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教育:一年一大步 三年大跨越

2015-09-10 07:22张理生高同厂
决策探索 2015年20期
关键词:太康太康县助学

张理生 高同厂

2015年,太康高考成绩再创佳绩。一本上线647人,二本上线1902人,三本上线3405人。全省理科前10名,该县占2人;全省理科前50名,该县占4人;全省理科前100名,该县占5人;660分以上考生14人,600分以上考生146人。其中,太康一高考生祝乐以704分的成绩荣膺2015年高考河南省理科第一名桂冠。

高考的突出成绩,是太康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侧面。近年来,在新一轮教育改革发展中,太康教育紧紧围绕“为人民办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向着校园建设标准化、教学现代化、教师队伍优质化、教育管理科学化的目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全力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教育事业实现了由分散向集中、由巩固向提高、由普及向优质的转变,为太康教育事业发展积累了经验,蓄积了后劲。该县教体局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师培训网络机构定点县、国家级示范校教师培训机构、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真重视,强措施,助推教育发展

太康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富民强县”的旗帜,科学发展经济,大力兴办教育,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大潮,乘势而为,砥砺奋进,谱写了创优争先、富民强县的精彩篇章。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快教育发展。县委书记王国玺,每年多次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推进会及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调研、了解教育工作。县长梁建松一直关心、指导教育工作发展,深入学校调研、召开各层次教育工作座谈会,听取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分析、研判教育现状,提出推进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构建发展战略,制订具体措施,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重教育、强发展的人文环境。

重投入,强基础,改善办学条件

太康县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建设,以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两免一补”、中小学教育教学设施装备等项目为抓手,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按照国家、省、市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太康县“十二五”期间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太康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五年规划(2010—2015)》,明确了2010~2015年薄弱学校改造的总体目标和年度任务。3年间,累计投入校舍维修改造、薄弱学校改造、中小学食堂建设等资金2亿多元,使中小学校舍、办学条件均得到很大改善。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仪器、体育器材、现代教育远程设备等建设方面逐步得到改善,教育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重基础,求全面,实现均衡发展

太康县从教育均衡发展抓起,注重中小学全面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研究制订了《 太康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和《关于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的实施方案》,定期召开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除大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外,在师资、教育教学装备等方面向农村中小学倾斜。招生上落实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保持各学校生源大体均衡。高中招生实行分配生制度并逐年提高分配生比例,保证薄弱乡镇高中招生指标,有效地遏制了农村学生向县城学校无序流动现象。针对“大班额”问题,通过合并、调配、严控、投入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城区中小学班级人数逐年递减。以城关镇建南小学和西关回族小学参与联合办学为例,两校就办学理念、班子整合、师资调配、教学科研、校园总体文化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统一,纳入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信息共享,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作用。

重培训,强素质,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太康县政府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了政府预算,每年按教师工资总额的2.5%拨付教师培训经费,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完善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在教师培训模式、培训质量上下功夫,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该县教师进修学校获国家级县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该县教体局始终把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十佳学校”“十佳校长”“百名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动态管理机制,将优质师资的辐射力最大化,带动全体教师的共同成长。

重课改,强高效,提高教育质量

强力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入学校开展教学视导和送教下乡活动,指导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定期召开阶段性经验交流会,在掌握乡情、校情的基础上,召开中学校长会和不同学科教师座谈会,针对教师提出的困惑和问题,结合课改理念和外地的成功经验开展座谈研讨交流,解决教师疑惑,明确方向。组织了教学示范交流活动,分科分批举行了中小学示范课展活动。小学段全县展开了“写字工程”,中学段全面推行了高效课堂,16+6所初中课改样板校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评选并表彰了太康县“十佳学校”“十佳校长”“百名优秀教师”。首批课改学校,10所被市教育局命名为“周口市课程改革先进学校”,还评出了先进校长10名、先进教师42名。

太康一高一直致力于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探索,推行新课改,实施高效课堂。该校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45岁以下教师实行层级循环教学模式。高一、高二、高三3个级段,从管理、教学三年一个大循环。循环教学模式既开拓了教师的视野,使高中知识融会贯通,又增强了教师的竞争、忧患意识。

重奖助,强发展,成立教育基金

近年来,太康县把“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的工作目标摆在重要位置,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保障教育公平、为人民办实事、促进社会和谐的重点工作,着力构建了以政府资助为主、社会资助为辅、多渠道筹措助学资金的三维助学体系,完善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制度、助学资金管理制度和部门联动协作制度等助学长效机制,成立了太康县教育基金会。一方面,加大政府扶贫助学资金投入,成立了“太康县学生资助中心”,建立“社会爱心捐资助学”“师生爱心帮扶助学”“一对一、一帮一助学”“手拉手帮扶助学”等常规助学机制。另一方面,鼓励、动员社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支援家乡教育发展,为企业家搭建捐资助学平台,营造兴教助学氛围。许多优秀企业家已连续几年向太康县部分大学生进行无偿资助,凝聚了社会各界力量,激励了太康学子发奋学习,教师敬业乐教,减少了优质生源外流,在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尊师重教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助推了太康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太康太康县助学
河南太康:“五养”模式打造乡村治理新样本
太康县
全国中学名校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
太康:倾力打造代表联络站基层样板
太康县
太康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实践与探索
“太康辱医事件”的符号意义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