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节奏,让我们的初三语文复习课活起来

2015-08-30 02:46韩晓琳
文教资料 2015年13期
关键词:复习内容课堂气氛答题

韩晓琳

(太仓市荣文学校,江苏 太仓 215427)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种说法:“平时教学是栽活一棵树,复习过程是育好一片林。”由此可见,语文复习课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通过复习这一环节具体细致地展开,可以让学生对过去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然而,走进语文复习课堂,我们会发现要想借复习课提高学习成绩,似乎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一、初中语文复习课现状

到了初三下半学期,各门功课都开始复习,对学生而言,复习课便成了“常态”课。随着考试时间临近,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学生却陷入疲劳状态,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明显较低,这些现象不禁让我们担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呢?笔者认为这与课堂组织形式和复习内容不无关系。细细归纳起来,教师在复习课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复习内容方面。

1.课堂内容以“练习”代替“复习”。这是在复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一些教师往往会在课前发下一张练习卷,要求学生仔细完成,对练习卷的“处理”以以下两种方式居多:一是老师收取练习卷,进行批改和分析,上课时往往集中讲解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或者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二是老师上课的时候当堂对试卷进行分析,或逐题讲解或挑选重点进行讲解。无论以哪种方式进行,这节所谓的复习课基本是老师将这张练习卷讲解完毕,这堂复习课的任务就随之完成了。这种形式的复习课枯燥,节奏平缓,基本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参与性较低,有些学生根本不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听课效率低,思想“开小差”,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以单纯的解题方法讲解为主。在学生做题过程中,教师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学生的答案,尤其是在主观问题的解答过程中,答题方式并不规范,往往是想到什么写什么,内容七零八落,缺少连贯性。在复习过程中,一些老师将答题规范作为复习的重要内容讲解,这种想法是没有错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只是以教答题的方法通过语言来介绍,学生用笔将相关答题技巧记下来,一节课下来,学生在本子上记了很多答题技巧,由于缺少实际操作练习,即使学生记得老师上课所说的答题技巧,也只是一时的、相对的,由于上课内容更多的是理论知识介绍,缺乏实际操作,使得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性并不高。

3.复习内容缺乏针对性。很多时候教师的复习计划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展开,而是事无巨细地方方面面全都讲,希望通过这样“全方位”的复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成绩。但往往事与愿违,在上课过程中,倘若讲解的内容是学生还没有掌握或者掌握得还不够牢固的内容,你讲,学生还是可以集中精神好好听的;倘若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或者掌握得很牢固的内容,老师还在讲,试想会有学生仔细听讲吗?

(二)课堂的组织形式: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缺乏互动性。

当前复习课主要以老师为主,课堂上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参与性较低。比如:一些老师将字词练习和诗歌默写作为复习的第一个环节,这个想法是没有错的,这些都是语文的基础,功利一点讲,要提高学生成绩,首先应该保证学生的基础部分不失分。因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老师采取当堂默写形式督促学生看准字词,加深诗歌的印象,把握准重点字词的书写,随后让学生批改并订正。然而,有些时候,老师的默写往往花费大半节课进行,学生是参与了,但是积极性高吗?学生的注意力是很难整节课都完全集中的,倘若整堂课都基本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进行,课堂气氛自然不用说,课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

二、应对策略

很多人都喜欢听歌,一首歌之所以吸引人,主要是靠节奏和曲调。语文课也一样,要想让语文课变得吸引人,课堂节奏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当前语文复习课课堂气氛沉闷,节奏平缓,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如何改变现状是一个值得深思也是一个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要改变现状,我们首先要从复习内容入手,要有针对性,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方方面面俱到,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已经掌握的,课上讲甚至不讲;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的,甚至是还没有掌握的,教师要花时间好好讲,要讲透,千万不能为了赶进度而粗略地讲。在复习内容确立了之后,我们要合理组织好课堂教学方式。下面笔者主要从课堂组织形式入手谈谈如何调整课堂节奏,让复习课活起来。

(一)学生之间互相“考问”。

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并回答。当然,这种“考问”应用在字词、古诗默写,以及古文重要的加点字解释和翻译句子上,效果比较好。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将这种相互之间的“考问”以笔头形式展开。要求将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字词、古诗默写,以及古文重要的加点字解释和翻译句子等内容出成一张练习卷,随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换做对方出的卷子,随后由对方批改。当然,每次出题的内容教师必须给予一定的范围限制,有一定的侧重点,这样不至于使内容范围太大,学生出题的时候感觉太茫然而不知所措,也可以让答题的同学做好相关复习工作,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做题时了解自己平时复习工作中的不足,更好地查漏补缺。与此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出题量做一个规定,尽量控制在5~10分钟,万不能量太大,使学生失去做题耐心。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出的题目“考问”更多学生,形成资源共享,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二)学生之间互相“竞争”

要改变初三语文复习课枯燥乏味的现状,引入竞争是相当不错的方法,因为有竞争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健康发展的课堂。竞争能激发人的创新精神,使人的思维敏捷,反应灵活,在课堂上开展合理的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的同时,激发学生上复习课的兴趣。教师可以一些问题竞答,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调动学生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组间形成竞争,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生之间互相“展示”。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势必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完全参与进来,多说、多做,而不是一味地听教师介绍,哪个知识点重要,哪些内容需要识记。笔者在复习《送东阳马生序》时,先请一个学生走上讲台介绍这一课需要把握的重点内容,这名学生上台后一开始还是比较紧张的,不知道该从何说起,随后笔者给他提示,让他介绍自己在复习过程中认为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就可以了。在克服了心理紧张后,他开始慢慢叙述:“本课复习注意理清求学时遇到的四个困难:读书之难、叩问之难、行路之苦、生活之苦。”随后他介绍了从原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四个困难,并用自己的话做了概括。有一名同学做了示范,再请学生上台讲解就容易很多了。随后这名学生提醒同学们要注意文中出现的几处对比。对文中的几处对比,他并没有自己解说,而是让其余学生详细说。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我看到学生的成长,也看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舞台,他们并不会让教师失望,也许一开始他们做得并不是那么好,但是这种形式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挖掘,最关键的是这种形式的运用让语文复习课堂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为了让更多学生有展示机会,我们在小组内可以运用这种形式,让学生在组内展示。

调整课堂节奏,并不是一味加入一些活动,倘若只是单纯加入些活动,也许课堂气氛活跃了,但是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呢?因而,对复习课上活动的加入,课堂组织形式,教师还是要仔细考虑。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万不能采取“满堂灌”的形式展开教学,课堂不仅是老师的课堂,更是学生的课堂,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只有这样,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时间思考,有更多空间活动,让学生多一个表现的机会,多一丝体味成功的快乐,复习课堂才能焕发出活力,这样的复习课才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1]柏学军.给复习课提个醒[J].语文教学通讯,2009(11).

[2]周开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中语文有效复习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S1).

[3]尹巧红.中考语文复习呼唤诵读的回归[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14).

[4]罗东梅.初三语文复习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4(5).

猜你喜欢
复习内容课堂气氛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立足前测、以学定教”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策略初探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浅谈课堂教学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