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90后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2015-09-18 11:59卜桂花
学理论·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素质职业道德

卜桂花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升,大学生尤其是90后高职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了解他们的职业心理素质特征,从职业情商、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五个方面,来论述90后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路径,不仅有利于他们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同时也可以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90后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现状;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144-02

引言

伴随着高校扩招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大批90后新生就读高职院校,他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典型的心理行为特点,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等方面与以往大不相同;而企业要求现代高职学生不仅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能够适应职业活动的职业心理素质。

一、职业心理素质的内涵

职业心理素质是个体拥有的对职业活动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品质,是指从业者认知、感知、记忆、想象、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素质。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该是具有专业的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很快地适应职业环境,对抗压力和挫折,能够很好地与人沟通,进行团队合作,不断学习和勇于创新的人。

二、90后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的主要特征

1.自我认知不清,抗挫折能力差。自我认识的同一性和协调性差,在看待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时常常出现自我认知上的冲突和怀疑。他们对自我的评价不客观,自我发展目标模糊,理想与现实不协调等,这种种状况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自我怀疑和困惑,他们自负、张扬的个性因缺乏经验而易失落受挫,产生自卑消极心理。

2.情绪控制上容易失控,生活态度上表现消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认为自己学历低、前途渺茫,就业难、考研与当公务员无望,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充满悲观抱怨,对生活、学习与事业理想缺乏激情与动力,自我获得的幸福感与快乐感体验较少,情绪的自我调节与心境的自我平衡能力较差,对事物评价和认知总是带着明显情绪色彩,情绪容易出现波动,总是生活在懒惰、压抑、焦虑心境之中。

3.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差。90后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父母呵护、疼爱有加,思想上较为独立,喜欢张扬个性、与众不同,不喜欢唯唯诺诺、随声附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造成他们缺乏团队精神,有些同学对学院、系部,甚至班集体活动都不积极参与,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淡漠,渴望交朋友,但在与人实际的交往过程中,又会产生碰撞,遇到矛盾,缺乏理解包容,不懂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及如何用心经营友谊,因此不少同学人际关系紧张。

4.信仰缺失,缺乏明确的理想和目标。大部分9O后高职学生没有信仰和目标,在生活中注重交际,其生活费除基本“伙食费”外,较大的支出在于“娱乐聚会”,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快乐”并表现出不切实际的“快乐崇拜”,他们把大部分时间用来上网,玩手机,睡觉,上课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效率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他们对未来职业方向感到迷茫,学习上缺乏动力,而又渴求一种舒适安逸的生活,没有明确的理想目标。

5.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缺少创新精神。相当一部分90后高职生由于在校没有很好地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在进入工作领域后,面对工作,还是喜欢被动地接受,等着领导的安排和指示去做,没有主动的意识,对于工作方式和方法,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面对新的工作领域,缺乏主动积极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6.追求现实主义,责任意识欠缺,缺乏奉献精神。受市场经济下的竞争环境、多元化网络文化的影响,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下,90后高职学生普遍比较现实,在面对职业选择时更注重自我,缺少诚信意识,好多同学不顾签订的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说辞职就辞职,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多数学生最优先考虑“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或“工作环境”,鲜有少数同学考虑长期的发展空间,以及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三、90后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发展途径探讨

1.提高职业情商。职业情商高的人往往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住压力,不为挫折困难左右,能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善于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方面的问题。

要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情商,需要学院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青年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学校除应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外,还应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动态,解答学生的心理困惑,消除学生心理隐患;针对学生在将来走入职场后将会面临的问题进行指导,例如:情绪管理、时间管理、挫折教育、团队合作等,通过开展团体辅导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使高职生正确评价自己、肯定自我、悦纳自我、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心理承受力。

2.端正职业态度。良好的职业态度具体表现为:有主人翁精神,工作积极认真,有责任感,有诚信意识。企业都希望员工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生活和他人,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享受生活。

端正职业态度,首先要求我们开展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同时职业生涯辅导尽可能地贯穿高职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阶段,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以及不同性别的学生,就其职业生涯设计、就业准备、求职择业的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其次,也要求我们多方位开展职业心理辅导,逐步引导学生对生活有较高层次的理解,明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保持进取向上的个性,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忍受磨难、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教会学生能够勇敢地直面挫折并学会自我调适。

3.树立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理想、信念、世界观对于职业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

高职院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是努力学习、工作的基础。作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高职院校的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在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诚信意识。

加强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还需要科学引导,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选择职业时,要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要遵循实现社会进步和个人价值实现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做到关注个人,又要做到胸怀祖国,切实把“中国梦”教育融入职业指导课程,即把高职生自我需要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树立起远大的职业理想。

4.提升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表达能力。

学校应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创业大赛等,引导学生主动提升职业能力。以技能大赛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大赛中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加强团队沟通协作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

学校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认知实训”,走访实训基地,了解专业特长及未来工作的基本条件;通过安排模拟或全真“专业实训”,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能力与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知识;多方面深化校企合作,让更多的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实训。以建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与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站虹桥站、广电高塔旅行社等多家单位进行了合作,输送了大批学生进行实训和实习,通过企业参观、交流座谈、现场操作、员工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由“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5.培育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的道德准则,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做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在行为处世中坚决不做违背良心和原则的事。有自信,尤其在困难面前要有坚定的意志,树立勇于争先、开拓进取的信念;树立敏而好学、精益求精的信念;要学业务、练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平。

高职院校要把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要形成职业道德教育的合力,朝着共同的目标齐抓共管。

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还要同企业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企业“服从管理”的理念,加强校企交流互动,加强对高职学生服从校规校纪、服从学校、服从老师管理的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专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中了解岗位职业道德的切实需要和要求,培养热爱劳动、自觉劳动和艰苦耐劳的精神,亲身体验企业的管理和生产,多向有经验的前辈们学习,汲取经验,切实地体验、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做一个有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的人。

总之,90后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高职院校构建整体合力,与用人单位、实习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互动,架构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市场人才需求目标一致的立交桥,适应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黄晓杏.90后高职学生特征及教育管理对策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21.

[2]吴丽玫.9O后高职学生心理偏差行为表现及健康培育方式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56-59.

[3]顾月琴.90后高职学生群体特征及其职业素养的培育[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3(9):52-54.

[4]赵攀攀.我国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探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6-29.

[5]黄凌.新时期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47.

[6]任鲁宁.浅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价值工程,2014(1):263.

[7]张顷.实践哲学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01-104.

[8]徐毅.立德树人:基于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新思考[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5).

[9]于君.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

[10]何霞红.校企文化融合下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1):87-89.

[11]郭爽.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及成长环境的研究[J].黑河学刊,2012(4):81-82.

[12]陈艳丽,盛秋芳.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61-63.

猜你喜欢
高职生心理素质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