一致,技理相合,以自然柔活之体,养体内浩然之气的“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此拳不失传统义极具特色。

和式太极拳以《易经》之理为基础,把人身比作太极,以“圆”为运动基础,用阴和阳来表现其技术方法,讲求周身皆是网,阴阳要有转换。和式太极拳更加强调理法自然,在行功走架之时称为“耍拳”。讲求习练时要顺其自然。

和式太极拳拳架朴实无华,运用体用一致的要求将拳架、推手、散手三者合为一体,将健身、养生、防身三者合为一体,将技术和理论合二为一,运用人体结构来指导拳架,在通过科学的锻炼形式来调理人体结构,使人体朝着“顺遂自然”的和谐状态发展…。近些年来,和式太极拳也在武术界中展示着自身独特的魅力,除了具有其他太极拳的共性,还拥有自己的个性。它具有“合、顺、中、平、轻、柔、网、活”八大特点,它拥有顺其自然的“耍拳”理论,它促进人体健身、养生、防身等,这些促使和式太极拳在人们对健康生活迫切需要的今天,得到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发展受到了广泛重视。白2005年和式太极拳经“源流有序,拳理明晰,特点突出,自称体系”16字方针认定以后,这标志着官方已明确承认和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义一大流派。2 中国武术段位制的解读

中国武术段位制是由中国武术协会制定并实施的全面评价习武者武术水平的一项等级制度。根据个人的习武者经历,从事武术锻炼的年限,掌握武术的理论与技术水平、研究成果、武德修养水平、对武术所做的贡献等等来评价习武者。它的受众群体是广大习武者、爱好者等大众人群[2]。《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完备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的考试内容和等级标准。

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实施以武术理论为考试内容对武术进行另外一种方式的传承,义借以考试的形式引导受众群体科学、有效的提高武术水平;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初学者从易到难、由表及里的习武,不断提高其武术理论与技术水平;以南低到高的评价等级,激发习练者的荣誉感,不断向着高段位努力;以相同的考试内容,以标准化的形式公平对待每一个考段、晋段的习武者;有助于国外习武爱好者接收标准化的考试,以标准化的武术理论与武术技术推动武术国际的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提出武术“六进”:武术进学校,武术进机关,武术进企业,武术进社区,武术进乡镇,武术进军营。武术“六进”中的第一进以学校开始,高小军、何青龙在2014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武术段位制进学校高峰论坛上的讲话中传达了有关精神。武术进学校是一种国家行为,其作为国家文化战略,全民健身战略,必须要长期发展下去。武术段位制则是武术标准化截止目前为止的不二之选,其作为武术在学校推广与发展最有利的方式,则必须大力推广。3 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推广的可行性

首先,我国体育、教育、武术等有关专家多次参与研发的武术段位制教材、教学方法是武术进高校的有利支撑。多方经过反复的调查,分析,研讨为武术段位制标准化奠定了基础。国务院领导多次强调武术进学校的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方向和要求。教育部和国家武术研究院用了5年时间对全国133所学校开展了教学指导方案研究,这个研究成果成为编写的段位制教师用书的主要依据,推动武术段位制进高校的标准化。

其次,在全球高度信息化,多元化的今天,推进中国武术段位制能更好的增强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增强其对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自尊心的认同,振奋民族传统精神,引导学生形成长期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终身体育的认识。古语有云,少年强则国强。高校作为培养青年学者的重要阵地,鉴于学校武术教育的重要性,高校要责无旁贷的发挥教育作用。最后,我们要站在国际层面,积极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强国强种,以高度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投身于发展学校武术的行列中。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技术教程内容包含了少林拳,长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形意拳等23种教程,这些教程4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解读《和式太极拳》[3]段位制教程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中国武术协会审定,围绕和式太极拳段位技术考评内容和标准编写的,这本书主要是为方便大众习练和式太极拳,考取国家武术段位的规定的考试用书,也可以作为高等学校武术专业教材以及大中小学武术教师培训教材或者各类武术馆校的教材用书。《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是按照段位制的创编要求“打、踢、拿、靠、摔”进行归类,在保持和式太极拳原有的风格基础上,挑选出了经典性、代表性动作,回归“练打结合”的传统,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系统学习的原则创编了一至六段既能单练,义能对练义能拆招的技术内容。5 高校推广《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几点思考endprint

有人说《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有23个项目,为什么要推广《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另有人说和式太极拳有强身,养生,防身等这些益处,为什么不推广和式太极拳,反而要推广《和式太极拳》段位制?又有人说,大学生们朝气蓬勃,对于习练起来比较缓慢的拳种会不会没有兴趣。

首先,《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是按照段位制教程制定的统一的体例创编,突出了传统武术“练打结合”的特色,也是按照“五元、六段、八法”的总旨进行创编,秉承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系统学习的原则。简单来说,这些都是23个项目的共性,也就是说段位制的这些项目均是适合大众习练的,都体现了以攻防动作和健身手段的本质,使习练者既能掌握练习方法义能理解动作的攻防含义。但是,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技术动作和技术特点的独特性是笔者认为它比其他项目更具有推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其次,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后,有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还处于混沌当中,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也不高,闲暇时间比较多,但是腾不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体育锻炼;大部分学生没有武术基础,他们深知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一朵代表性奇葩,对太极拳也非常喜爱,但是却只能望尘莫及;与其他武术项目不同的是,太极拳练习起来比较缓慢,比较柔和,对于活泼,朝气的大学生来说,或许没有多大兴趣。然而和式太极拳段位制的推广正是一个比较适合的方式。 最后,和式太极拳的技术动作比较多,大学生需要长期的、连续的进行学习,段位制是高校推广武术的有力驱动力,是武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制度保障。《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学习就解决了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的问题。《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技术内容均是由和式太极拳中摘选的经典性动作组编而成,每一段的技术动作不多,学起来并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简单、易学、易练,或许一节体育课就能学习3-4个动作,技术动作也会随着段位的增加而增加,技术的难易程度也随之增加,段与段之间均是由易到难衔接起来的。有无武术基础,均不影响学习,其难易程度非常适合大众习练。另外,《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段位考级、晋级能激励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情况以及自身需要来考取相应段位,也可以晋段,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证书,这将对大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益处。这样的一种晋升机制也使得学生对和式太极拳,进而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传承和发扬武术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也起到促进作用。6 高校推广《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可行性6.1静型姿态的可行性

和式太极拳与杨式太极拳相比较,其动作幅度不如后者宽舒;与陈式太极拳相比较,其拳架的劲力不如后者有力;与孙式太极拳相比较,其拳架不如后者灵巧。相比较下来,和式太极拳处于比较中间的架势。和式太极拳更注重“三直五顺”的特色要求,拳架比较中舒、自然。三直即头直、身直、小腿直。要求习练者虚领顶劲,头部要正直,不偏不倚;身体保持中正,不前后左右偏移;膝关节不要过屈过直,胯部不斜,小腿要直。 顺身、顺腿、顺手、顺脚、顺意即五顺。动作要顺达,周身相随,要自然而然,内外一体,处处劲力通达。“三直五顺”能使身体气血通畅,经络畅通,增强体质。在高校推广《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更有益于大学生身体结构和身体姿势的调整和纠正,对于颈椎,脊椎,腰椎,膝关节,踝关节等健康运用有促进作用,使学生在学习和习练过程中养成中舒,中正的健康意识。6 2动态技法的可行性和式太极拳讲求身灵、活步、注重圆转,有“圈”太极的说法,简单来说在和式太极拳行拳走势之时均以圆为宗旨,周身互为轮轴,周身协调配合,着势的衔接不断,劲力运行随着身体的阴阳虚实的转换而转换,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部占煞,进步必跟,退步必随。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习练过程中将全身协调相配,阴阳转换,虚实相结合,使学生们全身保持自然松柔状态,全身关节进行有规律的转换,周身的肌肉、关节、经络均得到了锻炼,对于身体的锻炼大有裨益。 长期习练合适太极拳对其心理也有建树,使大学生们明白其中太极之理,从中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事情没有好坏之分,“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提醒大学生们在为人处世上运用“太极”之理处理诸事,或许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6.3运动技法的可行性

和式太极拳要求以自然为准则,高校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技能水平的不同,调整自身习练的速度和节奏,以及呼吸。拳架也可以根据自身体质和情况来调整大小,调整舒适度。和式太极拳有一个特殊的理论,即“耍拳”理论,故名思议,“耍拳”就是玩拳,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舒适怎么练。“耍拳”要求学生们要自然,松柔,轻灵,好像小孩儿在玩耍一样自由,不用很大力气也不必发劲儿。“耍拳”要求意念守中,呼吸自然,是身体处于一种心平与气和的状态,这就与现代大学生追求自南,向往舒适的态度相吻合,这也使得大学生们在习练《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时以自然的习练状态达到健身、养生的效果。6.4攻防技法的可行性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显示出了和式太极拳拳架、推手、散手三者结合的特点,在高校推广能使大学生们体会防身的效果。在具体运用时,和式太极拳要求“以静制动,因人取势”也就是说身体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以静制动,做到知己知彼,从容面对。

另外,也有“差米填豆”的控制技巧,在双方粘连粘随的状态下,要给对方一定的压迫感,在对方出招时,绝不逃避,找到对方发力的路劲,改变它,进而还击。(这里也并不是说学生习练了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就学会了攻防格斗的技击术和手段,在当今社会已经不提倡武力,那么笔者所说的达到防身的效果是指让学生亲自体会防身技击的含义)。7 结语武术的推广不能仅仅只看到了中小学队伍,高校的推广也同样不可忽视。高校是培养武术后备力量的阵地,段位制的推广应该覆盖到大、中小学这两个阵地。段位制是武术标准化推广一个很有利的方式和途径。和式太极拳以其“合顺中平”、“轻柔网活”、“顺遂自然”以及“耍拳”理沦为主要技术特点,具有在高校推广具有实践意义。因此,在高校推广《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应当引起社会各领域的思考,为进一步推动段位制的全面发展,推动和式太极拳的大发展,推动武术在高校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参考文献:[1]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谱[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和式太极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3]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和式太极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Tand Feasibility of Teaching He Style Tai Chi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Guang( P.E.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1, China)Abstract: The article,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interprets the Duan System textbook of He style Tai Chi, and advises some ideas of teachihng He Style Tai Chi in universities, to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e Style Tai Chi. The study is to 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Wushu,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He style Tai Chi, calls for some attentions fro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He style Tai Chi Duan system teaching.Key words:He Style Tai Chi Duan System textbook Feasibility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