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团建设的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5-09-18 07:03王铁李晓玮张国瑞
学理论·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社团

王铁 李晓玮 张国瑞

摘 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文章从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着手,论证了通过社团建设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依托社团建设加强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路径。

关键词:社团;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126-02

作为工科院校来说,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不但关乎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也直接影响着今后社会经济的人才储备和发展进程。作为高校育人有效载体之一,学生社团以其个性化、多样化、吸引力强的特点,对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就目前的工作实效而言,社团的育人功能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一、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

(一)知识专业性强,知识面相对较窄

受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工科院校专业设置越来越细化,学生接受的知识教育主要是专业知识的教育,知识面的拓展只能有赖于课余时间学生自己的主动探求,因而大部分工科学生知识专业性较强,而知识面相对较窄。

(二)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创新意识不够

因为专业设置和课程要求,工科院校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锤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实践操作,因而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但是往往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意识。

(三)进取意识强,科学精神比较薄弱

工科大学生所学专业大都实践性应用性较强,他们学习过程中注重学习的有效性,并为之积极努力,进取心大都较强。但是突击冒进的功利思想和缺乏严谨的科学精神的状况也普遍存在。而我国不少工科院校在课程设计、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都没能涉及科学精神的精心培育和强化训练。工科大学生科学精神的缺失集中表现为专业思想的不稳定,深入钻研、精益求精的信念不强。这些特点都对教育趋向造成了不少影响。工科院校的教育重心必须紧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敢破敢立的创新意识和团结齐进的合作情怀,不断提升创新本领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工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应对时代发展对人才需求转变的呼唤

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使人才的需求观发生显著变化,对综合素养和能力的要求愈加明显。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人才犹如两道钢轨,确保社会列车的高速行进。在这样一个年代,原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发生改变,新的人才培养坐标重新建立,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和推陈破旧求新的创新能力被广为推崇和呼唤而生。作为今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和核心力量,工科院校的大学生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在知识经济的大发展时代寻找自己的价值坐标,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谋求自己的发展空间。

(二)契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要求

时代的发展使教育趋向发生变化,素质培养和创新教育成为教育理念中的热门词汇,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其中的关键词。作为培养未来科技精尖人才的摇篮,工科院校必须勇敢担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尖兵,承担起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时代重任。因而,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强培育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建立起契合实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才能真正推动我国的科技浪潮的蓬勃发展,高端科技人才的喷涌出炉,科技风貌的焕然重塑。

三、社团建设是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现阶段,各高校的社团发展迅速,社团类型众多,性质各异,涉及理论研究、学术科技、文体艺术、公益实践等各个方面,种类的不断丰富,使社团一时之间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受到学生的追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兴趣而存在的社团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同时,学生社团又“具有思想上的创造性”的特点,因而具备了创新和创新教育的功能,可以作为工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加以培育和建设。

(一)社团的多样性与群众性有助于营造学生自我发展的和谐氛围

社团活动作为凸显兴趣至上的群众组织,一直以来以形式的灵活机动,内容的丰富多变,人员的普及多元而著称,这种特点可以让广大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放松心态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展现风采,获得价值实现和社会认同。另外,由于社团没有院部和专业的囿限,可以让很多不同院部、不同专业的学生因为兴趣走到一起,相互融合激荡,相互学习提升,相互影响促进。不同的理念、知识和思维模式的融合撞击往往能绽放激发出灵感的火花,发生1+1>2的化学反应,不断完成自我超越和自我提升,不断完善人格和实现个人发展。这种轻松和谐的成才氛围为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提供肥沃的土壤。

(二)社团的自发性和自主性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

社团具有自发性和自主性特点,这体现在,一方面,它发展了课堂教学之外的学习空间,学生自发组织在一起,为着共同的理想或兴趣学习和实践,学生自主性极大增强。另一方面,由于社团活动在开展上体现出极大地自主性,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特点、自我意识,活动流程和不同细节没有定式和条框的限制,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绝对约束。这种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学生想要在社团中展现自己或者将自己的社团发扬光大,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三)社团的兴趣倾向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力和创造力

社团组成以学生共同兴趣为基石,而且活动开展日渐和社会接轨,联系也愈加紧密。这些特点为学生准确发现自己的兴趣切入点、价值增长点和特长提升点,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提升自己素质,强化自己的特长。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的社会融入度,而且通过社会实践、专业服务、志愿关爱和爱心帮扶等实践形式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加深学生的知识践行,提升学生综合、分析、整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时代担当,拓宽了学生的社会视野。

四、基于社团建设基础上的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打造社团这一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载体

在知识经济、信息技术时代,国际竞争愈加表现为人才高地的激烈争夺。作为为社会培育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工科院校,不容回避、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昭然呈现。在此时代背景下,学校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将培养国家需要的一专多能、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生本理念是人才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对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大大促进和推动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进程。

在生本理念的观照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锻造学生的开放胸怀,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育人目标。在生本理念指导下,社团,作为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培养的有效载体,以其独有的优势和特点,正逐渐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大突破口,加强社团建设,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社团组织,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素质,从而达到以社团建设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二)创新社团运作和发展模式,提供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

工科院校的社团发展现状而言,凸显个人兴趣爱好的娱乐性社团较多,知识拓展型、学术交流型、学习交互型社团稀少,同时能够在校内甚至校外具有极大影响力的精品社团更是凤毛麟角。而且,社团组建的初衷大多还是基于学生自发的兴趣,所以在组织的能效上不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中最突出的是,基于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的意识并没有充分体现,社团在培养学生尤其是工科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巨大潜力并没有充分挖掘,单凭兴趣去做的事情只能兴盛一时,不能使社团焕发永久的魅力和感召力。

因此,社团运作和发展的模式亟须创新,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社团建设应该探索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注重社会资源和社团建设的融合,学生社团依托学校的专业背景和良好信誉,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加强校企合作,创造出一些相应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岗位。第二,将社团建设和教育基地建设相结合,开设一些相关的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并通过特色社团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第三,将社团建设与创业教育相结合。注重开展创业理论培育和创业实践的实训,通过个体和集体创业实践探索,以创业大赛为依托,积极培育创业合作团队,建立依托创业教育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学校要加强对创新性社团和品牌社团文化建设的引导,营造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

大学生社团因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常常呈现出形色多样却纷繁无序的状态,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进步,也必将影响社团自身的发展,学校的引导至关重要。对于工科院校来说,学校深化社团建设,让社团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势在必行。其中,积极探索新的引导方法,针对工科大学生特点,引导建立以科技活动为基础,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学生社团组织,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工作,寓教于活动。并逐渐形成品牌突出的社团文化,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自觉培养。

高校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建设先进的社团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引领,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与实践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根据工科院校的特点,学校可以有意识地重点培养一些社团组织,如计算机爱好者协会、节能减排创新实践小组、环境保护创新实践小组。同时,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向大学生开放计算机房、实验室等,为学生的创新活动创造条件,同时还可以为学生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解决专业方面的难题。通过这样的社团文化营造和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同时也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敏,何文玲,李晓玮.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3).

[2]申维东,于利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10(4).

猜你喜欢
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社团
缤纷社团
工匠精神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研究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浅析新建本科院校工科类毕业生就业违约的成因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K-BOT拼插社团
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条红线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工科学生工程项目实施能力提升研究
面向工科学生的高职工程学通识教育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