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

2015-09-10 07:22吴素静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阿曼写作方法外貌

吴素静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内容:《带血的手指》《拐弯处的回头》

教学目标:

1.感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写作方法。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运用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方法,并能加以运用。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结合文中的句子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2.通过感情朗读深刻体会作者写作方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生字词,小组过关检查。

3.用三个句子阅读方式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4.播放刘和刚演唱的歌曲《父亲》,引导学生谈感受。

学习过程:

1.课前创设情境,直奔主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同走近三位父亲,感受他们身上不同的父爱。(出示课题)

2.整体感知,交流中深入体会写作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导学案及三个句子阅读法汇报、交流,教师顺学而导。(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不同描写方法塑造的三位父亲各具特包的父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抓住文中重点词“了不起”感悟父子

师:在这样一场大地震中,人类如同蚂蚁一样渺小,生命转瞬即逝,而这对父子却在这场灾难中创造了生命的奇迹。通过阅读文中的父亲与儿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

【预设】

(1)父亲不顾别人的劝说,坚持挖掘。

A.都有谁来阻止父亲?他们是怎么说的?

B.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情景读出不同的语气。

师:救火队长的阻拦,警察的命令,都没能阻止这位执著的父亲,他仍然在不停地挖着。因为他坚信儿子在等他,父亲的担心、焦急和坚持,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指板书)

(2)儿子在废墟中鼓励同学不要害怕,洞口打开后让同学先出去,说明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

师:阿曼达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男子汉,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指板书)

二、抓重点句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体会这句话的力量

【预设】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止他。”

父亲坚持挖掘了多久?36小时啊,孩子们,足足两个白天,一个黑夜。

父亲在用什么挖掘?没有任何工具,就靠一双手在废墟里不停地挖着。你能想象此时父亲的双手会变成什么样子吗?

是什么支撑着父亲在这漫长的36小时中苦苦地挖掘呢?(父爱、承诺)他是怎样说的?

三、想象练习:课件出示填空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补充完整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父亲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让我们想象阿曼达遇险前的那段美好时光。

当阿曼达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父亲

当阿曼达得到老师的表扬,沾沾白喜时,父亲

当阿曼达受伤了,疼得直流眼泪时,父亲

现在阿曼达被压在废墟底下,生死未卜,作为父亲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当人们都来阻止,让他离开时,当他满身疲惫,就要倒下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生齐读: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此时此刻,更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四、写作方法提炼

1.“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这是对父亲的什么描写?(外貌)

作者虽然写的是父亲的外貌,但是通过外貌描写,我们看到的是父亲对儿子坚定的爱

2.找出其他描写方法,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

例:语言描写

(1)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大喊”体会到父亲的伤心和极度痛苦)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从中看到了父亲的焦急、伤心)

(3)“是儿子的声音!阿曼达!我的儿子!”“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通过对话感受到父亲的激动、高兴)

(4)“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5)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

(6)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同学们,父亲所有的语言描写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父爱。

《带血的手指》

出示:两手按着木板缓缓地向前推着,’飞散的锯末在风中抛洒着,不时地落到父亲的棉袄上,沾在父亲凌乱的胡须上。父亲一次次匆匆地俯身,又一次次缓缓地直身。每一次起身,父亲都要捶捶后背。

1.看一下,能不能从一些重点字词中感受到什么。(结合表示父亲动作的字词,进一步体会父亲的艰辛)

2.谁能把父亲一心想为儿子挣足学费的艰辛读出来?(指导朗读)

3.老师直接写成“父亲在锯木头”怎么样?

(把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省去,这样写不好。用上动作描写更能体现出父亲急切想为儿子挣足学费、非常辛劳的情状)

4.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语言描写)

【预设】

(1)“你们先吃,就剩两块了。”印象中,这样的话父亲不知说过多少遍。

(2)“甭慌,你先把衣服穿好,外面太冷。”父亲嘱咐着哥,却完全忘了自己的疼痛。

(3)哥打算辍学,父亲大怒:“多大的事就退学,明天给你们钱!”

(4)从不流泪的父亲在我们面前大哭起来:“都怪我没本事啊,供不起你们上学……”

父亲的这些语言描写,虽然简单,却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朴实真挚的爱。这篇文章主要就是通过对父亲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现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拐弯处的回头》

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说过:“父爱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巨著。渎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但有时候我们真的还不能完全读懂父亲。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拐弯处的回头》,体会另一种与众不同的父爱。

(课件出示句子)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就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生交流)

这句话采用动作描写,爸爸很爱弟弟,也很心疼弟弟,只是不善于表达而已。不然他就不会在拐弯时悄悄回头瞟弟弟一眼,他还是不太放心弟弟。他当时一定想:儿子怎么会这么不小心呢?会不会很疼呢?但是他希望儿子能成为小男子汉,变得勇敢、坚强。所以“看到儿子受伤,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这位父亲的爱和其他人的爱表达方式不同。

师:父爱如山,造就我们坚韧刚毅的性格;父爱如海,培育我们豁达宽容的胸襟;父爱如天,树立我们明朗高远的志向。试问天下又有哪个父亲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如果一定要寻找一个动作来代表父爱的话,那就是-《拐弯处的同头》。(生读课题)

写法总结

这三篇文章主要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外貌描写体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有时只侧重于其中的一个方面,这就要看文章写作时表达的需要。在习作时,可以根据需要,抓住人物几个方面进行描写,也可侧重一方面进行描写。

情感升华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图片。

师:这是老师捕捉到的生活中的画面。这是为孩子挡风遮雨的父亲,他只希望孩子不要着凉;这是陪孩子玩耍的父亲,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孩子快乐地成长;这是教孩子知识的父亲,他希望孩子成长的不只是身体,更是头脑和智慧;这是为孩子擦拭眼泪的父亲,他告诉儿子摔倒不哭,要学会坚强。

2.课件出示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的感人画面,师配乐解说,帮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父爱的伟大。

师:这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位父亲,看着压在废墟下的儿子的尸体,用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大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瓦砾堆里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目的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还是父亲,他跪在地上,捧起儿子的双脚,擦拭上面的泥土,但是此时儿子已经感受不到他父爱的温度。

妙笔抒怀

父亲被许多人赞美着。现在请拿起笔,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来抒写父亲最令你感动的场景,表达对父亲的深情吧!(学生练笔,交流)

作业布置

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亲情驿站”中的《半截钱里的父爱》《父亲》《父亲就是打破神话的那个人》等篇目。

猜你喜欢
阿曼写作方法外貌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阿曼的糖果罐
English Clause Syntax
外貌描写慎“化妆”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外貌与内在
请相信狗的善良
请你们,把我们的外貌还给我们
阿曼达:一个战地女记者的以德报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