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软实力对民族复兴的现实意义

2015-09-10 07:22申红心
党史文苑 2015年12期
关键词:精神家园实力民族

申红心

[摘要]文化软实力不仅为民族复兴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是民族复兴的内容和标志。从民族复兴的现实实践考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进步和文化发展,对于推进民族复兴的进程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民族复兴意义

文化软实力作为一种无形的“力”,作用于民族复兴的全过程。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对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对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上,还体现在对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上。文化软实力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推动着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推动民族复兴不断走向实现。

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利于夯实民族复兴的经济基础

文化软实力与经济之间存在双向关系,即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反之,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对文化产业及其他经济领域具有推动作用。“软实力”可以有效整合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产生激励动力效应、集聚整合效应、优化升级效应和创新增进效应等积极的经济效应[1]p87。文化软实力也是如此。文化软实力不仅可以影响资源配置、产生激励效应和集聚整合效应,还可以带来价值创造效应、品牌放大效应和创新推动效应[2]p37-40;而在国家层面的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总体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动相关产业的繁荣,二是带来隐形的经济效益。

首先,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直接促进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文化软实力对文化及其相关产业的推动作用并不是以文化力或文化竞争力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其特有的因果关系和构成方式展现出来。一国对他国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是以他国对本国文化的接受和认同为前提的,一旦该国文化被他国所接受和认同,就会形成一个潜在的稳定的文化市场,为该国文化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然也伴随着别国对中华文化的接受、理解和认同,无论这种认同是在价值层面、生活方式层面或是艺术层面,都可以创造出巨大的文化需求,为中国文化经济发展提供市场。同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会对国内民众和文化从业者产生激励作用,激励他们积极从事文化创新,不断发展文化生产力,保持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还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隐形利益。文化软实力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影响到相关国家的行为和决策,而这种影响可以带来巨大的隐形效益。这种效益表现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成本的降低。在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之下,别国会对本国产生理解和认同,甚至会出现文化的同化现象。文化上的同化或认同会催生出明显的心理认同倾向和亲和感,从而减少相互交往中的误解。相对于完全陌生的两种文化的人之间的交往,由于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带来的文化认同,在交往中可以大大降低时间成本、减少精力,减少由于误解、敌视而带来的经济成本。这种效益表现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增强相关经济活动中的话语权。话语权反映的是现实中相互的权力地位,而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话语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文化软实力强的国家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先进性,可以在对话中取得文化心理优势,在整个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占据主动。这种效益表现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影响对方政府或企业的决策,这是文化软实力影响力的自然延伸。文化软实力就是以文化为基础,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别国产生吸引力,促使他国自愿跟随,或采取一致行动。在文化软实力影响所及范围内,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带来的是对他国政府和民间影响力的提升,会对他们的决策产生更大的影响。

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利于增强民族复兴的政治基础

文化软实力最直接和最深刻的作用体现在政治领域。与经济相比,政治与文化之间的纠葛更加复杂,两者之间存在着更明显而活跃的互动关系。文化软实力之所以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诞生,其原因就在于在经济政治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往范围扩展到全球,文化交往的内容不断深化,对全球政治的影响作用变得日益明显。

(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利于改善当前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公众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3]p61,是国家状况在国际社会公众心中投影的结果,“反映了国家自我和他者之间的相互身份认同关系”[4]p76。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是国家形象的形成和提升的重要渠道。中国当前的国家形象面临着复杂的形势,有不甘中国崛起的唱衰论调,有极度丑化中国的“中国威胁论”,还有迎合中国民族复兴心理进行“捧杀”。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要崛起为世界性的强国,需要对自己的国家形象进行再设计,塑造和宣传与中国实力相匹配、与民族复兴内涵相一致的国家形象。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让国际社会了解和认知我们的国家传统、民族文化及民族复兴的实质,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一国在国际竞争体系中综合国力的外在反映[5]p41。中国如今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需要有与之相对应的国际影响力。随着文化软实力成为综合国力中的重要组成,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提升国家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自身的文化建设,提升国民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可以塑造出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整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魅力;通过文化的对外传播,可以全面、深入地阐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信仰,增进他国对我们的了解和认知,赢得他们的尊重与支持;通过对现有文化资源的利用,多渠道地对外展示中国形象,增进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影响他国的行为和决策,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可以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当前我国的国家安全在内涵和外延上“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6],其中,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文化安全是全球化带来的必然课题,而随着文化市场化、网络化的发展,文化安全问题正变得日益严峻。文化安全与文化软实力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安全的文化状态是产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的前提,而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也可以有效促进文化安全[7]p34。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标志着国家文化影响力的扩大,标志着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家有能力在领土疆域内维护民族文化的独立地位,自由选择文化发展的内容、战略和方向,有效维护文化主权;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还意味着我国文化具备足够的吸引力,能够与西方文化入侵相抗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全国各民族、各阶层的思想、行为和意志得到有效整合,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前进。

(三)提升文化软实力对于缓和现阶段国内的诸多矛盾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显现,但各种结构性矛盾也不断凸显。近代以来的中国,不曾有过像现在这样如此之好的发展形势,也不曾有过像现在这样如此众多的社会矛盾[8]。劳资矛盾,贫富矛盾,官民矛盾,以及社会结构调整和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导致的矛盾不断出现并有可能尖锐化,由社会矛盾引起的各种问题、群体事件或案件频繁发生;政府公信力下降、国民道德滑坡、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导致一些人原有价值观念崩溃,社会伦理陷入窘境;医疗纠纷不断,袭击案件频发,恐怖事件时有发生,因知识的缺乏和对法律的无知造成的暴力案件已经成为社会安全问题。2006年全国发生的各类群体性事件有6万多起,2007年为8万多起[9]p10;劳动仲裁调解受理案件2001年为15.5万件,到2008年增至69.3万件,此后两年虽然小幅回落,但2011年仅1月到9月的案件总数就达60.1万件[9]p9。现阶段中国社会矛盾只有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才能得到彻底解决,但文化具有社会粘合剂的作用,而文化软实力更具有整合社会价值观念的作用,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推进可以有效缓解当前的社会矛盾。

(四)提升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国家现实利益的维护和发展。在现实主义看来,国际政治的实质是利益,国家利益的实现也就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关键问题。所谓国家利益,指的是“主权国家内部社会成员主体满足社会生活需要的物质和精神相互整合的要素综合体”,其中,国家政治利益是国家利益的核心[10]p44。国家利益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它的实现与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首先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文化的良性发展为前提,在国内,表现为文化的不断创新和文化凝聚力的增强,这既有利于国家形象的提升,也有利于整合国内民众,为国家利益实现提供国内支持;在国外,表现为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增强,有利于国家利益的柔性解读,增进他国对我国利益的认同,同时还可以影响他们的决策与行为,为我国国家利益的实现赢得先机。文化软实力不仅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文化软实力本身也是国家利益,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本身就意味着国家利益的拓展。

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

文化软实力以文化为基础,文化的发展会带来文化软实力的相应提升,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文化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从国内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化软实力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无论是民族文化心理,还是民族文化的内容,它们的发展都受到文化软实力反向作用。

(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该文化的“自知自明”,即明了其“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势”[11]p50。文化自觉是解决中国当下文化危机的有效途径,它要求充分理解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学习所接触的他国文化,取长补短,在多元一体的未来世界文化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12]p188。文化自觉与文化软实力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文化自觉正是文化软实力得以生成和提升的源泉所在。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的国际交流,则可以进一步明确对本民族和国家文化的认识,认识中华民族文化所处的世界地位,理解中华民族文化当下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文化自觉相伴而生的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及其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念”[13]p74。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和国家文化的一种态度,它来源于对民族文化的情感认知和文化自觉的理性判断。同时,文化自信也是一个在文化交流中生成的概念,只有两种不同文化产生碰撞和交流时,文化自信才具有现实意义。而文化自信也是文化软实力的标志,只有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不自卑、不自大,展现出适当的自信,才可能对生活在另一种文化下的人产生吸引力,进而生成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和提升也暗含着文化自信不断发展的内在逻辑。随着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文化对外影响力的扩大,无论从文化自觉的理智认识上,还是从民族认同的情感认知上,都会催生出更强的文化自信,进而形成更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文化对外交流和文化的科学发展。在全球交往的背景之下,世界主义开始兴起,“每个人,不管其公民身份和其他社会关系如何,都拥有作为道德关怀之终极单元的全球地位,因而都有资格获得同样的尊重和关心”[14]p3,也即是在全球化背景之下个人全球公民身份得以确立。在全球社会开始形成和全球公民身份得到认同的背景下,各种文化都有了相对平等的交往机会,但事实上却是文化交往中存在着巨大的失衡,这种失衡直观的表现在文化贸易的数字上和流行文化的现实趋势上。文化软实力强的国家是对外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国家,他们不仅在对外文化贸易上占据巨大优势,还往往引领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文化软实力强的国家往往也更愿意在文化上采取开放的姿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外来文化因素,创新本民族文化内容,从而更易于取得别国国民的认同。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对国内文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对外交往会产生文化创新发展需求,促进国内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二是文化软实力为本国文化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评价指标,可以在对外文化交往中明确本国文化的定位,发现现有文化软实力提升要求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发展提供科学指向。

(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一步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当前中国正处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不断凸显,不同思潮不断涌现。在变幻莫测的现实面前,进一步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全民族所有成员共同的“精神支撑、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它包含了“文化体验、认知模式、价值观念、情感方式、理想信念、信仰体系”[15]等诸多要素。精神家园的构建是在现代化、全球化背景下推进中华文化认同的问题。如何增强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如何使民族成员在论及民族文化时有家园的感觉,这是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关键问题。构建民族精神家园与文化软实力建设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精神家园是文化凝聚力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构建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同时,文化软实力建设也可以推动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构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可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推动文化对外交流,有利于吸收其他文明成果,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还可以增进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归属感、和谐感、安全感和信任感,为精神家园构建提供良好氛围。文化软实力建设还可以整合民众观念,使全民族的思想、行为都凝聚到实现民族复兴的期望之中,使之成为所有中华儿女共同的价值追求。在当前背景之下,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构建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参考文献:

[1]张晖明,张亮亮.“软实力”的经济效应分析[J].复旦大学学报,2008(4).

[2]陈萍.文化软实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1.

[3]刘小燕.关于传媒塑造国家形象的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2(2).

[4]丁磊.国家形象及其对国家间行为的影响[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5]居黎东.文化与国家形象、国际影响力[M].当代世界,2005(12).

[6]习近平阐述国家安全观,首次提“11种安全”[OL].http://news.163.com/14/0416/07/9pUHMQ6U00014AED.html

[7]涂成林,史啸虎.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8]吴忠民.中国目前社会矛盾的基本根源是民生问题[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029/c40531-23358504.html

[9]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语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0]侯德贤,张丹华.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实现的社会分析[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3(4).

[11]费孝通.全球化与文化自觉·见:费孝通晚年文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12]费孝通.中国文化的重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3]黄晓波.论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J].科学社会主义,2012(3).

[14][新]吉莉安·布洛克.全球正义:世界的视角[M].王珀,丁祎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4.

[15]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如何构建[OL].http://www.wenming.cn/ll_pd/wh/201202/t20120228_524777.shtml

责任编辑〓吴自锋

猜你喜欢
精神家园实力民族
我们的民族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强化“四个意识” 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经营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坚守精神家园 争创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