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分析

2015-09-16 22:02陈刚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初高中知识点教材

陈刚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也在一步步地不断发展壮大,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也直接促使我国教育进行深刻的改革。但是,随着各省高中新课改的实施,初高中课程衔接面临难题。本课题针对这一主题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前提下进行一些初步探索。文章从教学衔接的基本概念着手分析,对初中与高中地理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讨,结合实际着重分析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的教学衔接工作。

[关键词]新课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119

一、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内涵

衔接一词指的是事物之间的连接,阶段之间的连接。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初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所谓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就是把初高中地理教学前后有机结合起来,高屋建瓴,全面把握整个地理教学,使学生在有序的过渡中尽快适应高中地理学习的教学方式。

教学衔接不仅包括教学理念、学习内容、方法技巧等的衔接和发展,还包括学习环境及其学生学习习惯等的衔接和发展。对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进行合理的衔接教学不仅有利于适应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使学生在初高中衔接期中不会感觉到巨大差别,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二、初高中地理之间的联系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中对地理相关内容有具体的地理常识、能力要求,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虽然大相径庭,但有些内容有一定的延续性和发展性。比如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初中课程标准只做了解的要求,而高中地理则进一步要求理解并运用。

高中地理学习是在初中地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提升的。从初中的科学课程到高中地理课程,虽说初中科学为高中地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是内容跨度非常的大。初中阶段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进行的教学。要想提升高一地理教学的质量,甚至是整个高中阶段地理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

从结构上说,初高中教材各有侧重,但内部知识联系密切、继承发展。从知识的难易程度上来看,初中无疑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和源头,大量的事实可充分证明、解释高中地理的基本理论,而高中地理又在客观规律方面对初中地理的区域知识作出指导作用,因此,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要有意无意地加强两者之间的过渡和联系。

例如,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地形的特点已略知一二:西部巍峨的山地,平坦辽阔的高原以及聚宝盆般的盆地,东部一望无垠的平原,连绵不绝的丘陵交错,组成了中国地形起伏多样的格局。高中地理进一步解释了其成因:青藏高原的隆起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隆起抬升形成的,并且处于不断的生长过程中;云贵高原山水相间,大量的地下溶洞和暗河就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典型的流水堆积地貌。

又如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平原多、山区少。关于为什么会这样分布的原因,这在初中教材上是不做要求的,但是在高中地理知识中就可以找到答案:东部地区临海,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生存;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适宜耕作,联系方便。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联系中国城市乃至世界城市的分布状况来思考。

三、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的教学衔接

1.教师应做好教材以及知识点的链接

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不是简单地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而是要上升到初中地理教师和高中地理教师共同合作的一个过程。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及标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及时衔接初中地理知识,通过衔接可促使已忘知识的再现和巩固。在此情况下,教学前高中教师应仔细对比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这样才能了解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甚至很熟悉的;哪些知识点是学生虽然学过,但是很难理解掌握的;哪些知识点初中只讲了皮毛,还需在高中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等。例如,中国地理分区包括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台湾省、香港和澳门六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位置范围、人口和民族、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资源、经济、生态问题等方面进行讲述的。在初中“北方地区”中“脆弱的生态”部分讲得很粗略,而在高中地理必修三“国土整治”中出现时被细化。在“西北地区”的学习中借助西北地区详细讲述了土地荒漠化的防治。

2.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如创造条件让学生学会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人类的认知活动总是从已知到未知,再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的结构体系从而逐步提高升华。所以创设一定的地理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将会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例如,学习了锋面与天气的知识后,可根据当地的锋面过境状况,让学生担任气象员,作简单的天气预报;学习了工业布局的知识后,可让学生提出家乡简单的工业布局方案等。

由于生理发展的阶段性,初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多的是表现出稳定性差和可塑性强的倾向,而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虽然趋于稳定,但是学习的兴趣程度却取决于对地理课程价值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可以根据书本知识设计各种有意义的课堂或者课外活动,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毫无疑问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地理课程的价值认知程度。例如,高中地理中所讲到的“地域文化”的教学,在这一单元中教材的内容既多又复杂,还比较零散,我们的学生在初中的地理课程中学过的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慢悠悠地照着课本、资料给学生读一遍的话,那么可想而知的是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感到非常的枯燥乏味。倒不如开展一次有意义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动手为初到苏州的旅游者设计一份苏州的文化旅游的宣传海报。设计好主题后,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比赛,然后选出大家最满意的方案。在整个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投身进来,既丰富了课本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与初中相比,高中阶段的学习不管在知识积累、学习能力甚至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高的台阶,一旦没有合理过渡,多数学生会感到难以适应。笔者从高中的角度对初高中衔接进行了初步探究,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必须严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地理教学的客观规律。做好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不仅可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后续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劲梅.初高中地理教学街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2]董迎辉.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3]杜晓丽.初中科学与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4]李京子. 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8.

[5]李海燕.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J].考试·教研,2011(1.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初高中知识点教材
新高考模式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探究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教材精读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知识点自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