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走进文本的有效阶梯

2015-09-10 07:22薛秋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9期
关键词:标点符号阅读文本

薛秋月

[摘 要]阅读教学应聚焦文本的特殊标点,从中体悟文本意蕴,提升教学效益。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知标点停顿,在把握节奏中体味情感;紧扣标点本质,在揣摩心理中感悟心声;赋予标点内涵,在补充拓展中聚焦主题;创新标点意蕴,在提炼演化中创生内涵。

[关键词]阅读 标点符号 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46

作为文本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标点符号不仅为读者阅读文本提供了方便,更是作者表情达意的有效载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应当聚焦文本的特殊标点,引导学生从中体悟文本意蕴,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一、感知标点停顿,在把握节奏中体味情感

传统理念认为,标点符号将原本紧密相连的文字错分开来,在加强停顿中使得文本语言的表达更加通畅而富有文理。文本中,标点符号位置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语言节奏,从而起到迥异的表达效果。

例如,《小鹰学飞》一文中:“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其中如果没有省略号,句子照样通顺、流畅,对于文本的整体意蕴并没有太多的影响。但为什么作者要在这里运用省略号呢?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发现,小鹰因为勤奋刻苦、奋力学习,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说话时已经气喘吁吁。此处的省略号正以无声的语言将小鹰说话时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解到这一点,教师通过自身示范、个人指导、小组竞赛等诵读方式,让学生感知这一特殊标点所形成的言语节奏,感受文本中人物形象的行为状态,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紧扣标点本质,在揣摩心理中感悟心声

标点是无声的情感。在教学中,一旦发现某一标点符号在文本中反复运用,就应该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作者在传递一种信息。此时,教师就需要引领学生聚焦标点,悉心揣摩、用心体悟,感知作者意欲表达的情韵。

如《天火之谜》中的描写: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针对此处连用的三个“!”,教师组织了这样的教学。

师:从这句话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生1:人物说的话很短,而且还运用了三个“!”。

师:你们试着改成“。”,再品味品味,有什么区别?

生2:改成“。”就觉得很平淡,好像并不是很兴奋。

生3:改成“。”就无法写出富兰克林的兴奋激动了。

师:是啊!这就是标点的魅力。三个“!”以最简洁的方式将富兰克林“捉住天电”的那份激动与兴奋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感受人物涌动于内心的情感吧!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感知标点形成的表达意蕴,将蕴藏其间的情愫凸显出来,将僵硬的文字转化为画面,开掘出标点的情感,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

三、赋予标点内涵,在补充拓展中聚焦主题

为了凸显中心,作者常常在文本发展的高潮处运用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加以表达。而学生难以借助文本语言一下子体悟到作者所传达的价值信息。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文本语言中尝试增加标点符号,借助文字与符号的双重通道,降低认知难度,从而有效地揣摩语言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例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中:“枪响之后,彭德怀缓缓摘下了军帽,向大黑骡子敬了一个军礼。”简单的动作背后却藏着丰富的情感元素,教师引导学生在每一个分句之后增加一个“……”,再诵读体悟,并尝试说说省略号省却的内容。学生由“枪响之后……”联想到大黑骡子在战火纷飞中立下的汗马功劳;由“摘下军帽……”联想到彭德怀与大黑骡子一起亲密相处的画面;再由“敬礼……”感知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激与敬仰之情。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省略号潜在的教学资源,在文本语言和人物内心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为学生研修文本、体悟情感奠定了基础。

四、创新标点意蕴,在提炼演化中创生内涵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本主要内容和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教师可以在学生深入感知课文、形成强烈认知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标点式的创意研读,从而提炼出文本的核心价值。

例如,在教学《生命桥》一文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演化为标点符号。有的学生添加了引号,认为这是一个具有比喻意味的题目,加上引号赋予了其深厚的内涵;有的学生加上了感叹号,他们被老羚羊舍身救子的行为所折服,以感叹号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羚羊的敬仰之情;有的学生加上了省略号,以这种形式真诚地祝愿得救的小羚羊能够更好地面对新的生活,将羚羊的生命充分地延续……

不同的表达代表着学生不同的感受。他们将文本的感知与体验融化在无声的标点中,化成了一篇篇独特的生命乐章,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切感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标点符号是文本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既要关注文本言语,也要关注标点运用,以双重视角感知文本形式,为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做准备。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标点符号阅读文本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标点符号争吵记
标点符号的争论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