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脂肪素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2015-09-12 09:17纪晓玲崔锦钢金树琦郭晓玲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04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冠脉细胞因子炎性

纪晓玲 崔锦钢 金树琦 郭晓玲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400)

研究表明,各种炎性因子导致的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1〕。血浆内脏脂肪素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新的致炎性细胞因子,能在泡沫巨噬细胞表达,诱导产生炎性介质白介素〔白介素(IL)-1β、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参与炎性反应〔2,3〕。另一项研究发现脂肪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斑块破裂处表达上调,表明与斑块不稳定有关〔4〕。脂肪素亦能刺激内皮细胞分泌血管内及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ICAM)-1和VCAM-1等细胞因子导致内皮功能障碍〔5,6〕。本研究旨在探讨内脏脂肪素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心内科因怀疑冠心病住院患者90例,据临床表现及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30例,稳定心绞痛(SAP)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同期我院体检中心行各项检查均正常者中选取),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既往有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全、瓣膜性心脏病、近期感染性疾病、免疫和血液系统疾病、肿瘤、近期各类创伤、肝肾功能异常;既往有过冠脉搭桥和接入治疗者亦不入选。各组间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体重指数(BMI)无显著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各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s,n=30)

表1 各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s,n=30)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P<0.01;与SAP组比较:2)P<0.01,3)P<0.05;与UAP组比较:4)P<0.01

组别 年龄(岁)性别(男/女)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BMI(kg/m2)hs-CRP(mg/L)脂肪素(ng/ml)AMI组 62.43±7.5217/1360.0046.6763.3363.3327.2±2.503.78±1.611)2)4)18.65(13.05,21.63)1)2)4)UAP组 63.27±8.0512/1863.3343.3350.0056.6727.0±2.182.43±1.091)2) 13.15(9.58,14.7)1)3)SAP组 61.3±8.5517/1353.3336.6746.6736.6727.03±2.311.35±0.5210.25(8.83,12.67)正常对照组 62.03±7.0815/1550.0030.0053.3346.6727.7±2.331.27±0.528.3(6.9,9.43)

1.2 研究方法 各组均于行冠脉造影前,入院24 h内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管(AMI和UAP患者入院后即刻抽取)。一管即刻离心后取上清液血浆分装到FP管-70℃低温保存,另一管进行肝、肾功能、血糖、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物化学指标检测。脂肪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试剂购于美国 phoenix pharmaceutical公司)。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Mann-Whitney U、Kruskal-Walli H及χ2检验,两变量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hs-CRP及脂肪素水平比较 四组间hs-CRP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AMI组和UAP组均与SAP组、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SAP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脂肪素水平各组间呈明显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脂肪素与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冠心病组脂肪素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782,P<0.01),其与年龄、性别、BMI无相关性。见表2。

2.3 多元性回归分析结果 进一步以脂肪素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BMI、高脂血症、吸烟、hs-CRP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hs-CRP最后进入方程,最优方程式为Y=6.887+3.269X(Y代表脂肪素,X代表hs-CRP),显示脂肪素与hs-CRP独立相关。

表2 脂肪素与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r值)

3 讨论

脂肪素是日本学者新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其与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是目前是备受关注的热点。Dahl等〔4〕发现脂肪素在不稳定斑块的颈动脉和冠状动脉中高表达,且在斑块破裂的富含脂质区的巨噬细胞聚集处,发现脂肪素水平较高。脂肪素通过诱导单核细胞THP-1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增强,后者使细胞外基质降解,纤维帽变薄,最终引起斑块破裂。这意味着脂肪素作为一种炎性介质,参与动脉硬化的形成及破坏斑块的稳定性。Moschen等〔5〕研究发现脂肪素能够刺激CD14+单核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来激活NF-κB核转录因子的活性,后者的活性对炎症反应的启动和放大起着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本研究进一步表明脂肪素水平随斑块不稳定性增加而增加,尤其在AMI和UAP组,所以通过测定脂肪素水平,可以评价斑块的稳定性,预测冠心病的危险程度。这一结论与国内杨洋等〔6〕研究结果相似。

hs-CRP是一种急性炎症阶段的非特异性反应蛋白。在正常情况下以微量形式存在于健康人血清中,敏感度可达到0.007 mg/L。

有学者对冠心病患者尸检发现,粥样斑块中聚集大量炎症细胞,急性冠脉综合征斑块破裂常发生于粥样斑块的肩部,此区炎性反应最多,hs-CRP 沉积也最多〔7,8〕。Burke 等〔9〕的实验基于因严重冠心病死亡的人群,研究发现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与簿纤维帽数量相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随之增加。国内外临床试验都证实hs-CRP升高与冠脉事件危险性升高明确相关,在急性炎性反应阶段其浓度迅速增加上千倍。所以hs-CRP被公认为反应炎症组织损伤的敏感、精确的客观指标。本研究支持血清hs-CRP升高与动脉硬化斑块的去稳定性有关,并且经逐步线性相关分析得出,冠心病组脂肪素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且hs-CRP为脂肪素的独立相关因素。进一步证实脂肪素作为炎性因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及粥样斑块失稳定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脂肪素作为一种炎性因子参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展的进程,且随斑块不稳定性增高而增高。冠心病患者脂肪素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表明脂肪素可以通过促发炎性反应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1 方 芳,张 伟,杨 丽,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易损斑块的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内皮细胞选择素抗体与心肌中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2):1110-6.

2 Chiu CA,Yu TH,Hung WC,et al.Increased expressin of visfatin in monocytes and macrophages in mal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J〕.Mediators Inflamm,2012;2012:469852.

3 Lu LF,Wang CP,Yu TH,et al.Interpretation of elevated plasma visfatin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Cytokine,2012;57(1):74-80.

4 Dahl TB,Yndestad A,Skjelland M,et al.Increased expression of visfatin in macrophages of human unstable carotid and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possible role in inflammation and plaque destabilization〔J〕.Circulation,2007;115(8):972-80.

5 Moschen AR,Kaser A,Enrich B,et al.Visfatin,an adipocytokine with proinflammatory and immunomodulating properties〔J〕.J Immunol,2007;178(3):1748-58.

6 杨 洋,罗 佳.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浓度升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32(15):29-30.

7 任向东.MMP-2、TIMP-1及hs-CRP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3):4670-1.

8 程庆荣,李结华,唐海沁.高龄冠心病患者脑钠肽、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的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3):4524-6.

9 Burke AP,Tracy RP,Kolodgie F,et al.Elevated C-reactive protein values and atherosclerosis in sudden coronary death;association with different pathologies〔J〕.Circulation,2002;105(17):2019-23.

猜你喜欢
冠脉细胞因子炎性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