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俄传统经典动画片看民族文化差异

2015-09-18 04:49冯海霞
学理论·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

冯海霞

摘 要:每个民族都流传着富有本民族特色的动画故事。而动画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和大众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跨越了民族语言的障碍,在文化传播的意义上具有其自身的万能性。通过对中俄传统经典动画片的对比来看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从而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中俄传统动画片的特点以及中俄两民族的智慧与文化。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传统动画片;民族文化对比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091-02

动画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和大众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跨越了民族语言的障碍,在文化传播的意义上具有其自身的万能性。在任何国家,动画取材都会保护其独具特色的区域性及民族性的象征元素。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国家的动画艺术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打造自己的特色,探寻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不管这门艺术如何发展,在人们的记忆中留存的永远是那些体现了真正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统经典影片。对于正在学习非母语的外国人来说,看动画片无疑也是一种了解该国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中俄传统经典动画片特色对比研究

(一)俄罗斯传统动画片的特点

俄罗斯大部分传统动画片都取材于民间童话,比如《严寒老人》《雪姑娘》《青蛙公主》《按照狗鱼的吩咐》《天鹅》等等。俄罗斯民间童话是俄罗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思想的深度,内容的丰富,诗歌般优美的语言以及深刻的教育意义构成了其自身的特色。

俄罗斯动画片不胜枚举,每一部动画片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不同的人物塑造,每一部动画片都能给观众呈现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触摸俄罗斯的灵魂、展现俄罗斯人的性格。然而,在众多的俄罗斯动画片中也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1.典型的主人公

在传统的俄罗斯动画片中,最经常出现的主人公有傻瓜伊万、聪明的瓦西丽莎、沙皇、爷爷、奶奶、兄弟姐妹、严寒老人以及雪姑娘。

例如,傻瓜伊万是俄罗斯童话中的一位被人喜爱的正面人物。通常这个人物在故事的开始不是一位成功者,他是家里最小的儿子,很穷,也很蠢。学习俄语的人都知道,дурак这个词是骂人话,他经常做一些不合时宜的事情,违背人们合理的思维方式和最起码的认知。但是在俄罗斯童话中伊万总是幸运的成功者,比如童话Конёк-Горбунок(《长着驼峰的小马》)。高尔基曾评价他说:“传说中的英雄是个甚至连自己的父亲兄弟都瞧不起的傻瓜,其实有着大智慧,他能在生活的逆境中赢得胜利。”

聪明的瓦西丽莎,是俄罗斯童话中美丽姑娘的形象代表。她身材匀称,梳着传统俄罗斯姑娘的长辫子,穿着传统的俄罗斯式民族服装(撒拉凡、串珠项链、遁形头饰)。不仅她的外表和服饰符合俄罗斯人民心目中理想的美女形象,而且她的性格也是俄罗斯妇女的理想楷模。她勤劳、聪慧、善良、忠诚,正是这样的形象出现在了动画片Царевна-лягушка(《青蛙公主》)中。

此外,还有爷爷奶奶的形象,他们大都是贫穷的农村老人(如童话Сказка о рыбаке и рыбке《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兄弟姐妹的形象,在童话中人物塑造通常都是姐姐凭借自己的善良感动了朋友,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成功地从巫婆亚加(баба Яга)手里救出自己的弟弟(如童话Гуси-лебеди《天鹅》);还有一些俄罗斯传统的童话人物形象,如严寒老人和她的孙女雪姑娘等等。这些人物形象充分反映出了俄罗斯传统的民族性格与文化。

2.动画片中的反面形象

在俄罗斯动画片中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反面形象,比如瘦骨嶙峋、凶狠且令人恐怖的老巫婆亚加(баба Яга);狠毒的巫师,丑恶且贪婪的不死的瘦老头柯谢依(Кощей Бессмертный);有着危险象征的美人鱼(Русалка),等等。

3.动画片中有魔力的物体

在俄罗斯动画片中具有魔力的物体几乎也是固定不变的,并且不仅有俄罗斯传统的,还有阿拉伯的。比如,会自动出现美食的神奇桌布(скатерть-самобранка),宝剑(меч-кладенец)。另外还有帮助童话剧中人完成各种神奇变化的阿拉伯魔杖、飞毯、飞靴、隐形帽等。

(二)中国传统经典动画片的特点

大部分中国传统动画片也是取材于民间童话、传说和民谣。他们是民族集体创作的结晶,展现了民族的乐观、愤怒、忧郁、快乐以及人民基本的价值观。

与俄罗斯传统动画片相比,中国传统动画片中没有固定的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和具有魔力的物体。每一部动画片会展现不同的人物形象,且魔力物体也不尽相同。例如,在动画片《神笔马良》中马良和他的神笔;《渔童》中渔童和他神奇的钓鱼竿;《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和他的金箍棒。

1.题材

中国传统动画片的题材多种多样:有历史题材、民谣、少数民族题材、成语寓言故事等等。

历史题材的动画片如《神笔马良》。这部动画片是以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洪汛涛的作品改编而成。《神笔马良》是当时享誉世界的经典文学名著,是中国儿童文学的瑰宝。在这部动画片中展现了中国50年代贫穷的农民生活,片中惩恶扬善。《神笔马良》在国内家喻户晓,马良形象深入人心,马良已经成为中国儿童智慧、勇敢和正义的化身。

以中国民间童话和传说为题材的动画片也很多,比如动画片《大闹天宫》。主人公美猴王孙悟空,在中国家喻户晓,腾云驾雾,七十二变,能耐了得。而这部经典动画则是取材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而动画片《阿凡提》讲述的则是中国少数民族新疆的故事;动画片《曹冲称象》取材于中国成语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一般是中国古代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后人将这个故事浓缩成四字成语流芳百世。

2.艺术形式与风格

中国的动画艺术形式非常丰富。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传统艺术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尤其关注像剪纸、年画、刺绣、皮影等有价值的艺术品类,这些都对后来的中国动画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0年代是美术电影百花齐放的时期,涌现了大量形式多样的美术片,其艺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民族风格日臻成熟。例如,出现了一些以水墨画为制作形式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杨柳青年画的动画片《渔童》;神话木偶剧《神笔马良》、《阿凡提》、《曹冲称象》;动画片《大闹天宫》。

影片《渔童》的最大特点是处处融合了杨柳青年画的内容。杨柳青年画中有不少吉祥图案,比如童子、莲花、金鱼……,取“年年有余”之意。这部剪纸动画片中,这些题材处处可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片中的莲花、金鱼、黄髫小童,不仅中国观众喜闻乐见,对外国观众也一样具有吸引力。

在动画片《九色鹿》中则采用了敦煌壁画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具有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

二、传统动画片中的中俄文化差异

(一)民族性格差异

可以说,在俄罗斯传统动画片中几乎找不到主人公凭借自己顽强的努力和创造性的劳动取得最终胜利的篇章,而关于主人公获得神奇宝物的故事则数不胜数。因而被塑造出的成功人物通常是靠奇迹而存在和好运气获得成功,而不是靠自己诚实的努力[3]。

一方面,这反映了俄罗斯人性格的消极性。美丽的大自然赋予了俄罗斯人丰富的资源,也许这一切铸就了俄罗斯人的懒惰。另一方面,俄罗斯民族是一个浪漫且好幻想的民族,俄罗斯人容易从生活中得到满足。这个富于幻想和浪漫的民族更注重在现实生活中注入更多的文化生活的消遣(如俄罗斯动画片《按照狗鱼的吩咐》明显地再现了这种特点)。

相反,勤劳朴素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因此中华民族更注重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鄙视得过且过的行径。在大多数动画片中表现的都是现实主义,缺少遐想与浪漫色彩。

(二)创作风格的差异

大多数俄罗斯传统经典动画片充满了诗情画意。“无论是抒情还是想象,风格清新、明快,透着淡淡的忧伤和轻轻的诗意,正如春光下的小白桦树林,和秋日里的俄罗斯原野。”[4]可以说几乎每一部俄罗斯动画片都反映出了俄罗斯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更加强调人的心灵之美。在俄罗斯的童话中有时能够听到真正的诗歌,这些诗歌能够给读者打开人类情感的世界,让人们相信善良与公正,帮助观众更深刻地了解俄罗斯的文化以及俄罗斯民族智慧的结晶。无论何种形式何种规模的童话故事,大都追求人物的理想化身。

如果说俄罗斯动画片大多反映的是人物经历以及人类对幸福的追求,那么中国动画片大多影射的却是社会关系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

(三)创作动机的差异

像《神笔马良》《渔童》这样的中国经典动画反映的是历史时代的特点,探讨社会道德,宣传自由与公正,因此这类动画片经常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可以说,中国的动画制作常常带有教育的目的,更多重视的是道德说教。大多中国童话的特性,都有一种强烈的“载道”在里面,有一种作家想要表达的教喻在里面。“文以载道”是中国文学的精神,童话也概莫能外。

俄罗斯传统经典动画通常揭示人的本性,激发人对美的理解,追求理想的世界,情节大都不受时代特点的限定。

三、结论

虽然在中俄传统动画片中存在着文化及创作特点的差异,但是它们之间也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两个民族的动画片都宣扬人的善良、无私、纯洁、朴素。尽管两个民族存在文化差异,但是人们都追求崇高的道德思想。它们都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本民族的文化,再现本民族智慧、机智、公平、狡猾、勇敢、胆怯等品性,表现了该民族对文化和道德价值的评判。动画片通过简单的语言、美丽的画面、典型的人物以及特殊的艺术方法传达世间的真理、人类的美丽与善良。它们不仅揭示了民族的哲学深度,而且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不论是俄罗斯传统经典动画,还是中国传统经典动画都有着很大的社会文化意义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们是两个民族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

参考文献:

[1]В.Я. Пропп Русская сказка[M]. Л.: Лениздат, 1984.

[2]В.Я.Пропп Исторические корни волшебной сказки[M].Л.: Лениздат, 1986.

[3]李佳乐.从民族个性看中俄童话创作[J].大众文艺,2012(2).

[4]朱敏.浅谈俄罗斯民族童话的特色及分类[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3).

[5]刘以浦.试论中国童话的民族化[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8).

猜你喜欢
中国俄罗斯
俄罗斯猫展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严防死守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