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时代下舆论引导创新方式研究

2015-09-10 07:22王坤
决策探索 2015年20期
关键词:舆论时代信息

王坤

在新兴媒体的发展下,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已逐渐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面对社会新闻或是突发事件,人们习惯于以社交平台的方式表达诉求,在此过程中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个人意见、观点被不断放大和延伸,对网络舆论的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意味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们在大数据时代中极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从而产生偏激或消极的思想和情绪,严重情况下甚至会产生社会恐慌。因此,对社会舆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疏导,对社会环境的治理和网络环境的净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大数据时代的诞生背景

2D0多万社区论坛帖子、3D00亿封电子邮件……这不是数字游戏,而是在一天中互联网所产生的实实在在的数据量,如果以光盘的形式进行刻录,大致需要1.7亿张DVD。著名的美国数据研究科学家,也是《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曾说过:“倘若一个人拒绝了大数据时代,他就失去了生命力;而倘若一个国家拒绝了大数据时代,失去的则是这个国家的未来以及一代人的未来。”由此可以看出大数据时代诞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2009年,中国迎来了3G时代,这一年也被称之为中国3G元年。随着移动互联网逐渐走进各家各户,移动智能设备日益普及,在这些共同因素的有利促进下,我国正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诞生,不仅为无数商家开拓了市场机会,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舆论影响及研究

信息风暴的袭来,使移动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人们的思想维度、生活习惯、工作方式等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变革。而在面对新闻信息以及突发事件时,人们从传统的接收新闻变革为了议论新闻和评价新闻,在大数据时代下,一条新闻会引发上千万的评价并产生近乎千亿的超大数据量。这些数据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拓展人们的信息量和视野,但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比如,大量的低俗信息和虚假信息,众多谩骂形成的网络暴力等,情况恶劣时会产生流血事件。实际例子表明,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有的人家庭四分五裂,与亲人反目成仇;有的人盲目跟从,从而丧失了道德底线;有的人散布谣言,带来恐慌,蛊惑人心;还有的人制造混乱,进行抢钱夺财等不法行为,网络舆论的破坏性和波及性可见一斑。从个体的角度讲,网络舆论形成的暴力及压力容易使人走上极端,导致恶性事件及犯罪事件的发生。而从社会的角度讲,一方面,网络舆论损害了公民的基本权益,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态环境的毒瘤。另一方面,笔者对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舆论研究进行了调查,以“网络舆论”为篇名对CNKI的论文进行检索,并统计了2005年来国内对网络舆论研究的篇幅,大致勾勒出如下趋势图。

由图中不难看出,自2009年以后,国内对于网络研究的篇幅数已经大幅上涨,呈“迅猛增温”的研究趋势,而对网络舆论引导的研究也在2011年“逐步升温”。这表明了自2D09年我国迈入3G元年的大数据时代后,网络舆论的问题已逐渐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对网络舆论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而2014年,中国的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了第三十四次互联网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网民的规模已经上升到6.32亿,而手机网民就占据了5.27亿,互联网络的总普及率上升到了46.9‰通过对网络舆论相关引导的研究可以将其大致区分为三个类别:不同理论下网络舆论的内核研究、不同主体下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以及高校和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特殊环境研究。利用模糊匹配的形式,将网络舆论的研究比例绘制成图后发现,在所有的研究比例中,占据最多的是与网络舆论引导相关的其他研究和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研究。这意味着在大数据时代下,网络舆论已逐渐形成了板块化的特征,其舆论的形式来源又分为多种,而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研究在所有网络舆论引导研究中占主要地位。

三、大数据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对舆论舆情的新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下,面对新的舆论问题,也对相关的媒介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1.海量的网络数据。不同的数据能够对问题进行多面的信息互补,并通过思维的相关性将不同维度的信息数据进行相互关联,使新闻信息及突发事件面临更加全面和多变的舆情引导环境。

2.个性化的传播观点能够更加快捷,且更容易被大众吸收,被动的接受主媒体观点的时代已被自媒体时代所取缔。而自媒体“节点共享”的功能,不仅体现了网络信息的即时性,也彰显了网络数据的无限性与网民关注程度有限性的矛盾。其即时性能够更好更快捷地传播信息,使用户本身进行自我的吸收、甄别、传播和评价。但与此同时,其张扬的个性化,又容易从网络中找到观点一致的关注者,在强烈主观色彩的不断强化中使得舆论情绪更加偏激。

3.在大数据时代的自媒体中,人人都有话语权,用户既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这就使得信息与信息之间相互交错,从原本的信息中又衍生出了新的问题,导致对舆论控制的投入成本加大却无法得到成效,加大了舆论管理难度。

(二)把握舆论引导的新机遇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大数据时代下,挑战与机遇并存。

1.新媒体拓展了舆论的引导领域。在以社交网络为主的自媒体中,用户之间依托着各不相同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的格局也并非天然形成,而是与社会实际存在着微妙的联系。因此,社会现实被网络舆论所直接反映,网络舆论制约着社会道德,从线上和线下进行协调共治就能起到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净化作用。

2.新媒体的产生也为舆论引导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大数据新技术能够有效地拓展人们的视野,激发人们的思想维度。而新媒体作为工具,不仅清晰化和便捷化了人们对信息的认知,更能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制定明确的引导措施,准确地为舆论走势作出判断。

3。大数据时代将舆论引导的研究推上了新的高度。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对舆论的引导缺乏科学系统的方式,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能够加大学界对于舆论导向的研究力度,并使得舆论研究视角更加精准、丰富和清晰。

四、大数据时代下舆论引导新策略

(一)加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

1.深度报道的功能性。深度报道是主流媒体传播信息的传统形式,对于在微博、论坛等新媒体上出现的热点新闻和重大事件,主流媒体应该及时跟进,并深度挖掘新闻内涵和价值。对相关的网络暴力及网络谣言,要深层次地对事实真相进行还原,及时扭转和引导舆论走向。除了对新闻信息的深度挖掘和报道,主流媒体还应该发挥其自身的监督功能,有效地监督政府及相关单位的执法能力和信息公开。同时,要针对民生问题进行反映并切实解决,最大化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新闻评论的作用性。主流媒体的发声线是新闻评论,同时,新闻评论也是主流媒体强化舆论引导的灵魂。对于不同的新闻报道,要进行多元的能力培养。时政新闻的栏目要加强记者的临场应变能力和现场评价能力。对舆论监督一类的栏目,要注重专家队伍的评论水平,并着重搭建话语公共平台。在专家、媒体、受众以及职能部门的多方观点碰撞中,形成主流媒体、主流观点的有效引导。另外,还应该构建立体的评论模式,在对新闻信息及新闻事实进行本体阐释和剖析的基础上,对受众的思维进行拓展,并提供多方面的新闻视点,有效帮助受众形成正确的判断。在面对复杂的矛盾和现象时,应该兼顾利益诉求与舆论引导,彰显主流媒体的建设性和价值性。

3.对主流媒体的创新。在新媒体的发展下,传统媒体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主流媒体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方法上都应该进行创新发展。这就需要广泛地汲取大众心声,拓宽民意诉求渠道,努力畅通干部与群众的对话渠道,促进政府等机构的信息公开化。只有解决了大众民生问题,才能牢靠地掌握网络舆论的引导主动权,保证主流媒体权威的引导力。

(二)利用新兴媒体的舆论导向

1.建立网络“阵地”。发挥新媒体自身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占领网络阵地,凭借网络平台捕获庞大的新闻信息和新闻线索。同时,还可以通过新兴媒体创建实名的信息认证账号,利用社交平台对相关新闻关键词进行搜索。许多即时性、突发性的信息都是以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形式呈现的,而专业领域的相关消息也通常会由微博中的各类大咖发布或转发,因此新媒体的社交平台是强大的新闻数据库。最后还可以利用官方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等进行媒介的自我宣传,提高新闻官方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2.在新媒体中培养新的“领袖”。大数据时代下,自媒体的用户互动性非常强,而在互动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领袖”。主要是泛指影响力和威望比较高的微博使用者,而这些人在新闻舆论的热点事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往往能够有效地引导大众进行新闻评论。因此在新兴主流媒体中,应该培养资深记者、编辑、评论员及各领域专家的意见“领袖”,这样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在网民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掌控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并对网络舆论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五、结束语

大数据互联网时代虽然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捷,但同时也有大量的负面信息包裹着的网络舆论对人们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只有把握住大数据时代下新媒体的特征并改革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方式,才能在大数据新信息时代中形成新的舆论导向策略,维护生态和谐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舆论时代信息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订阅信息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展会信息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