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师的“三境”

2015-08-22 12:53庄旭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政治课境界教材

庄旭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境界呢?有人说,是李煜“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的浪漫倜傥,更是他伴着落花而去东流水的无尽忧愁;有人说,是李清照“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天真娇羞,更是她不过江东的龙泉夜鸣;还有人说,是苏武“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的深情细腻,更是他熬断云边孤雁、愁煞异域胡天的深切眷顾。凡此种种说法,都无法使我释怀,直到读了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才豁然开朗,政治教师当具有如此三境界。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执”境

在政治教材中,有许多知识内容的设置仅仅是从教材的需要或是中学生思想教育的角度出发,使政治课的理论脱离实际,也导致其信度大大下降。面临这种现实的矛盾和冲突,政治教师要突破教材的桎梏,要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执意”:教师不能在政治学科的课堂上一味地灌输传统理论与思想,而是应该适应时代的潮流与需要,把教学过程作为培养学生分析社会、观察社会、研究社会的能力与素质的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分析与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

1.执于“实”。

当教材的内容与现实相背离、与时代发展不相符合的时候,我们应该执于“实”,带领学生探寻事实、追寻本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教材内容,使理论更有说服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2.执于“道”。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在首,可见其重要性。传道,对政治课而言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体现了政治学科的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而有些政治教师很多时候过于强调政治课的思想性,而忽略了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远离了学生的生活。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痴”境

“人无痴者,不可与之交,因其无真气;人无癖者,不可与之交,因其无深情也。”人唯有痴于物,才能集于情,唯此才有爱,所以政治教师必须有“痴”境。

1.痴于“教”。

教育的重任要求政治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赤诚的敬业精神,只有将教育事业纳为己任,由为生存而工作到为工作而工作,为自己、为国家而工作,才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强大的动力,让自己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

2.痴于“生”。

政治教师要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平等的爱。如果学生在校园里不能得到教师的关爱,甚至遭到教师的谩骂、讽刺和打击,就会使他们过早地体验人生的残酷、人情的淡薄。因此,政治教师应以宽广的胸怀去热爱学生、关爱学生,坚持以文育人、以爱立人。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豁”境

自古文人多风骨,李白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这种境界对于政治教师也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只有具有这种“豁”境,才能自觉地推进教育改革,使我们的政治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使学生的思维有张力;才能去开展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使我们的教育富有感染力,从而彰显政治课的独特魅力。

1.豁于“形”。

政治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探索新知,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还可以促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而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创新教育教学形式,不拘泥于某种教育教学模式,这就是豁于“形”。

2.豁于“意”。

教师在上课前都要进行教学设计,虽然事先都设计好了教学的各个环节,但课堂是动态的,现实的课堂总有“意外”发生。这时多数政治教师,都在试图通过各种努力使课堂步人“正轨”。而实际上,作为政治教师,此时应该机智地把握意外,生成课堂精彩。

猜你喜欢
政治课境界教材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人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