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传承策略

2015-08-30 02:46冯超群
文教资料 2015年13期
关键词:民间儿童游戏

冯超群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0)

我国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传承策略

冯超群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0)

现代游戏和民间游戏是儿童游戏的两种主要形式。通过比较两者在教育价值方面的差异,突出民间游戏在儿童自主性、社会性、语言能力及积极情感发展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价值。提出以政策为前提,家长观念改变为基础,教师的尝试、创新为保障,旅游开发为新动力的策略传承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 教育价值 传承策略

自有人类以来,游戏便与之密不可分。游戏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也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古老而深远的文化现象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存在于人民日常生活之中与其密切相关的民间游戏已经逐渐被承载着众多科技含量的现代游戏所代替。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了几千年的沉淀、积累,蕴涵了丰富的优秀文化和教育资源,是现代游戏无法比拟的。本文旨在通过比较民间游戏和现代游戏体现的教育价值,凸显民间游戏在儿童教育价值上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策略将其顺利传承下去。

一、游戏的相关概念界说

民间游戏迄今为止并未有统一规定的定义。被人们广泛认可的是乌丙安先生在《中国民俗学》一书中提到的,民间游戏是“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语称“玩耍”。游戏是游艺民俗中最常见的、最普遍的、最有趣味的娱乐活动。主要流行在少年儿童中间和节日里成人娱乐节目之中”[1]。如“跳皮筋”、“老鹰捉小鸡”、“骑竹马”等很多人小时候玩过的游戏。民间游戏形成的纯粹,玩耍过程更是以游戏者为中心,没有种种限制和固定规则,真正体现游戏的本质与自由。

现代游戏是相对于民间游戏而言,普遍存在于现代传媒时代背景下的儿童娱乐方式。现代游戏主要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以娱乐人们身心为目的的一种游戏活动,包括网络游戏,也包括依托游戏机、个人电脑等工具而不需要上网使用的各类电子游戏”[2]。现代游戏在内容和形式上较为复杂,蕴涵着极大的经济价值,具有有偿性、商业性的特点。和民间游戏相比,现代游戏对儿童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和非议都较为深刻。

二、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由于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民间游戏和现代游戏有着很大的差异:游戏媒介的不同,前者侧重生活中常见易得的材料,后者则通过相关设备实现;游戏场所、参与形式的不同,前者多是在自然空间中多人共同完成,后者则是在固定空间中个人与机器的合作;游戏体验的不同,前者是游戏者直接体验游戏过程的乐趣,投入积极的情感,后者则是间接参与游戏,多为负面情感的宣泄;游戏本质属性的不同,前者具有稳定的民俗和文化属性,后者则更多表现为大众化的属性。尽管有着诸多不同,但两者对儿童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本文着重论述民间游戏具有的独特教育价值。

(一)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自主性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3]。它具有独立性、果断性两大特征。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基本形式,强调幼儿对游戏活动的自主支配、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包括游戏活动的决定权和参与权两个方面。《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提出,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到“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鼓励他们认真完成”。

现代儿童游戏多以手机、电脑、游戏机等为载体的单机小游戏。游戏形式万变不离其宗,游戏规则也是被设计者提前规定好的,游戏者只能被动地跟随游戏的提示一步一步地完成,如果在游戏过程中游戏者没有完全遵守已定的游戏规则,游戏便会结束。这种强制的规则性对儿童规则意识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帮助,但对儿童的自主发展却是百害而无利,因其整个游戏过程是提前设计好的,儿童的自主意识在其间无用武之地。

民间游戏是由广大民众自发创作、发展形成,与儿童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民间游戏的发生大多是在自然条件之下,游戏过程、规则、形式等是随着参与游戏主体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游戏者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参与游戏,场地的选择可以与其他游戏者共同商讨,游戏内容、形式及规则的制定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这种民主性游戏氛围较为充分地展现了儿童游戏过程中自主性的发展,为儿童以后生活中主体性的发挥奠定了基础。

(二)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

“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儿童心理、行为有着重大影响”[4]。游戏是儿童最易接受、最喜爱的活动方式,是培养儿童良好情绪情感的重要渠道和动力之一。情感发展可分为积极情感培养和消极情感宣泄,两者的恰当发展和融合对幼儿健康成长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儿童积极情感的发展对其性格、能力的形成有很大意义。

现代游戏多为程序式设计,游戏过程没有创造性和能动性,游戏体验全为被动的视听效果,游戏内容远离儿童的实际生活,如此种种造成儿童在游戏中的情感体验变为被动的宣泄和释放。在高科技支撑下的电子游戏、手机小游戏等现代游戏不仅使儿童在情感体验上受到压抑,而且在儿童娱乐后造成很大身心疲劳感。

相对于现代游戏,民间游戏在儿童积极情感的培养上则大为有利。民间游戏来源于广大民众、贴切儿童的实际生活,有着很大的开放性和创造性,使儿童在努力融入游戏的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投入。民间游戏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儿童对游戏中角色的把握来自于自我感知,游戏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伙伴的合作及彼此情感交流。因而这种能动的、普遍的精神愉悦有利于儿童积极情感发展。

(三)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社会性发展已成为当今幼儿教育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是儿童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性别角色认同及攻击性行为的发展。在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过程中亲子和同伴是不可缺失的重要因素。

现代游戏体现的是“人—机”关系,在游戏过程中并没有合作、同情等亲社会行为的体验,也没有帮助、协作等同伴的交往。在现代游戏中追求的只是步步为营的最终成功,且伴随着各种虚假的奖励,对尚处于发展中的儿童而言,对其正确社会性的形成十分不利。

民间游戏则与其相反,它是一种“人与人”的活动关系,且多为两人以上的共同游戏。无论是亲人之间还是同龄儿童之间,从游戏选择开始便是游戏者一起决定,到游戏规则的统一、确立,游戏活动的开展至游戏完满结束,儿童都必须有配合、有协作才可以顺利玩耍,在游戏过程中儿童的社会性得到良好发展。

(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人类和动物相区别的标志,是人类特有的功能。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敏感期,儿童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及表达能力习得为日后语言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现代游戏中展现的 “语言”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一方面,因其是在特定情境需要下被程序员设计而成的为游戏增添一定的效果,是被动且不可更改的。另一方面,现代游戏中的语言生硬无生命力,只是表达游戏结果,并不能与游戏者进行交流。这样虚假的语言对儿童的发展是无益的。

民间游戏活动过程往往伴随着朗朗上口的民谣或童谣。民谣或童谣多为方言唱诵,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常识、节气习俗等,既丰富儿童的认知又促进口语、语言发展。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很多带有迷信色彩、内容不佳的民谣、童谣都经过了一定的改变,使之更符合现代社会及儿童的接受水平。

三、民间游戏的传承策略

(一)政策保障是民间游戏传承的前提[5]

民间游戏是广大劳动人民自发创作而成,并未形成系统的发展,因此将其作为教育资源利用时便会遭到一定的阻碍。相关政府人员应充分发挥其能力,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或发布相关文件对民间游戏进行保护,将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游戏纳入非文化遗产,确定民间游戏在社会中的地位,以便得到人们的认识和认可。

(二)家长观念的改变是民间游戏传承的基础

家庭是幼儿接触民间游戏的第一场所,也是传承民间游戏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就实效性而言,“玩耍”是幼儿传承民间游戏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任何游戏最终都要落实到游戏者身上,游戏者不仅是接受者,更是实践者,同时是可能的传承者”[6]。家长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民间游戏在儿童生活中的活跃度及儿童对民间游戏的认知和接受度。因此,家长应理智地判断、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民间游戏,并努力为其营造轻松的玩耍空间,既增加亲子之间的情感,又可达到良好传承效果。

(三)教师的勇于尝试是民间游戏传承的保障

幼儿园教育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传承民间游戏最为有效、最为经济便捷的途径。将民间游戏纳入学前教育之中既符合现行教育理念,又有利于将民间游戏传承下去,使其得到创新发展。教师作为幼儿园的主力成员,肩负着最为光荣的责任。至今为止,民间游戏并未形成系统的教学材料,在实际教学过程应用中有着相当的难度,因此,教师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思想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对民间游戏这一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其顺利传承的保障。

(四)开展相关旅游项目是民间游戏传承的新动力

随着现代生活脚步加快,旅游成了人们放松心情的最佳方式。对儿童而言,旅游也是丰富知识、认识不同地区、文化的最便捷、高效的途径。“从旅游角度提出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有效利用,既是对传统民间游戏、民俗资源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价值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良性探索,又是其现代化的一种表现”[7]。民间游戏反映的是最本土化的生活方式,蕴含着最质朴、最醇厚的文化。开发相关旅游项目,可以让来自各地的人们亲自参与、亲身体验,感悟传统的魅力,传承经典。

[1]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343.

[2]高金燕.中国民间游戏和电子游戏的社会功能差异.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1):286-288.

[3]邱学青.关于儿童的自主性游戏.学前教育研究,2001,(06):36-37.

[4]罗家英.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92.

[5]龙正印.我国民间游戏传承策略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11,(11):118-120.

[6]李素梅.基于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开发[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4.

[7]王蔚.传统民间游戏开发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5,4.

猜你喜欢
民间儿童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