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2015-09-01 01:04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校本学校过程

闫 荣 晖

(1.延边大学研究生院,吉林延吉133002;2.龙井市东山实验小学,吉林龙井 133400)

一、历史背景

20世纪70年代校本课程在英美等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的应用课程开发策略。它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思想,结合实践经验,自主地进行课程开发,涉及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方面。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说是国家在课程开发方面的重要补充。它充分地考虑到了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在接触能力方面的认知背景、学校客观存在的条件以及学校所处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

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已经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我国在校本课程开放方面刚刚起步,还处于初始阶段。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运行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校本课程开发成为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之一。可以这么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方向和潮流,也是未来教学道路上必须要走的一步。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使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必然要求,也是课程深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更好地去适应社会的千变万化,更加灵活地去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针对各个学校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及时进行调整,有效地去安排教学内容,更加轻松地实现教育目标。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为教师们提供了更多的想象和教育空间,使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课程编制过程,在开发过程中教师不仅能成为课程的实施者,还会成为授课过程中的构建者。

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制过程中,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促进我国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本校的实际,培养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为祖国增光的责任感。

三、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但是如何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理论上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中的实践问题。在我国当今的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已经成为了在现代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全面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基本要求和权利,现代社会也必须为每一个人提供一个可以全面发展的条件,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基于这个思想理论来开发的课程。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的主张中,书本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所有的理论内容又都与社会实践不可分割,实践是认识过程的基础。让学生在认真读书的过程中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这是现代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要让学生从心里明白读书和实践同样重要,学习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也要走出课堂接触社会。

(三)现代课程的有关理论

课程的价值在于可以促进学生在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全面和谐发展。让学生能全面发展是校本课程的最终出发点和目的。无论是课程的开发还是课程的实践环节,都必须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引导,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课程。

(四)课程开发的内容

在校本课程内容设计上,充分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特点,一切从学校出发,一切基于学校,同时结合学生的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爱国思想教育。在具体的实施方法上,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采用相对灵活的教学形式,积极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加入到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

(五)课程开发的具体形式

1.建立校本课程,认识课程开发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贯彻好改革精神和实质,全面地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确定好任务和编写校本教材的要求及方法。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把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作为总体目标,以“提高环境意识,加强课堂渗透,丰富实践活动,培养环境素质”为行动指南,做到环境教育在学校,环境意识进家庭,环境行动到社会,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要求作为办学思想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科研和建设的整体活动中。创设一套我们自己的校本课程的教材,使广大的师生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得到发展,办出可持续发展教育特色的学校。

2.找准开发课程的切入点

我们首先要全方位地去分析教育改革的现状和资源利用情况,在具体研究的各个环节上进行反复的商讨和研究,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资源,综合进行整理,低年级学生主要以了解和掌握为主;中年级以接触和学习为主;高年级以实践和运用为主。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3.加大课程开发的研讨力度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形成稳定和全面的合作,有利于统一教师的力量。只要教师在开发过程中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在这个过程中就一定能产生很多的灵感和启示,从而在研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致提升整个学校的教学研究能力。例如:在《有意思的bar》活动设计中,学生调查了什刹海边上一共有多少酒吧,它们的设计风格是怎样的,一天的客流量是多少。了解到酒吧在给什刹海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对什刹海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例如噪音污染、尾气污染、交通堵塞,等等,知道它们的产生来源和所影响的程度,把调查结果总结出来,通过“新闻发布会”形式进行展示,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如何保护什刹海的资源。

(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和策略

在人类的经验和教学活动之间课程资源的开发构建起了一座桥梁。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书育人的真谛让学生能掌握到更多的内容并在未来的社会活动中去进行应用,所以作为教学课程的开发者就要更好地去拓展传授内容的广泛性。促使学生因人而异地进入到学习生活中去。为此我们构建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和策略。

1.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在课程的开发与传授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还要兼顾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的每一类学生,做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开发,在学习过程中去参与、探索、体验和研究。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均能得到发展和锻炼。

(2)科学性原则。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保证学习材料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通过科学的方法来传授给每一位学生。

(3)开放性原则。要营造出来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的学习内容更加广阔,同时在教学的目标上和方法上以及评价上同时实施开放,尽可能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

2.开发课程资源的策略

(1)整合策略。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的工作者,还要把所有有价值的内容和素材进行整合归纳,然后把这些内容传递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去,同时在整合素材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和具体特点,在教材上所呈现出来的具体方式,思考教学的设计和课堂上各种内容的使用情况。

(2)生成策略。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教师创新方法和实践的立足点。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应该好好地保护这种资源,在课堂上创造出一个民主和谐,公平宽松的环境,对于学生的反馈情况一定要做好解答和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来发现学生们的奇思妙想。

(3)和谐策略。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对教学和实践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和谐的关系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营造出一个更好的交流环境。同时从情感方面来看,学生与教师一样,对自己内心所存在的思想和情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都需要我们去理解和倾听。

(七)课程开发结果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必经之路。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包括书本上的知性教育,同时还把素质、意识行为等方面的教育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可持续发展教育把教育形式完全推进了一个开放的环境当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不再单一固定,而变得越来越灵活和新鲜。这种本质性的变化从根本上冲击着原有的传统教育体系和管理理念,充分地利用身边的资源和地方特色环境把教育方式完美地体现出来了,丰富了我们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提升了教师的执教能力。

通过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我们发现,学生的素质和学习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校园外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民族精神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八)总结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过程中,存在很多实际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整理和归纳。首先,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研究体系,在有些过程当中还是人为主观决定的。其次,如何更好地提高学习和教学的效率,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接受更多的内容。最后,怎样更好地把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地方实施的教育体系进行完美结合。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研究道路上去解决,为了创办出有可持续发展特色的校本课程而努力。

猜你喜欢
校本学校过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学校推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