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与读

2015-09-10 07:22
新民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陈文茜毕节悲剧

别再消费悲剧

(2015年第25期)

毕节四留守儿童自杀事件无疑是个悲剧,无论对于这个家庭本身,还是对于我们这个拥有6000多万留守儿童的国家而言都是如此。但悲剧面前,若横加消费,并且还是以新闻媒体的身份、以“探究真相”之名,那就是悲上加悲。

事件发生后,某媒体迅速赶到了现场,然后不知是与当地村民因为方言等问题沟通不畅还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太深,拍摄了村子里另外一处茅草屋的相片后,就称“这是四个孩子生前居住的地方”。另一媒体在未全面了解当事人的家境前,就采信一村民的说法,转述称:“1个月前,4个孩子因没有生活费辍学在家,家里唯一的食物是去年的玉米。平时,孩子们将玉米磨成玉米面,不用筛子筛干净,就凑合吃了,‘因为太穷了’。”

这些判断或暗示无非是想告诉众人:孩子是穷死的;进一步推论,当地政府有克扣孩子补贴之嫌。然而,我经过现场走访和观察,必须要推翻上述观点。更贴近真相的是:孩子们不是缺衣少食,而是无人关爱。前述几家媒体同行的草率报道,一方面把公众的注意力误导到远离问题本质的方向;另一方面煽动了无谓的“网络民愤”。口水之下安有理性?此举无论有意无意,都是对孩子死亡的一种消费。写出来的新闻够抓眼球了,点击量蹿升了,“民意汹涌”了,然后呢?若按这样的报道去问责、去解决问题,只能南辕北辙。

当然,毕节有关部门对此事件发生的态度,仍然是传统思维,急于“灭火”,从其对媒体尝试劝退、将孩子父母“保护”起来等做法可见一斑,但其并未对媒体关上现场和其他核心人物的大门;而且,人们对媒体的抗拒,难道和前述一些同行的不当做法没有任何关系吗?事实上,对那些报道恶评的,不仅是官员还有村民。尊重都是相互的,若要别人保障你追求真相的权利,先要展现出你的诚意。

(本刊记者 王 煜)

《犀利姐陈文茜》

(2015年第25期)

买了她好几本书,文字洗练,思维敏捷。

@苏影小语

有扎实学养、有独立观点、有实务经历、有理想主义情怀、还有蓬松松的发型与幽默感,明明爱美且怕老,但老而弥坚历久弥新,当然是有趣的女性。

@小熊铅笔

陈文茜还是很有智慧的人。         @Ryulee

被李敖看好的媒体人陈文茜,好比鲁迅看好萧红一样。我很喜欢陈文茜的一句话:想要告诉年轻人,不要在乎你现在一无所有,即使今日不免穷苦,不要绝望。只要努力,“希望”将在路上。

@跃檀溪

也只有在台湾能畅所欲言,换个地,什么都不是。

@沙滩城堡

猜你喜欢
陈文茜毕节悲剧
伟大的悲剧
广州通过电商带货毕节农产品 累计销售136万元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白先勇:不强人所难
寻味贵州——毕节
高级修养
游洞——毕节织金洞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陈文茜:母亲曾是我痛苦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