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钱总有不够用的时候

2015-09-10 07:22沈洪溥
新民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配资杠杆泡沫

沈洪溥

漫画/谢驭飞

6月26日A股再次重挫,沪深股指分别录得逾7%和8%的罕见跌幅,超过两千支股票跌停。而在最近半年叱咤风云号曰“神创”的创业板指数,更以近9%的幅度创下历史最大单日跌幅,如果剔除停牌的品种,创业板指数相当于跌停。近来被谈论很多的新三板也跟随下跌,其中,无涨跌停的机制让下跌显得更加任性——跌幅最大的股票一天跌幅为99.80%,紧随其后的两支股票当日跌幅也超过了75%。可以说,这是一次可以记入历史的大跌,也是一次分外生动的风险教育。

对近一周来的市场大跌,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评价说,“上周以来股市出现的较大幅度下跌,是市场前期过快上涨的自发调整,是市场自身运行规律的结果,同时也与年中季末流动性波动、投资去杠杆、投资者对市场分歧加大等因素叠加影响有关。”翻译一下就是,市场的归市场,不要来找政府。但证监会不出手,“央妈”却悍然出手。周末,中国人民银行一举祭出降息和定向降准两大“神器”,被视为是政府救市、托底的实质举措。

有人开始高喊政府救市以防止外资抄底。非常可笑。一年不到的时间,A股指数翻了一倍,个股涨十几倍的也有,这样大行情,救哪门子市?至于外资,是有通畅渠道进出的。月初还有人胡扯什么“为国接盘”,现在这时候怎么又开始让国家警惕外资接盘了?接盘这么热血的事情,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一起干,有什么不好。

说到底,两万多亿的成交量都拉不动市场,是因为傻钱不够多了。

这轮市场上涨在去年中期启动的时候,驱动上涨的基本动力就是加杠杆。在杠杆的助推下,才有了各种主题。没有央行持续放水的流动性支持,杠杆就没有源泉;没有流动性宽松的大背景,资产价格泡沫也不会凭空产生。如果说泡沫丰富的股市是个造梦场所,那么释放货币的人才是催眠大师,加杠杆的人、配资的人都是沉迷梦中的人。融资入市的投资者手中的资金本质上都是“傻钱”,因为制造市场话题的权力并不在自己手中。

货币号称市场选票。但一旦配资,就立刻产生资金成本,不赶紧把“票”投出去,就要自己贴钱。这时候,投资这件事儿很容易变得不再严肃,找题材势成必然。此时,如果恰逢上市公司有市值管理的动力,高管有持股计划安排,基金也有对接项目、推动并购或者资产注入的意愿,干柴烈火,各方一拍即合就产生了行情。高估值怕什么,上百亿市值,100倍PE,定增注入一个账面盈利几个亿的项目,估值一下子就可以降到合理的区间。对上市公司,这是合规的财技;对投资者,这就是牛市的逻辑。故事变现就有了成长股,就有了高估值,但是,故事总有讲不下去的时候。比如,当并购产生的外延式扩张效果无法得到业绩证实时,则美梦就容易戛然而止。

现在,每天数数停牌复牌的企业数量,看看那些热衷于和PE联合设立并购基金的上市企业,就知道这套讲故事的手法已经是多么的流行和时髦。更有甚者,本来设立目的是鼓励中小企业融资的新三板,也不乏上市就重组的例子了。如今的股市如书场,说书的越来越多,气氛越来越火爆,入场券的票价越来越高。但是,场内观众却开始意识到,新进场陪自己一起听故事的人好像不如以前多了……所以,你懂的。

接下来会怎样。我想,股票市场之所以吸引人,之所以会存在这么久,就在于其生动,在于其蓬勃,就在于它总会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实现新的平衡。泡沫多了,破一些,也还会产生新的泡沫,产生新的繁荣。

讲故事是市场的手法,亘古常新,但最终,投资者总会发现谁讲的是真的,谁在说假话。故事经历时间证伪,盈利也会随着时间产生。(作者为经济学博士)

猜你喜欢
配资杠杆泡沫
毒泡沫
废弃的泡沫盒
“搞死”国家的泡沫
配资的确疯狂
过去谁加的杠杆?现在谁在去杠杆?
万亿“两融”
杠杆场外配资死灰复燃
清理场外配资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好泡沫与坏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