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有效课堂阅读教学设计

2015-09-16 23:51管丽萍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贾府祥林嫂教材

管丽萍

[摘要]有效课堂阅读教学设计,教师摒弃简单灌输知识的做法,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有效课堂建构主义阅读行为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06

教改实验让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教学质量,一定要从改变教学结构和教学设计入手。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研究的是如何把课备好教好,围绕着学科知识进行的教学设计。学生基本上呈现出一种机械被动的学习,学生在这里是被动的设计对象与学习对象。这种教学设计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不仅课堂教学缺少活力,而且学生学得很累,凭记忆学到的一些书本知识不能直接运用于实际。

有效课堂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追求阅读教学的高效性。以建构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的全面人格的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即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身体需求、道德需求、教育需求、社会需求,是一种面向学生的学习。在有关学科知识与问题的关系上,它以问题组织学科知识,学科知识不再以完整的形式呈现,而是以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或工具出现。作为一种教学设计,它的起始问题是“学生学完后将会做什么”。

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以问题入手来组织教学。问题是设计的核心,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因此,问题的质量就成为这种教学设计的关键。

一、问题的提出——教师的阅读行为是教学设计的基本点

问题源于阅读,设计起于思考,阅读主体决定阅读取向。首先,问题的提出源于对教材的深入思考与研究,教师要起“设计师”的作用,通过比较分析深入地认识语文教材。教材始终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因为教材是精心编写的,体现了教育者的意图,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课程资源。文本解读往往有多元化视角,如何选取最佳角度或独特角度激活学生思维很有讲究。因此,教师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地优化和选择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更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

围绕重点,提纲挈领设计问题,阅读过程中教师自主思考与探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问题的发现,要确定教学目标和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即学生通过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祝福》一文时,笔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评价作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请同学们研读课文,证明这种说法。”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研读课文,探讨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品析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1.“她是春天没有丈夫的”;2.她是在新年才过时被婆婆抓走的,由此可以推知,祥林嫂是在春天被婆婆卖到山里,被迫改嫁的;3.“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阿毛被狼衔走了;4.祥林嫂死在人们年底的祝福之前,祝福一过,春天也就来了。小说表现了祥林嫂生命中“没有春天”的悲剧,此中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是冷酷的社会没有给祥林嫂以温暖的春天。于是,“没有春天的女人”这个问题,就串起了《祝福》的整个阅读品析过程,串起了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内容的探究赏析。

选择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适应的主问题,以体现课程对教学内容选择和学生发展所起的指引作用,减少课堂教学提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学设计的主问题就是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有人认为,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有很大生成性。笔者认为,教无定法,教必有法。但是,课堂教学如果没有教师科学的谋划,就像是了断线的风筝,也就不可能有高效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获得知识,充分享受学习过程。

二、问题的设计——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教学设计的着眼点

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教师本人,要以学生为衡量的标准、设计的中心,打造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要考虑因人、因材施教,而不能因教而学。教师不能简单地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预设学生的学习起点,也不能盲目地认为教学大纲的要求就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它是一个面向学习主体和环境的设计。以课文为依据,深入研读思考,选择合适的探究点,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问题提出后,教师要对问题本身进行一番思考与分析:这个问题在整个课堂教学结构里起到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是否包含高于学生现有语文经验的因素?这个问题能否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个问题有多大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能否满足全体学生参与的要求?

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一般的教学设计以“黛玉进贾府行踪”为中心情节,多是按照小说的三个要素梳理情节结构,然后分析人物形象,赏析环境描写。这样的设计,难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将本文问题设计为:

1.《红楼梦》知多少。

2.诗礼簪缨之族——黛玉眼中的贾府(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

3.贾府的当家少奶奶——王熙凤“辣”在何处。

4.宝黛初会:心有灵犀一点通。

5.欣赏《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服饰美。

“一叶落而知秋”,通过对“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故事情节的把握引发对《红楼梦》的认知兴趣,并找到一个突破口,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探究,进而进行个性化解读,因而学生们说得兴味盎然。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教学面对的是具有独特生活方式和个性差异的学生。教学要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健康成长,那么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教学对象——学生。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要重视学生学习起点的设计,学生的学情决定了课堂教学实施是否更切合实际,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有效教学才有实施的空间。“以学定教”,“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任何脱离具体教学对象的教学设计是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总之,关注学情,提高备课与教学的实效性,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课堂阅读教学设计问题的提出不仅要有统领性,还要有指向性。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按照教学程序和知识结构循序渐进地设计。要依据教学目标,步步为营,把问题设计得准确、恰当、适度而适宜,以充分发挥问题对学生的研讨探究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余映潮.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之三[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3(8).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贾府祥林嫂教材
教材精读
贾府的“吹哨人”
浅析焦大之骂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探究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谨小慎微林黛玉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