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2015-09-10 07:22单霁翔
博览群书 2015年4期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藏品故宫

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具有极为特殊的文化身份。一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北京这座世界文化古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第一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二是世界上中国文物藏品最为丰富的博物馆。三是世界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是当今世界上观众来访最多的博物馆。为什么故宫博物院能够集多项文化身份于一身?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所拥有的无与伦比的文化资源。

故宫博物院所在的紫禁城,既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群,也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紫禁城在北京这座文化古都里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大家知道,北京城区从永定门到钟楼,有一条堪称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中轴线,在这条7.8公里的传统中轴线上,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一组建筑群,就是拥有9000间房屋、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故宫古建筑群。正因为如此,故宫被列为最高的保护级别,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第一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

如果在10年前,即使是故宫博物院院长也难以说清故宫博物院所拥有的文物藏品数量。那时关于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说明,往往介绍拥有近100万件或100余万件。但是,自2004年开始,故宫博物院进行了持续7年时间的大规模文物藏品清理,经过全面系统的普查整理,得出了文物藏品的准确数量,院藏文物数量从100万件左右,增加到了1807558件(套),真正做到实物和目录一一对应。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占文物藏品总数的93.2%;一般文物115491件,占文物藏品总数的6.4%;标本7577件,占文物藏品总数的不足0.4%。这是故宫博物院自建院以来,在文物藏品数量上第一个全面而科学的数字。

不少人认为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基本是明清时代的遗存,这既是事实,也不完全是事实,虽然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中86.9%为清宫旧藏,但是其中有数十万件文物藏品为明清以前的早期文物。例如院藏碑帖是非常重要的文物藏品。其中包括大量清宫旧藏,过去历代皇帝都研习书法,广泛收集名山大川的摩崖石刻、田野碑刻的文化信息,因此所收藏的碑帖不但数量大,而且内容全。千百年后,当那些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石刻文物已经严重风化,甚至因战争等原因而被损毁时,只有故宫博物院妥善地保存着这些唯一真实的信息,碑帖文物的重要性也在于此。此外在绘画、法书、铜器、玉石器、雕塑、铭刻等文物藏品中均有大量早期文物藏品。其中数量巨大的铜器藏品与馆藏数量更为巨大的瓷器藏品,在当年的使用性质并不一样,因为今天的瓷器藏品在明清时代大多数是日常生活用品,当时并不是艺术品,更不是收藏品,但是铜器在当时就已经是珍贵的艺术品、收藏品,其中有的时代很早,例如商代、西周时期的铜器,它们出土于不同地区,因此有丰富的类型。玉石器也是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的骄傲,不但数量大,而且汇集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物证据,包括“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甚至更早一些的“凌家滩文化”重要出土文物资料。

总之,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中国古代艺术宝库,是一部浓缩的5000年中华文明史,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在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中可以得到实物证明。就时代来讲,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就地域来讲,来自古代中国各个地域,包括汉族和古代许多少数民族的文明见证与艺术精华,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来自异国的文物,例如院藏钟表仪器类文物藏品,其中大多数是西洋钟表,共有2200余件,这些来自于欧洲各地的钟表仪器在当时应该是稀罕的物品,但是紫禁城却有大量珍藏,证明当年这里与世界各国有着广泛的友好交流。

600年前,在今天故宫博物院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正在进行举国瞩目的大规模建设,1420年永乐皇帝肇建的紫禁城气势恢宏的落成。也就是说,再过5年,到2020年紫禁城就要迎来600岁的生日。同时,这一年很具象征意义,就国家来讲,我国政府宣布将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对于故宫博物院来说,国务院批准的两项重大文化工程都将在2020年完成。第一项是“故宫整体修缮”工程,这项工程从2002年开始实施,计划用18年的时间,每年国家财政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至2020年基本完成故宫古建筑群的整体修缮。第二项是“平安故宫”工程,也是计划到2020年完成。这两项史无前例的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完成的节点都是2020年,而这一年恰恰就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因此极具象征意义。希望通过这两项重要文化工程的顺利实施,能实现“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的理想。

“故宫整体修缮”工程不是一般的建筑施工工程,而是充满智慧的文化传承工程。例如倦勤斋保护修缮工程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倦勤斋位于故宫东北隅的宁寿宫区域,在乾隆皇帝作为太上皇宫殿的花园部分之中,仅是花园四进院落中最后一进院落的最后一座建筑,建筑本身并无特别之处,但是这里凝练了江南园林造园艺术的精华,整座建筑的设计、构造、装饰,都可以窥见乾隆皇帝的审美旨趣。室内空间被巧妙分隔,建有二层仙楼和一座微型戏台;以竹黄、云锦、双面绣等当时流行于南方的工艺装饰,营造出北方建筑内的南方庭院环境。同时,倦勤斋所用金砖地面、紫檀木构、和田玉镶嵌等建筑材料,可谓登峰造极,尤其是戏台顶部以藤萝架和庭院景观为主题的巨幅通景画,令人叹为观止。保护修缮这幅通景画时,发现它是裱在一种特殊的纸质材料上,那种纸质材料来自于安徽山区生长的一种草,于是工程研究人员到当地寻找这种材料,并由当地工匠恢复使用这种草质材料制作纸浆,经过反复研发,制作出符合质量的传统材料,运到故宫,重新应用到倦勤斋的通景画修复工程中。由此可见,保护修缮工程往往伴随着大量研究和传统技艺传承工作。倦勤斋保护修缮工程前后经历了7年时间,这是故宫博物院对室内装饰装修进行的首次大规模保护修缮工程,由于其技术工艺与材料方面的复杂性,使这一项目具有开创意义和挑战性。为此,故宫博物院和美国世界文物建筑保护基金会密切合作,付出了艰辛努力。目前乾隆花园保护修缮工程仍在继续,预计在2019年有望竣工,对此人们充满期待,但是更加重要的是,任何一项保护修缮工程进度永远要服从工程质量。

实现从“故宫”走向“故宫博物院”,这个目标听起来有些奇怪。1924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驱逐出宫以后,不到一年时间,1925年10月10日,紫禁城就以“故宫博物院”这个名称正式对外开放,已经持续了90年。那么为什么今天还要提从“故宫”走向“故宫博物院”呢?事实上,虽然故宫博物院的参观人数在逐年上升,但是,今天所接待的来宾中,有多少人自身定位为“观众”,又有多少人自身定位为“游客”,恐怕后者居多。相当多的来宾购票之后,走进午门时,认为自己走进的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而没有想到,甚至没有感觉到走进了一座博物馆,没有真正成为一名博物馆观众。

故宫在社会民众的心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崇高而神圣,人们把故宫文化遗产的保护看作是每个人的职责,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因此,故宫博物院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这种关注倾注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感情,是对故宫博物院的监督、重托和激励,也是今天故宫博物院最为有利的发展环境。故宫既是北京的,也是全国的,还是世界的;故宫既是过去的,也是今天的,还是未来的。她从历史中走来,还要健康地走向未来。因此,每一位社会公众对于故宫文化遗产保护,都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作为“故宫人”,保护好故宫文化遗产,建设好故宫博物院,是我们的神圣职责,使命神圣而光荣,责任重大而艰巨。故宫博物院的声誉是国家的声誉,就像“故宫人”的生命一样重要,故宫博物院应通过出色的业绩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今天,我们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说话,用工作成效来证明。

故宫博物院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面对媒体监督,坚持公开透明,把故宫博物院目前的状况,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取得的进展等,坦诚地主动通报给媒体朋友。通过主动宣传、接受采访、开办讲座、发布微博、更新网站内容等途径,将故宫博物院近期工作进展、未来远景规划等信息传递给社会公众,使信息渠道更加通畅。特别是就“平安故宫”工程进展、两岸故宫交流与合作等,邀请媒体记者进行深入、全面的报道。在舆情应对方面,做到及时、公开、透明,实时监测日常舆情,就热点、敏感、负面话题,制定媒体预案,对于情况属实的批评意见,虚心接受,表示感谢,同时及时加以改正,并将整改结果向媒体通报。对于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公开表明故宫态度,维护故宫形象,必要时向媒体记者进行发布,以澄清事实,为故宫博物院各项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今天,从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网站,可以了解更多宣传展示故宫古代建筑、馆藏文物、虚拟展览等方面的信息,成为对外发布信息的重要窗口和与广大公众交流沟通的主要平台。2012年“数字故宫”展厅常驻首都国际机场候机厅,2013年在故宫博物院又开启了邮政服务。在每年的5·18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六一”儿童节等主题日期间,故宫博物院均开展丰富多彩的特别教育活动。同时,故宫博物院的“故宫讲坛”在东城区图书馆定期举办,“故宫知识课堂”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参与,“永远的故宫”系列讲座在各高等院校持续举办,“故宫文化”志愿宣讲团经常赴各社区宣讲故宫文化。

故宫博物院与港澳地区文化机构和博物馆的合作不断深化。在与香港地区合作方面,故宫博物院与香港康文署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12年至2017年,故宫博物院将在香港艺术馆、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科技馆等博物馆陆续举办故宫文物专题展览。近年来,两岸故宫博物院的交流愈发频繁与紧密。2009年,两岸故宫博物院院长实现60年来的首次互访,同年两岸故宫达成了交流合作的“八点共识”,在此基础上,成功合作了一系列展览,包括“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特展”,这些展览都备受两岸民众关注,深受台湾民众欢迎。两岸故宫的收藏同根同源,都是以明清皇家收藏的历代文物精华为基础,两院藏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性和互补性。两岸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在合作展览中珠联璧合,惟有这样的展览才能实现展览线索、展品层次等方面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这种非同寻常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才是两岸故宫博物院合作展览深受民众关注、欢迎、期盼的最重要原因。

故宫博物院努力发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象征意义的文物藏品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国际文化交流。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与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俄国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等国际著名博物馆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国际合作不仅限于文物展览,而且在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开展日益广泛的合作,通过这些合作也确立了故宫博物院在国际博物馆领域的文化地位。

故宫博物院的事业是永远的事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作者系故宫博物院院长)

猜你喜欢
故宫博物院藏品故宫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上)
雪中故宫
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