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诗经》中的婚俗文化

2015-09-18 04:49李明哲
学理论·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诗经

李明哲

摘 要:20世纪以来《诗经》的文化研究逐渐为学者们所关注。因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对《诗经》的研究其实就是在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而情诗、婚恋诗是《诗经》中内容最多、最有价值的部分,它们所体现的距今二三千年前的我国古代社会的婚俗文化,其中遗留着人类童年时期的婚姻痕迹,既有乱婚残俗的一面,又有遵循礼教的一面;既有自主恋爱婚配的自由,又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制,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给我们留下了值得关注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诗经》;婚恋诗;婚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081-02

引言

《诗经》是我国诗歌中的瑰宝,而其中最有价值、最有生命力的作品就属情诗、婚恋诗了。《诗经》中的情诗、婚恋诗共计82首,占《诗经》总量的27%以上,其中有74首在国风中,只有少数几首分散在“雅”“颂”中。这些婚恋诗题材广泛,涉及恋爱、婚姻的各个方面。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广泛地反映了周代人当时的社会现实及婚俗和民风,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从汉至清两千多年间,由于受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些情诗和婚恋诗的价值。到了现当代,一部分学者终于对这些诗歌有了客观而合理的评价,才得以正确认识到这些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婚俗文化,是受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制约的。它反映了时代特点和当时人们的风貌。《诗经》中所反映的婚俗现象就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及文化含义。总之,《诗经》中的情诗、婚恋诗深刻反映了这段漫长的历史中各个地区的社会生活风貌。

一、婚俗在《诗经》中的体现

(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俗的体现

《诗经》产生的时代是社会已经进入封建社会的时代。而封建社会的婚姻是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因此,婚姻是处在极度不自由之中。在这种婚姻制度下,青年男女缔结婚姻不是出于他们的意愿,而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决定,这说明了封建礼教在婚姻领域的控制力量是何其强大。除了婚姻不能自主这种情况外,处在封建制度下的女子也是极度没有地位的,被遗弃、被迫害的事也时有发生。

这些在《诗经》中都有真实的体现。有的由于受到严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青年男女有所恋爱而又不敢大胆挂近,怀念在心,顾虑万端,说不出心中的矛盾和苦闷。如《郑风·将仲子》,这是一首抒发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受礼教限制后痛苦心情的诗篇,诗的第一章云:“将仲子兮,无■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这首诗很典型地反映了一个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婚俗束缚下的怯弱的女子的心声。诗中的女主人公由于怕“父母之言”而不敢与情人幽会。说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压力之大,束缚之严。在这首诗里的第二章、第三章诗句里,有“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说明反对自由恋爱的社会舆论也是可畏的。因为,自由恋爱是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俗的。又如《周南·汝坟》中第三章云:“纺鱼■尾,王室如■,虽则如■,父母孔迩。”这是一首青年男女在浊水聚会时所唱的恋歌。本来是男女聚会,调笑戏谑的场合,但是这位女子却不能和她的君子恣意调笑,因为“虽则如■,父母孔迩!”使她有些不敢或不好意思直率表露自己的感情。这里的“父母孔迩”的意思就相当于《郑风·将仲子》中的“畏我父母”。《诗经》中凡言女子出嫁,皆曰“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远父母兄弟”是指婚媾。这也与“父母孔迩”“畏我父母”相类似。由此可见,在周代家长对子女的婚姻大事是具有决定权的,他们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婚俗的体现

在周代婚俗中媒妁的职责使其在另一个条件下又为男女自由恋爱创造了条件。《周代·地官·媒氏》“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取判妻人子者皆书之。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这里所说的是,只要你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就可以不相对自由地选择相对满意的对象了。如《郑风·溱洧》中就有一段描述:“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蔺兮。”女日:“观乎?”士日:“既且。”“且往观乎?”溱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这里引用的是诗的第一章,据史书记载:郑国的风俗,是在三月上旬的巳日,“方涣涣兮”,《诗经》日:“春水盛也。”《韩诗》也说:“谓三月桃水下之时,至盛也。”可见此所写时间是在阳春三月桃花落水时间,人们将在溱、洧河两岸聚合,祭鬼神求幸福,排除不祥。虽然是一种祭祀性活动,但那是劳动人民聚合的日子,也是青年男女常在这里结为情侣的好时机。诗中男女相互戏谑,互相馈赠,可知当时的恋爱是十分自由的。诗中还说,“士与女殷其盛也”,也可想象当时载歌载舞、毫无拘束的恋爱场面。在祈神仪式中,男女群聚,尽情欢乐。

《墨子·明鬼》篇记载各种祭祀活动的地方,大多是青年男女的乐土;“燕之有祖,当齐之社被,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也,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这里所谓:“社”“社授”“桑林”“云梦”都是当时著名的社祀之所。在诗中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祭祀活动之时,途中相遇,一见钟情,经过共同游玩,互赠勺药而定婚约,男女为了表示爱慕之情,互赠礼物,在《诗经》的情诗中也是很多的。如,“彼留之子,贻我佩玖”(《王风·丘中有麻》)“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据。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邶风·静女》)“视尔如■,贻我握椒”(《陈风·东门之■》)等等。这些篇章都描写了青年们赠送礼物的习俗。青年男女表示珍爱对方时便会以物相赠,礼物或是玉石一类的佩饰,或是花果草木,但无论是什么礼物,所要表达的都是“永以为好也”。而不是炫耀财富的鄙俗目的。有时是很普通的东西,但是因为出自情人之手,就显得格外珍贵了。

(三)男尊女卑婚俗的体现

1.男子主导地位稳固

在周代,男子在家庭中跃居支配一切的主导地位。男子可以随便提出离婚,女子必须从一而终。这一点在《礼记·郊特牲》中有明确规定,谓女子“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在这种礼教的束缚下,女子在结婚以后是不能轻易请离的,纵使被丈夫抛弃也只能认命。如《邶风·谷风》中云:“行道迟迟,心中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芥。宴尔新婚,如兄如弟。”诗中的女主人公在丈夫“不我能■,反以我为仇”抛弃了自己的情况下,她还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不念昔者,伊余来■”,当她离开时,丈夫只送她到门槛,这种酸楚的滋味只好忍受着像吃苦菜一样咽下肚里。从诗中看出周代社会妇女被丈夫遗弃的悲惨命运。

2.女子成为“牺牲品”

《卫风·氓》是国风中弃妇诗的名篇。这是一篇自叙诗中的女主人公对男子翔热情、不恤人言。虽然“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女也不爽”却难逃被弃的结局。诗中描写:“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女子约定男子以秋天为婚期。从此便一往情深,“乘彼■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噬,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这里看出这位女子不仅愿意嫁给了男家,就连自己的积蓄,也给“氓”一车运走。然而在氓家的三年里,任劳任怨,辛勤劳作,尽了一个做妻子的本分。但丈夫“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她的丈夫变了心,抛弃了她。她伤心,懊悔,指责“氓”忘恩负义,从中看出妇人有一种反抗的表现。但她的反抗不仅无济于事,反而遭到了丈夫的暴怒,“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当她含悲痛与娘兄苦诉衷肠时,不仅没有得到同情反而迎来的是“兄弟不知,■其笑矣”,引起兄弟们的嘲笑。观一斑可见全貌,说明在那个时代妇女被弃是司空见惯,而它已形成一种习俗。而妇女就是这种习俗束缚下的牺牲品。

二、结论

《诗经》是我国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文献,它所反映出的婚俗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是博大精深的。《诗经》可谓一部折射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的一面镜子。透过这些反映古代婚俗的诗篇,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当时的许多婚恋风俗习惯,亦可发现这些风俗习惯在此后数千年的民众生活中的巨大影响。《诗经》时代的婚俗,还处于一个极其混乱的阶段,所以在《诗经》中所体现出来的婚俗也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当时有关婚俗的很多方面。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其时婚制婚俗的大量材料,展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婚姻生活画卷。

参考文献:

[1][清]阮元.十三经注疏[M].上海:中华书局,1979:973.

[2]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28.

[3]周满江.诗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86.

[4]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M].上海:中华书局,1966:125.

[5]孙作云.从读史方面谈谈“诗经”的时代和地域性[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6]张西堂.诗经六论[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88.

[7]山乡.论“仲春之月,令会男女”[J].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208.

[8]刘尧民.周代的民间诗歌——“国风”及其它[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35.

[9]陈才训.阴霾下的一缕阳光——先秦“父母之命,媒钓之言”外之自由婚姻[J]青海师专学报,2002(2):166.

[10]周振甫.诗经译注[M].上海:中华书局,2002:263.

[11]王聘珍.十三经清人注疏——大戴礼记解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3:66.

猜你喜欢
诗经
Black phosphorus junctions and their electrical and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El oficio del lector
《诗经》里提到的食物总是很好吃
品读诗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诗经说鸟
《诗经 凯风》
《花·诗经》:寸心容得许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