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

2015-09-18 07:03董慧崔伶玲
学理论·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安全意识高职院校学生

董慧 崔伶玲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一些治安案件危及大学生人身财产案件,诱发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等在高校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从而造成了校园安全形势日趋复杂严峻。文章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的对策和措施,为高职院校的安全稳定打下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146-03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一些危及大学生安全案件在高校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使大学生自觉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意识,不仅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更好地了解和调研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性的意见,完成论文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笔者选取了所在的无锡(藕塘)职教园区的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和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院校的60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内容分别从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等来考虑。本次调研采用自编的《无锡职教园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意识调查问卷》,利用纸质问卷形式开展调研,题目以选择题为主,最后一题是开放式问答。调研问卷发放600份,其中大一至大三学生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0份,有效问卷465份。问卷分别从消防安全意识、交通安全意识、防盗意识、防骗意识、安全性行为意识、心理安全意识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与研究。此次调查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调查结果基本反映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意识状况和学校安全状况。通过调查分析得出:高职院校的安全稳定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包括复杂的周边环境、自然灾害、学校的硬件条件不够、网络的影响、安全教育缺失和大学生自身问题等,其中,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是诸多不稳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

一、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意识现状

1.消防安全意识不够。当前学校安全教育与学生本人的消防安全意识都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学校在进行了消防安全教育之后,学生仍觉得消防隐患事不关己。学校是人群集中的地方,学生宿舍是关乎学生安全的重要领域,如果在该区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将对整个学校乃至社会造成巨大威胁。但是据调查,90%的学生在学校都违规使用过大功率电器;36%的男生烟头随意乱扔;15.5%的学生离开宿舍没有关闭电源的意识,这些都极易造成消防事故。56.4%的学生不会使用专业的消防工具,只有10%的学生留意过安全出口和安全通道,因此可见,寝室安全隐患还是比较严重。

2.交通安全意识缺乏。大多数学生心存侥幸或者是盲目大胆,往往不遵守交通规则。随着大学生手机的高度普及,诞生了越来越多的“低头一族”,走路、上楼梯、过马路,无时无刻不在低头看手机、发信息,为此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低头一族”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另外,多数高职院校坐落在城市郊区,周边交通不是十分便利,据调查,有80%的学生就图方便、图便宜,乘坐“黑车”“摩的”,而且93.2%的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71.9%的学生会边骑车边听音乐;99%的学生有过闯红灯经历。种种行为说明,我们高职院校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要消除这些行为,需要学校进一步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

3.防盗意识薄弱。学生宿舍人员密集,而私密性较差,无论对于极少数行为不端学生还是外部人员,偷窃财物的难度很低,事后容易藏匿赃物,追查行为人的难度大,故此类安全事故的危害性很大,而且频率极高。学生常常轻信高校环境的单纯,一旦丢失物品,追悔莫及,学生安全观念差是首要原因。据调查,有19.8%的学生进出宿舍不会随手关门、锁门;99.1%的男生夏季开门休息;11.4%的学生高档贵重物品随意乱放;32%的学生现金不及时存入银行;34%的学生对陌生人上门推销持无所谓的态度。这些都是导致财物失窃的主要原因,究其根本原因还是防盗意识薄弱。

4.防骗意识薄弱。诈骗事件频发的背后,是学生防骗意识的极度薄弱。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薄弱,比较容易轻信他人;另外很多学生挣钱欲望太强,极易误入骗局,比如一些大学生在勤工助学或毕业求职中急于求成,不通过合法机构求职,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使之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过网络传销和网络欺骗的也不在少数,尤其是在网络交易中,学生容易上当受骗损失财物。而受骗后选择报案少,自认倒霉的多。总体上看,学生们网络安全意识相对缺乏,为受骗上当埋下祸根。

5.安全性行为意识差。随着对性自由认识的提高,大学生们对性行为也越来越开放,但他们对安全性行为还没有强烈的意识。性知识匮乏,性心理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弱。据调查,大学期间有性行为的同学很少会采取避孕措施,女生怀孕、流产、性病不在少数,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6.心理安全问题。近几年,高校自杀、他杀、伤害、出走等事件频繁发生,从而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交点。心理问题及由其所导致的不良后果严重阻碍大学生顺利成长和成才。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又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成长道路一路平坦,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和困难。进入大学后,由于要独立生活、独自应对各种事物,加之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致使大学生在内外环境的刺激下,不能做出正常的应答反应,导致产生心理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意识现状的成因分析

1.学校、家庭对学生安全教育不到位,流于形式。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虽然都很重视,但是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和形式上,没有把安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很多高职院校只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没能将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另外对学生采取的安全教育方法单一传统,教育力量单薄,专业队伍缺乏。其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学生管理人员或保卫人员来进行简单的教育,而辅导员又忙于应付日常事务,对此投入的精力很少,加之辅导员自身缺乏安全知识,因而导致辅导员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是应付就是流于形式。其次学生家长总是认为只要把学生放在学校,学校自然会替自己管着学生,而且认为学校环境单纯,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的事情,所以忽视了对子女法律、安全知识的教育。

2.校园内外环境日益复杂,校园安全隐患增多。因很多高职院校都在扩建,搬至远离城市的偏远郊区,交通设施不全,车辆在偏远车少地区又容易快速行驶,如果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强的话,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另外,部分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线路老化等问题容易引起火灾。再者,学校因内部建设及后勤社会化,使得大量外来人口增多,给校园安全带来很多隐患。况且学校的保卫力量单薄,容易使各种社会人士混入校园,无法顾全校园的安全。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大幅度的增长,学校周围大量的商业配套设施也应运而生,使得这一区域人员复杂,打架、抢劫、敲诈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给学校的治安环境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3.学生安全意识淡薄,防范能力较差。高职院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都相应地采取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措施。如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召开“安全在心中”主题班会、消防安全演练等等,但收效甚微。主要是学生本身对安全教育认识模糊,安全意识不强,往往只重视专业课学习,忽视自身的安全问题。对学校安排的安全教育知识被动地学习,而且不少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对不熟悉、不理解的人缺乏警惕性等等。高职院校虽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但是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却很差,对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实践动手自救能力缺乏,当大的事故发生时不能采取有效、及时的措施来进行自救或他救。

4.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学业、就业压力增大,学生又缺乏心理疏导的能力,学校也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所以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正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有关方面调查显示,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孤独、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等方面。因此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安全教育与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提高高职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对策研究

1.加强管理,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和普法教育,增强大学生树立安全防范和自觉遵纪守法意识。在对大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意识进行必要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大管理力度,采取必要措施。利用不同形式在大学生中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和普法教育。在传统的诸如安全知识大讲堂、消防演练、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的基础上,运用新媒体媒介,针对典型安全案例在大学生中开展案件剖析、分析案件成因,找出特点、总结教训、及时根据学校的治安特点,开展专题安全教育和防范措施教育,行之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自觉遵纪守法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和自身保护能力。

2.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当前高职院校校园周边环境的状况普遍比较复杂,在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潜在隐患,须定期开展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及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首先,联合当地派出所开展对校园周边闲杂人员对学校学生人身、财产可能造成威胁的重点人员进行排查、摸底,对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如酒吧、网吧、歌厅等地方进行排查,有效防止各类治安事件的发生。其次,配合交警支队对校园周边交通环境进行排查,对校园周边交通标志、斑马线等进行补充和更换,保持门口出入通畅,上下学时期均安排专门人员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上下班高峰期师生进出校园安全。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还需要地方政府和学校共同协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逐步形成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为高职院校的健康、快速发展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周边环境。

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值得重视。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杜绝心理性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内容。这对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及时有效地帮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注意保护其隐私,减轻他们内心的紧张与困惑,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及时释放内心压力,学习自我解压方法,达到对心理安全危机的防范,使使教育真正发挥震撼心灵的力量和感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使学生安全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4.运用“瑞士奶酪”模型,建立安全防范体系。防患于未然,学生的安全重在防御,等事件发生了就已为时已晚,所以在高职院校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防御体系。为此,可借鉴医疗、航空等系统安全防控措施,运用瑞士奶酪模型的原理,从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等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创造性地将该模型运用到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中。“瑞士奶酪模型”设有四层防御体系,各防御体系从不同的维度对缺陷或漏洞进行相互补充式的拦截,危险只有同时穿过四层防护体系才能发生。四层防御体系共同作用可以让人们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对迫近的危险提出警告,给出明确的安全指导,对现存危险和潜在损失设置安全防御,层层设防,避免危险的发生,对高校学生的安全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者面对的重大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平安校园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紧密配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确保学生的安全,为构建和谐平安校园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山云虎.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4).

[2]张荣路.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防范教育管理实践创新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2):87-88.

[3]晏子康,高校维护学生安全稳定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11.

[4]刘建军.新形势下影响高校稳定工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

[5]刘亚钦.试论辅导员在高校安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

[6]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曹书平.对安全意识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7(4):7-8.

[8]李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最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9(12).

[9]王从严,霍军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现状及对策[J].学习月刊,2008(11).

收稿日期:2015-04-15

基金项目: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瑞士奶酪模型”的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14SJB335,项目主持人:董慧)

作者简介:董慧(1978-),女,江苏盐城人,讲师,硕士,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质培养研究;崔伶玲(1982-),女,宁夏固原人,助理研究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安全意识高职院校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为幼儿营造安全的港湾
浅谈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