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诗意人生提升语文素养

2015-09-16 11:31金阳春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诗人诗歌

金阳春

[摘要]现代诗歌是体现新语文课程标准语文素养的良好载体,在实践中可以用多种方式实现: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入情吟诵,在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领悟诗情内涵;抓住意象,咀嚼文字,揣摩诗中蕴含的深意;与流行音乐比较,品析不同艺术形式别样的美感;通过仿写、自由创作等方式,深刻地理解诗情。

[关键词]语文素养创设情境入情吟诵咀嚼文字比较阅读审美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03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影响下,苏教版语文教材在原先的编排上做了些许调整,必修一第一专题主题依然是“向青春举杯”,但已调整为纯粹的现代诗歌板块,由九首诗歌组成。

面对教材的这种调整,笔者心中难免有许多不解:现代诗歌并未列入高考考试范围,为什么却被放在初高中衔接第一步?现代诗歌的学习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有何作用?现代诗歌的学习在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又有何意义?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凸显“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而现代诗歌是体现语文素养的一个良好载体。通过现代诗歌板块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积累语文知识,熏陶思想情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渗透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应该达成的目标。如何做?笔者在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有了如下一些收获。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宣泄与抒发,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现代诗歌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潜在魅力,培养提高自己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笔者主要利用导语触动学生心灵,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气氛,并介绍相关背景,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沁园春·长沙》的教学,笔者先朗读并投影另一首现代诗歌《诗人·领袖》:“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常于马背上构思/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最美的意象/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畅想/神思飞扬起来/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屈指数算/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这首诗以诗意语言表现了毛泽东作为战略家、军事家的成就,作为诗人的浪漫,以及作为开国领袖的伟大,在学生心中先树立毛泽东的伟岸形象。再介绍1911—1925年毛泽东的事迹,尤其是1925年写作《沁园春·长沙》时中国的革命形势与毛泽东的心路历程,从而为诗歌本身的学习奠定有力基础。学生在学习时能更轻易地理解“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忧国忧民情思与“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担当;在这物欲横流的俗世,这种担当精神与爱国情怀也是学生成长的一剂强心针。

二、入情吟诵,品悟诗情内涵

诗歌最本质的属性是抒情性。新月派诗人闻一多认为“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也就是说,诗歌的节奏或格律是诗人内在情绪的外化或延伸,诗歌的音乐节奏与抒情节奏相呼应,随着抒情节奏而律动。正因如此,在进行现代诗歌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诗歌诵读的作用,在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从而读懂诗歌,读懂诗人。

朦胧诗派代表诗人舒婷的《致橡树》是她与蔡其矫先生争执后的产物。蔡其矫先生认为,美女多数头脑简单,而才女往往长得不尽如人意,纵然有那既美丽又聪明的女性,必定是泼辣精明的女强人,令人望而生畏。年轻气盛的舒婷于是与蔡其矫先生争执不休,认为天下男人都要求着女人外貌、智慧和性格的完美,以为自己有取舍受用的权利,其实女人也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更深切的希望。于是,《致橡树》就表达了她渴望独立平等、相互尊重的爱情观。

诗歌开头,“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这几句,鲜明地表达了她对“攀附型”“痴恋型”“奉献型”等不平等的爱情关系的决绝否定。所以,在指导朗读时,要对“绝不像”“绝不学”“也不止”“甚至”进行重音处理,并且对形容词“攀援”“痴情”“单调”“清凉”及动词“炫耀”“送来”“增加”“衬托”进行延长处理,来强调这种否定的态度。诗歌的后半部分,“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这是诗人以“木棉”身份对“橡树”的表白,读时就要以铿锵有力的语气读出对“你”的阳刚气概的仰慕,以温柔而自信的语气读出“我”引以为傲的阴柔气质。而“沉重的叹息”中传达的是漫长历史中女性的屈辱与委屈,要读得沉重悲伤,“英勇的火炬”应以重音与停顿传达出顽强与坚韧感。这样,在朗读方面能正确处理这首诗的节奏,诗歌中“我”独立、自尊的形象也凸显出来。当然,这首诗歌的学习更为学生在青春期架构起健康向上的爱情观与人生观,对他们的成长不无好处。

三、咀嚼文字,揣摩诗歌深意

现代派诗人戴望舒说过:“一个人在梦里泄露潜意识,在诗歌里泄露隐秘的灵魂。”情感是诗的表现核心,是诗歌解读的重点。但是,诗人往往将情感通过文字、想象幻化成高度凝练、有节奏的诗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意象,咀嚼文字,揣摩情感,来理解并体会诗句中蕴含的深意。

学生在初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很容易被“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句子打动,认为这是一首漂亮而温暖的诗。

可是,这首诗写于1989年1月13日,距离海子选择以卧轨山海关结束生命仅有3个月时间,也就是说,这是海子的“绝命诗”!那么,诗中是否已流露出诗人的厌世绝望情绪呢?

在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重新研究诗歌,有了这样几个发现。首先,时间词“从明天起”,可卢梭说:“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可见,“从明天起”,就是对当下,对今天的失望;而“今天”,在诗人眼里,是无力改变的黑暗现实。所以,这个词流露出诗人浓重的悲观情绪。学生又通过想象,读出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虚无感,因为“面朝大海”的是空旷而明丽的实景,但“春暖花开”只能是轻柔纯美的虚景而已,只在想象中存在,这里又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的现实世界的漠视。最后,诗歌的末节,诗人说:“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诗人把他的祝福大方地给予每条河、每座山以及每个陌生人,祝愿陌生人能获得俗世标准中的关于“事业”“爱情”与“幸福”的一切如意。可是,“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愿”二字,决绝而悲凉,正流露出诗人背离尘世的情绪,他主动放弃了俗世人生的圆满生活。

通过咀嚼这些文字,通过想象的架构,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诗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表达的绝望情绪,再联系海子的人生,不禁为海子的悲剧命运掬一把热泪。同时,学生又有了对于自己人生的一番思索:如果生活的单调让人窒息,是绝望放弃还是勇敢跨越?学生的讨论是让人可喜的,这便是青春的自信。

四、倾听美音,品析另类解读

很多学生非常喜欢听唱流行歌曲,把此作为一种爱好和享受。而一些现代诗歌也被有才华的歌手借鉴和改编,成了独立的艺术形式。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结合生活和实际,那么,因势利导,联系并借鉴流行歌曲来促进现代诗歌的教学就很具有现实意义了。

“浪子诗人”郑愁予先生的《错误》写于1954年,诗歌背景是狼烟四起的战争年代,“男子上了前线,女子在后方等待,是战争年代最凄楚的景象。”因此,诗歌表达的是很典型的“怨妇思归”主旨。当然,诗歌最动人之处是语言之美,大量传统古典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帷”“东方”等的运用,“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这么美的诗歌,光是念一念,赏一赏,总觉得有些欠缺。

幸而,这首诗歌也被台湾音乐教父罗大佑关注,罗大佑以其独特的才能赋予这首诗以新的生命力: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恰似青石的街道向晚/秋雨不下/三月的春辉不减/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还有每次你那如泣如诉的琴声……

罗大佑在这首歌里把郑愁予的诗作为主歌部分,将这个哀伤的故事娓娓道来,又以自己独特的创造作为副歌部分,以一个旁观者身份发表他自己的评论和感慨。郑愁予的诗歌在这样的丰富下,再加上音乐的力量,更有画面感和故事感,两相对照,是很有趣的欣赏体验。

五、及时写作,学会审美表达

在学习完诗歌后,学生接受了文字的洗礼,感受到了诗歌的巨大魅力。然而,感觉是稍纵即逝的,要从文字中汲取养分,真正把他人之感融于内心,从而更好地沉淀情感,最好的方法是用文字的方式具体呈现。

例如,在学完《断章》这首言有尽意无穷的短诗后,学生纷纷表示:原来诗歌可以这么短!诗歌可以有这么多解读!于是笔者趁机鼓励他们:“你们也可以试一下,把自己刹那的感受用简练的文字表达出来,也许能超越卞之琳呢!”学生进行了尝试,有了这样一些精彩的作品。

陈晴伟:“你踏往异乡回首后方/她在板桥眉目情深/岁月赠予你斑驳的沧桑/你流淌成别人的泪滴。”李毅:“你在海礁前遥望迷离远方/我在栏杆处期盼你回眸一转/海风吹散了你的发髻/你早已化为我的奇迹。”黄珏:“总是在一场惊慌失措后/发现自己原来也平凡不过。”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将内心的情愫变成文字汩汩流出,从而更深刻地品咂诗情并移情于自我。

总之,当现代诗歌作为初高中衔接的第一专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师可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不但读懂课内的这些诗歌,更要引导学生发现现代诗歌的美,诗意地解读现代美诗;并以此为契机,拥有一双在俗世纠缠中依然能以美来审视这个世界的眼睛和一颗“诗意地栖居”于现实世界任何所在的良善之心。当然,这个过程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现代诗歌作为高中语文学习的第一板块,它的存在为高中语文学习打开了一扇春光明媚之窗。

[参考文献]

[1]王意如.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师的素养[M].北京:文汇出版社,2011.

[2]闻一多著.孙党伯,袁謇正编.闻一多全集第二卷[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3]戴望舒.望舒草·序[M].北京:现代书局,1933.

[4][法]卢梭.瓦尔登湖[M].宋璐璐,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5]杨牧.郑愁予传奇[M].台北:台湾志文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诗人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从现代诗歌的核心要素谈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
“诗人”老爸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愤怒
和谐课堂魅力语文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略谈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