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学

2015-08-30 02:46黄建军
文教资料 2015年13期
关键词:人文语文老师

黄建军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300)

现代化发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每个学校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都十分重视。对于高中的语文教学来讲,更应融入人文性的教学,以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品位。在课堂中,老师应该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1.人文性教学的相关概念

人文性教学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文性教学是指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人格的提升。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是人文性教学的核心内容。

通常来讲,人文性是一个外来物,人格主义、人本主义都是人文性的基本思想,人文性主张以人为中心。当代教育中的“人文性”实际是指和“功利性”相对的“精神性”,《课程标准》突出了这方面的教育观念:教师理性与感性的相统一、老师学生与课本互动的相统一、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相统一、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相统一。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都将成为语文课程的新理念。以老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还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以主动学习为主,还是以被动学习为主?这些都是区别新旧教学观念的分水岭。

语文教学人文性中的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理念都是新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文”体现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新课程中的工具性体现了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所以,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工具性、人文性的相结合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生命力的一个过程,是实现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也是学生与老师双向生命运动的一个过程。

2.高中人文性教学的必要性

人文性教学的广泛性含义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培养。另外,人文性教学还注重尊重人性,对于人本身的自由与尊严要尊重。在学校阶段,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课本知识,更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语文老师最为关键,其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因此,语文教学成为高中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门课,不仅能够沟通学生的心灵、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还能够推动整个社会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由于社会的复杂性,以及社会竞争力的激烈,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人类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人们之间的戒备心越来越重,一些人受某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丧失了人类最基本的良知。加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学可以帮助人类重新认识良知,避免越来越多的人失去良知的现象。只有将我国的语文教育不断发扬光大,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性教育,才能强化整个社会的人文教育效果,使社会更加和谐发展。

3.注重人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校学生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了解不同文化容易受到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由于学生还在校园,没有真正进入社会,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辨别能力不强,对某些外来文化颇感兴趣,比如:当今国外的洋节日在我国越来越受欢迎,甚至已经超过我国的传统节日。圣诞节、感恩节几乎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在这些洋节日到来之间,学生会借此举办一些盛大的活动。相反,我国传统的节日越来越受到冷淡,在除夕的晚上一家人欢聚看春节联欢晚会的现象越来越少了,这已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高中是一个学生的关键时刻,很多学生进入了成人期,虽已不像小学初中时那样天真无知,但还不能够准确地辨别是非。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活态度的关键时期,高中的语文课程在这时应起到重要的作用,着力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性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

4.制定有效的人文性教育措施

4.1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

我国传统的考核方式是利用试卷形式来了解学生对课本的掌握情况。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常常会存在学生作弊的现象,同时还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因此会失去公平性,从而不能全方面地了解每位学生。对于人文性的教学来讲,需要彻底改变这种传统的考核方法,学生素质的培养是人文性教学的重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因为学生成绩较差而受到别样对待,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还会严重影响人文教育的顺利进行。

4.2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中,高中语文老师一般采用“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需要在课堂认真听老师所讲的内容,同时课后还需要背诵很多课本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大大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即使学生考试时都取得优异的成绩,也不符合人文性教学的要求,达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得不到锻炼,甚至会严重降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人文性的教学模式中,老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增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加强学生的人文性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语文这门课程。因此,在人文性教学模式中,老师应采用发现与探索模式进行教学,授课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予同学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互相讨论,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3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人本精神是人文性教学的本质,人本精神主要来源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学生所学习的大部分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在人本性教学中,老师需要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教学的内容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另外,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学习新的知识,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克服厌学情绪,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老师需要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更加感兴趣,并从中有所启发,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人文精神。

5.人文性语文教学的策略

5.1 教学管理者的应对策略

在我国,教育制度对教育发展的方向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而教育制度是由教育管理者制定的。因此,教育管理者在教育发展中是最核心的人物。教育管理人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必须认识到人文性教学在高中教育中的重要性,其次,必须很清楚地了解学校的性质,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传授知识的场所,这是教育最本质的内容,不能将学校只是作为一个具有政治性的教育机构。教育管理者需要依据教育的方向,同时结合学校的教育情况制定出一个合理性、人文性的教育政策。这样才能发挥人文性教学对学生的作用,使学生不仅学到课本知识,还培养人文素质。

5.2 教育实施者的施教策略

老师就是教育的实施者,老师的言谈举止、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三观。因此,老师应该做好学生的榜样,在教学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育观念是否正确,直接体现在教学效果的强弱上。要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就应该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每一位优秀的老师都应具备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作为教学的首要目的,同时还需要根据教学进度,不断优化教学的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坚持实施人文性教学[2]。

6.结语

在新的教育观念中,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老师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形成合理、科学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学可以帮助语文教学实现价值最大化。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对于高中学生来讲,不仅仅应该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讲授,更应该重视学生内心的发展,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积极的情感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如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不少课堂教学充满了功利性,一些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因而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温志刚.高中语文数学中的人文性教学初探[J].创新教育,2015(31):121-121.

[2]刘晓霞.论高中语文数学中的任性教学[J].教育教学,2014(3):204-204.

猜你喜欢
人文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六·一放假么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