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学子实现名校梦

2015-09-10 07:22沈世弘
决策探索 2015年20期
关键词:太康理科校园

沈世弘

近年来,在太康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太康一高”)在管理和教学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办学条件逐渐完善,办学业绩逐年提高。继2012年以来先后考入清华、北大4人、5人、8人的基础上,2015年又考入清华、北大11人,在全省高中排名第五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太康一高祝乐同学以704分勇夺河南省理科状元,许舒翔同学694分居全省理科第9名,刘莹莹同学684分居全省理科第39名,李文明同学683分居全省理科第40名。全省理科前10名,太康一高占2人,前50名,占4人。此外,还有多名学生被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985”名校录取。十年磨砺,今朝试锋,一腔英气圆夙梦;数年寒窗,蟾宫折桂,万丈豪情书华章。近年来,太康一高不断加强管理改革力度,取得了新成绩。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

净化校园,给学生营造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太康一高提出“文明、文化、魅力校园”的构想,转变管理理念,多部门齐抓共管,要求“处室人员动起来”,参与校园管理,实现“校园环境静下来”的目标。

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管学生重在管“心”。用生动的校园班级文化熏陶学生,用教师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优秀的人和事激励学生,用校规校纪约束学生,用法制宣传教育学生。“学生行为规范二十条”,人人牢记,时时遵守,学生谈吐文明,公益活动增多,校园内充满着朝气。

随着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太康一高提出“工作重心前移”的思路,年级副校长走出小办公室,到年级组办公室工作,走近师生,加强与师生之间的联系。学校又把处室的人员分散到各个年级组,实行分层分级管理责任制。科学的管理,改变了校园的整体环境,实现了“时间决定成绩、效率决定层次、质量决定生命、管理决定形象”。

给学生提供高效的课堂

推行教学改革,实施高效课堂。基于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将高效课堂的内涵概括为“十化”,即“课堂学生化,学生自主化;教师引导化,引导互动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答案化,答案分数化;时间目标化,目标具体化”。老师们课前准备充分,课堂积极实践,课下深刻反思,相互多听课,多交流,改变了课堂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和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

公开课、示范课、推门课等不同形式的听课活动在各个级段积极开展,评课标准也随着课改的进行发生了变化,评课淡化了知识细节,关注了课改理念的贯彻。实践出真知,在课改的道路上,太康一高形成了自己的课改理念,在集体备课时大家形成五个“优化”的共识:即“优化课堂目标、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时间、优化课堂语言、优化课堂气氛”。课堂教学的“五要素”又是全体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轴,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动。”

现在,走进太康一高课堂,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占用了课堂2/3的时间,老师亲和的表情、激励的话语引导着学生时而凝神沉思,时而激烈争论,时而奋笔疾书,时而会心微笑,这里有知识的交流、思维的撞击、收获的喜悦。教师变“我讲课”为“我上课”,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融洽的师生关系构成了一幅和谐的风景画,课堂改革让太康一高朝气蓬勃,活力四射。

“培优工程”重在“优”字上下功夫

一是注重品质培养。心灵纯净、崇真向善、优秀品质的培养是培优工作的重要一环,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宽厚、仁爱、互助、友善充满心间,学生自会学习专心、静心、高效,成绩才能突飞猛进。

二是注意习惯养成。习惯养成是培优工作的基础,认真书写、求真务实、善于总结的好习惯需要从入学就开始培养,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会更加健康成长。

三是坚持科学训练。宝剑锋从磨砺出,精雕细琢出精品。科学的训练是太康一高培优工作的亮点。定时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定知识点训练提高学生知识的深广度,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交叉进行。教师做到有练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有弱必补。教师选题比质量,训练总结看收获。

四是强化自信教育。通过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树立苦难面前不止步和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的思想。和衷共济谱新篇,追求卓越绘蓝图。正是通过全校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太康一高才使一批批尖子生从平凡走向优秀,使更多的学子实现了名校梦。

猜你喜欢
太康理科校园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河南太康:“五养”模式打造乡村治理新样本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太康:倾力打造代表联络站基层样板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太康辱医事件”的符号意义
不服输的理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