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2015-09-18 07:03陈晓娟
学理论·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实用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

陈晓娟

摘 要: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实用主义传入我国后,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造成了消极影响。文章从分析实用主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造成负面影响的原因入手,对如何矫正实用主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冲击进行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实用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158-02

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用主义促使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培养人的求实精神,提倡科学与民主的精神,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实用主义在当代社会也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辩证地看待实用主义,其中包含的一些基本精神,如:重行动、反空谈;重实际效果,反空洞理论;重实用,反对形式主义等观点在现实生活中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同时,实用主义在大学生身上更多的是表现出其负面的影响,如:轻政治理想,重个人利益;轻社会责任,重个人发展;轻远大目标,重眼前利益等。面对当前在社会上比较盛行并已渗入高校师生当中的实用主义思潮,尤其是实用主义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冲击,这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呢?本文拟对此做一些探讨。

一、实用主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消极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头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任务。但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在实用主义的冲击下,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1.功利性地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区别

大学生当中,许多人只重视自己专业的学习和发展,功利地认为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才能为自己今后在社会中谋生谋职所用。据笔者的调查,许多理工科的学生认为像高等数学、物理学这些课程的开设都是无用的,那么就更不用说思想政治理论课了。如何正确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要认识到公共课不等于专业课,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大的特点是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局限在传授一般的知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换句话说,就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与专业课相比,公共课具有同等的价值。正所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如果说专业课的学习侧重于学生的“成才”教育,那么对于属于公共课类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的价值功能就在于学生的“成人”教育,它关注的是培养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过分偏重专业而忽视其他学科的教育,容易导致学生更多地追求功利性的东西,目光短浅,品味庸俗,同时也使得我们的人才观发生偏差[1]。

2.功利性地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目标

在调查中,许多学生反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漠视和反感,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中学阶段在政治课上的感受,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无非就是中学政治课的重复而已,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目标也等同于中学时期的政治课:单纯地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点,以考试过关拿学分为基本原则,这样的目标定位自然会导致学习过程的偏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到索然无味,认为这种课程是没有用的,忽视了理论学习的深层价值。

众所周知,无论什么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有一定的延续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上就是中学政治课在大学阶段的拓展和延续,但是不代表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高级重复,这个过程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学生进入大学阶段,知识结构也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其中涉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知识,要认识到这些理论的生命力并不是停留在一些具体的结论上,而是理论本身内含的方法中。学习这些理论知识,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的观点和结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活学活用、提升理论水平和精神境界的层次,最终达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3.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自己入党的筹码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不感兴趣,不想学习,甚至在一些积极寻求政治发展的学生,也有一部分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视为入党的快捷方式,将入党作为满足自己虚荣心、满足今后就业的资本。他们只关心结果,并不关心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结果。据笔者调查,在一些高校中成立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协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入会的动机是为了获取更有利于自己的入党筹码。部分学生在入党时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可一旦入了党就会松懈下来。

二、实用主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消极影响的成因

1.大学生的实用心理导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抵触

大学生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成长形成期,有着强烈的成长欲望和成功诉求,但是他们对自己的理想目标往往定位过高;同时,从心理上看,大学生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往往会表现出许多过渡状态的矛盾性,因此在遇到一些挫折和矛盾时,尤其是近年来学生面对日益增长的竞争压力、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等,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及心理调适能力弱的问题就越发凸显。大学生们的心理困惑主要体现在理想与现实、学习与成才、求职择业、环境适应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疏导,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就会表现失衡进而产生了急切实用的心理倾向。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类不能带给他们“实际用途”的课程,学生自然会产生反感和抵触的情绪。这种心理不仅是他们经常体验到的一种情绪状态,同时也是一种高发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如果长期受到这种心理的负面影响,将会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2.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客观需求认识模糊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在一定需求的驱使下才能形成一定的动机,进而化动机为思想并付诸实践。大学生要从内心深处真正感受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求时,才会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的高校中,大学生们的需求主要表现在“掌握有益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实现自我发展,开创美好未来”[2],这种需求呈现出更加科学而理性的走向。但也要看到,如今大学生的需求也更加务实和功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关注的是课程知识是否能为其今后谋职带来直接的实用价值,是否能为其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和实用技能。正因为如此,对于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类不能带来直接功效和眼前利益的课程,他们是不重视、不感兴趣的。他们没有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带来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品格的培养及塑造,忽视了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

3.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过于单一、僵化

一些大学生之所以会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用”,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过于单一、僵化。单靠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难以纠正学生们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倾向,在认真继承长期以来形成的好传统、好方法的同时,也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要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并非唯一渠道和唯一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方式、方法及途径也是多样的。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要看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及其他课程的育人功能,这些学科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及提升精神境界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用论”的对立面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万能论”,这同样也是要纠正的错误认识。要知道,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能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问题,也不可能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任务。

三、有效应对实用主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冲击

首先,改变固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传统理念,以老师说教为主,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师对学生的规范教育。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是两种情况:一是“我说你听”的单向输出,单向方法的影响类型。而另一种是教师想征服和改变学生。这两种做法都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学生们自然感到不满,同时也违反了教育的规律。其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客体双方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学中更加凸显学生的自我教育。

其次,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以宣讲、满堂灌为其特点。不仅学生不满,教师在教学中也很难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正意图和精神。当然,简单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描述和灌输主流意识形态实际上是扭曲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今天的思想文化背景下,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是多元化的,选择的层面也是多元化、多层次的。这种情况在大学生的身上也有同样的表现。之所以在大学校园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原因之一就是这些课程可以在解释和灌输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提下,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空间和多样化的文化思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思考。以合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理论环境,培育人文精神的独特氛围,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及探讨,搭建头脑和灵魂之间的共鸣和沟通,以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价值。

其三,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科学的选择,内容及时反映学生关心的问题,贴近学生的需求和真实的生活。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思考和进行研究从而选择教学内容,利用他们的知识和专业背景对学生感到疑惑和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令学生信服的讨论,使学生能够区分理论的普遍性和社会现实的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来指导社会实践。

其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能够真正有效,使学生感到“有用”,教师是关键。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数量不足,质量等方面还有待提高。这些瓶颈的制约,要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由于缺乏师资,常用大班教学的方法,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充分沟通难以实现。此外,教师教学任务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进行课程改革的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既要保证教师自己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还要提升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更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的积累,提高教学技能[3]。

参考文献:

[1]贺武华,王胡英.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的几大误区[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金艾裙,李震.基于大学生需求现状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

[3]魏佳.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若干重要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

猜你喜欢
实用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
实用主义电动车 体验一汽丰田BZ4X&BZ3
现实与虚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北欧经典”
——充满艺术的实用主义者Eva Solo
经典实用主义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