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2015-09-10 07:22李吉银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意会指向细节

李吉银

钱梦龙先生说,一次成功的教学,必然包含三个要素:(1)现代的教学思想或理念,(2)合乎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3)活泼生动的教学细节。教学细节好比人的血肉肌肤,决定着人形貌的丰瘠美丑。一个教学过程如果充满了生动活泼的细节,这样的教学过程必定也是生动活泼乃至异彩纷呈的。因此,语文教学要做好提高质量的大文章,必须高度关注教学细节,巧妙设计教学细节,智慧推进教学细节,极力彰显细节的教学价值。

一、春色满园这一枝——“教学细节”指向妙用文本

请看王崧舟老师《草船借箭》教学片段。

师:课文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在笑谁?

生1:诸葛亮肯定在笑鲁肃,因为当时他是听了鲁肃的话之后笑的,他笑鲁肃太忠厚太老实了。

师:这是宽厚的笑,笑鲁肃到现在还不知底细,说得有道理。

生2:我觉得他在笑曹操,笑他生性多疑,一定会中计的。

师:可以这样想,这个笑是——

生3:讽刺的笑,轻蔑的笑。

生4:我认为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可以看出,诸葛亮在笑周瑜自不量力。

师:这个笑是——

生5:胜利的笑。

王老师教学《草船借箭》,抓住“笑”字,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亲近人物,使学生对诸葛亮大智大勇、傲视群雄的英雄形象及其神机妙算有了异常深刻的感悟,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这一教学细节充分彰显出王老师的睿智与慧眼,令人感叹其对文本的独到见解和巧妙运用。

二、白首不离一人心——“教学细节”指向语言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用”是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所系。

教学《诺贝尔》,在学生通读课文后,老师列出一张表格让学生填写,并告诉学生,把表格中的信息用通顺的语言连起来,就是一份“诺贝尔小传”,然后让学生动笔写小传,写完再引导学生比较课文与小传的不同。

语言运用一是口语表达,二是书面表达。阅读教学要更多地给学生创造读写结合的机会,由读学写,读中学写,“语言运用”的种子才能茁壮生长而成参天大树。比如一位老师教学《长城》,只是指导朗读,问学生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去万里长城参观的人很多,学生回答“成千上万”,老师请学生再读课文,想想怎样读好这个词。学生再读时,就刻意重读了“成千上万”。而另一位老帅教学时间学生:在这成千上万的参观者中,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他登上长城后会怎么说?清学生把“看到”的这个人写下来。 一个学生这样写: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胸前飘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他跟着爸爸妈妈登上长城,亲眼目睹了长城的雄伟壮观,情不自禁地感叹道:“长城,你是我国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品,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作为中国人,我为你而感到自豪!”如此教学细节,真正把“语用”落到了实处。

上海帅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曾明确提出,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就是要“用教材”来“教语义” “教语文”又应该教些什么呢?吴教授说:“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学会运川语言,进而习得语言,正是语文教学的“本体性”所在。

三、不是花中偏爱菊——“教学细节”指向学生主体

课堂“教学细节”要指向学生主体。这里的“学生主体”应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向学生而不是教师,课堂应该“让学于生”“还学于生”;二是指向学生个体,因为学习归根结底是个体的个性行为,正像莱布尼茨所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三是指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使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启智、明性,提升语文素养。

一位老师教学《欢乐的泼水节》,许多学生都陶醉在泼水节欢乐的气氛巾,突然有个学生问老帅:“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泼掉许多水,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这一问题显然出乎大家的意料,课堂的气氛和节奏被这“不和谐”的音符打乱了。就在全班学生和台下听课老师为之瞠目的时候,教者却立即对这名学生大加称赞,并请学生再读全文,思考泼水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要泼水,为什么特别高兴,这里的“水”到底是什么含义。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明白了这清洁的水不仅是一种自然资源,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象征着尊敬、友爱和祝福。他们相信傣族是爱水的民族,肯定会懂得水的珍贵。

“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是小学生内心自然升起的疑问,如果不问出来,他们就会如鲠在喉,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老师认识到如此突发的“不和谐”音符,正是学生认知的疑点、思考的误点所在,直接否定或者漠然跃过,都会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于是老师智慧地将学生再次引向课本,通过思考、讨论与交流,不仅让学生解决了心中困惑,更得到了心灵满足。这样精彩的教学细节,正是老师眼中有学生、教学为学生的必然结果。语文教学需要这样“懂你”的老师,学生也更喜欢这样“懂我”的老师。

四、衣带渐宽为伊人——“教学细节”指向情感交融

请看于永正老师教学《庐山的云雾》片段。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三段时,一个腼腆的女孩子引起了于老师的关注)

师(手拿话筒,兴致勃勃地):你想读吗?

生(摇摇头,小声说道):我不想读。

师(弓着身子,微笑着):没把握?

生(不好意思):不敢站。

师(直起身子,微微吁了一口气):哦,那你就坐着读。(全班学生和听课教师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师:让我们掌声再热烈些!(在大家的掌声中,小女孩坐在位子上读完了这一段课文)

师:不简单,如果再流畅些就更好了 还想读好吗?

(小女孩自信地点点头。第二次读得比第一次流畅多了,只可惜读错一个字。于老师给予纠正后又让她读了一遍,这一遍读得既流利又有感情大家再次热烈鼓掌)

师(微笑着):现在你敢不敢读书了?

生(自信地):敢!

师(抚摸着小女孩的头,充满深情地对大家说):敢,就能把书读好;敢,就能把事情做好相信你在大家的掌声中胆子越来越大,自信心越来越强,书越读越好。(听课大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是什么力量让原本“不敢站”“不想读”的小女孩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是于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热爱,是于老师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启发和耐心的等待,是由此而唤醒的学生的自信与自豪。面对课堂这个“未知的旅程”,各种“生成”随时可现,教师只有时时怀着爱生之情,育人之感,教学时才能做到真情荡漾,水乳交融。

五、心有灵犀一点通——“教学细节”指向知识获得

一位老师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有学生把“拔草寻蛇”读成了“拔草寻蛇”。

师:你的声音很动听,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比武的情景。其中有一个字读错了,谁发现了?

生:他刚才把“拨”读成“拔”了。(师板书“拔”和“拔”)

师:它俩是形近字。仔细看看,谁能发现不同?

生“拔”的右边是“朋友”的“友”加一点,“拨”的右边是“头发”的“发”。

师:观察很仔细,说得也很清楚!同学们,把草拔干净,蛇不是更无处藏身吗?干吗还要“拨”呢?(生交头接耳)

生:我可以演示给大家看。(该生先做拔草的样子,双手左右挥舞,又轻手轻脚地做“拔草”的样子)

师:你想通过表演说明什么?

生:它们的动作是不同的,用力的大小也不同。

师:有道理。两个字虽然形同,但意思却有很大的差异。要想达到“寻蛇”的效果,还得用“拨”。可是,课文是写比武,用“拔”,不是更能体现林冲的力大无穷吗?(生思考)

生:拔草寻蛇,特别能显示出林冲的机智。

生:这一招将洪教头的傲慢和林冲的谦让刻画得淋漓尽致!

师:这“拨”与“拔”,让人浮想联翩,用得妙啊!

这里,学生通过仔细区别“拨”与“拔”的字形,又通过动作表演加以识别,还通过具体语境中的思考,把两个字的字形差异牢记于心,自然再不易写错,而且还真切感受到“拨”与“拔”不同的表达效果,提高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为什么有些形近字、同音字,学生总是写错、用错?教学中学生没有获得相关的知识,显然是重要原冈。

六、春江水暖鸭先知——“教学细节”指向情境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渎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不应以模式化的解渎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可见体验既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路径,也是重要目的。

一位教师教学《黄果树瀑布》时,由于学生没有去过这一风景区,教学条件又有限,无法用课件演示,学生无从感受“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只觉得胸膛在扩展”的意境。为此,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细节。

师(播放萨克斯曲《回家》):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1:很轻柔,很舒缓。

生2:让人想念自己的亲人。

生3:听后心情很平静,很舒畅。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说得都不错。我们再来听一曲,谈谈感受。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片段)

生1:很激动,很让人振奋。

生2:很有气势,能给人以力量。

师:哪支曲子听后让人有那种“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只觉得胸膛在扩展”的感觉?

生(齐):第二首曲子。

师:是呀,你们的感觉是对的。听到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就像听到这支曲子一样,让人有种细胞的躁动与血液沸腾的感觉。

语文教学精在“言传”,妙在“意会”。当无法“言传”的时候,“意会”就是必然选择;当“意会”所得比“言传”所获更曼妙无比的时候,“意会”也是首要的选择。语言文字的多义性和语言表达的丰富性,注定“意会”在语文学习中的不可或缺。而“意会”往往又表现得很玄妙,不可捉摸,此时,情境体验就是保证其效果的重要法宝。上面教学中,学生之所以能获得真切的感受、深刻的理解和真挚的情感,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功不可没。

“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弄花影”,一个“闹”字,一个“弄”字,境界全出,这是词作巾的细节精彩。语文教学中最亮的一抹色彩,往往也都是“细节”所创造。

猜你喜欢
意会指向细节
论柯林斯的意会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的启示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细节取胜
陈思照:音乐可让两岸神通意会
意会(TASTE ITALY)正式上海成立
名人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