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15-09-16 10:41何汉勇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异构同课异构历史

何汉勇

[摘要]历史课程实施“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是基于班级学生群体和历史教师群体存在差异性而考虑的,“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历史教师专业成长,同时,实施这一模式也需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着这一核心,历史教师应该着力处理好集体备课和个人复备之间的关系,以及“存异”和“求异”的关系。

[关键词]同课异构有效性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110

“同课异构”是当今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式,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研讨,往往能够拓宽教师的视野,活跃教师的思维,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一、“同课异构”的内涵

何谓“同课异构”?“同课异构”就是由不同的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根据自身的实际各自独立备课并组织课堂教学,并呈现给教学评价者进行评价反思的教学过程。就我校历史学科教研组而言,往往由组内的历史教师开展教学比赛,赛后分析不同教学结构的优缺点,提出改进要求,再运用到具体的历史教学实践中。这样的循序渐进,来回往复,使教师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大大提升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学生也表示十分满意。

二、开展“同课异构”的重要性

笔者所在学校有两个必须要正视的问题:一为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一为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打造历史学科的“同课异构”课堂显得十分必要。

(一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要求实施不同教学设计

针对学生生源不同的情况,学校进行了适当分班,就自然而然出现了实验班和普通班。虽然历史学科对于学生的认知起点要求不如数理化等学科来得那么明显,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也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点,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不同班级自然也需要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使“同课异构”显得十分必要。

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要求实施不同教学设计

本校历史教研组共有15位历史教师,这些教师的历史知识积淀具有明显差异,教学设计的风格也是迥然不同的。本组教师的年龄差异达到31岁,不同年龄阶段的历史教师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教学方式的选取也不尽相同。有些老教师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教学改革,也教过不同的课程内容,系统知识丰富,同时也存在问题,教学容易形成固定模式,缺乏进取精神;新教师系统历史知识积累稍为欠缺,教学视野不够开阔,但是善于改进和创新。所以,在处理同一课程时,自然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哪一种更为合适,只有教师自己最有发言权。教师往往在实践中选择自己能够驾驭的方式,在此基础上改进提高。所以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竞赛活动显得十分必要。

三、“同课异构”历史课堂教学案例及其教学反思

(一教学案例

同组不同教师对必修二《自由放任的美国》一课的教学有不同的处理。

教师甲1.播放20世纪20年代柯立芝繁荣教学短片。2.了解1929到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及从中获取的启发。3.解读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四则材料,让学生思考有关概念——购买力、分期付款、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机活动。4.问题讨论:自由经济政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作用。5.总结病因,教师进行结构展示并解读。6.材料展示经济危机爆发时出现的社会现象,学生思考其特点。7.对经济危机爆发范围广的理性思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8.材料展示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学生讨论,小组展示。9.应对——胡佛自由放任政策。

教师乙1.解读教材: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特点、爆发的根本原因、影响,胡佛的应对政策各是什么?2.探究历史:经济危机为什么会迅速波及资本主义世界?1932年中国经济状况如何?获得什么思考?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为何解决不了危机问题?从危机中获得哪些历史教训?3.思维拓展:关于节约的话题,凯恩斯的相关理论,谈谈你的理解。

(二教学反思

一是这两位教师很好落实了“同课异构”相关要求,教师甲的班级属于普通班,教师乙的班级属于实验班,他们选择了适合自己班级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这一点值得坚持。

二是这两位教师都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训练了思维。但是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教师甲注重材料分析,教师乙注重分层能力培养。教师乙还注重在实施过程中给各小组打分,极大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师甲需要在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回答、展示等方面多做探索。

三是在实施“同课异构”教学时,这两位教师都存在遗憾:教师甲对于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没有紧紧抓住供求矛盾这一直接原因,继而去思考根本原因;教师乙分析经济危机爆发原因时,只强调了根本原因,没有进行系统分析。另外这两位教师也未能把握好重难点,教师甲对于柯立芝繁荣用时过长,教师乙对胡佛应对措施分析较多。所以,即使是“同课异构”仍然要注意两个重要问题——重难点要把握恰当,主要问题要分析到位。这对于我们今后教学有深刻启发:无论你怎么变换课堂,始终不能偏离主要轨道、主要问题;无论你怎么设置问题,也不能放松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四、开展“同课异构”的价值思考

一是有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同课异构”有利于教师重新理解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课异构”中,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更好体现教学要求,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更好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是有利于促进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堂情况的反馈,来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改进自己的教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循环实践,逐渐发现有效的教学手段;还可以通过教学之前教师相互之间对课程标准的讨论和理解以及教学之后教师相互之间的取长补短来实现专业成长。

五、开展“同课异构”需要处理的几类关系

一是处理好集体备课和个人复备之间的关系。集体备课主要涉及一些共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种集体备课未必与每个历史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相适应。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着力进行“二次备课”,形成具有鲜明个人特色并适合相应班级的班情和学情的个人教案,这样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针对性。

二是处理好“存异”和“求异”的关系。在“同课异构”的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有些历史教师为了“求异”,对大量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加以舍弃,或者直接照搬主要环节上的教学设计,全然忽视自己的个性特点和驾驭能力,只在某些次要环节上稍加变换。此两种倾向均不应当提倡,不考虑教学实际、一味求异和照搬照抄,必然是低效的历史课堂教学。

总之,“同课异构”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帮助历史教师成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新课改的价值要求。教师通过分析、比较,并提出个性化的意见,有助于提高自身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教学领悟能力。当然在教学改革中,尽管教学模式很多,但是教师必须要从自己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扎扎实实地研究和解决历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富有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和风格,展示具有自身魅力的有效的历史课堂,这才是历史教师永恒的追求。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异构同课异构历史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深度揭示小数本质的课堂教学——四位名师《小数的意义》同课异构的分析与启示
凝聚与铺张——孙绍振教授《以丑、呆为美》两岸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后记
新历史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