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课堂教学研究

2015-09-18 12:54于泽侯雁慧
学理论·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应用课堂教学

于泽 侯雁慧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化、交际多模态化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师认识到多模态的重要性,并将多模态教学方式应用于教学中。大学英语课堂不再局限于单一模态的语言教学,而是应用多种模态,包括音频、视频、PPT、互联网、模拟实验室等,给予学生多样化的课堂学习氛围,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探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174-03

引言

国际语言学界从20 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了对多模态话语研究的热潮,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03 年才出现介绍多模态话语的论文。国内最早研究多模态与外语教学关系的是顾曰国教授,他( 2007) 区分了多媒体学习和多模态学习两个概念。朱永生( 2008) 以国外多元读写研究为例探讨了多模态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认为我们急需改变传统办学理念,以“建构主义”取代传统的“训导主义”。王■( 2010) 分析了多媒体环境下英语写作多模态模式的构建;谢竞贤、董剑桥( 2010) 论证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多模态互动模式的构建和效果。但这些研究以主观性较强的理论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不多。随着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传统习惯中认为是副语言的图像、颜色和动作等符号在现代社会交流中已不再处于辅助位置,而是与语言符号一起共同参与意义构建。多模态语篇语式复杂多样,涉及诸如图像、声音、色彩、排版和构图等多种表达意义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还为师生互动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奠定了基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下的课堂教学基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国际化背景,教师以多模态方式向学生呈现教学意图。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

多模态话语分析从皮尔斯等人的符号学中吸取了媒介、对象、解释三位一体等理念,但其主要理论基础还是Holliday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Holliday 1978, 1985/1994; Holliday & Math Essen 2004)。具体地说,多模态话语分析从系统功能语言学那里接受了语言是社会符号和意识潜势的观点,认为语言以外的其他符号系统也是意义的源泉;接受了系统理论,认为多模态话语本身也具有系统性;接受了纯理功能假说,认为多模态话语与只包含语言符号的话语一样,也具有多功能性,即同时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接受了语域理论,认为语境因素和多模态话语的意义解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此可见,多模态话语分析深受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符号学的影响。

二、多模态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的意义

为了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语言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多模态的教学理论主张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方式、多种教学内容和多种教学环境来参与教学。多模态教学方法是通过多种模态、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沟通和交际的。多种模态的教学方式拥有着单一模态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大学生多元读写能力和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化、交际多模态化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媒体,而且很多都已应用到教学中。如网上提交作业、网络授课、PPT展示、模拟谈判、外文歌曲大赛等等。人们用于交际的手段不再局限于单一模态进行,由面对面的语言交际逐渐转化为应用网络、电话、聊天工具、PPT、音响等。这样不仅打破传统教学方式近距离的限制,还让人们学会了应用现代的多媒体,同时又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语课堂上PPT的普遍使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音频、图片、声音等多种方式和多种模态的社会符号进行交际的。因此,使用多模态的教学方式是文化多元化、交际多模态化和信息技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教师意在将课堂建立成视觉的、听觉的、书面的、口头的、模拟的和动态的相互交叉的符号空间。而有些教师现代教育意识薄弱,教学手段单一,方法陈旧,教学水平需要提高。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逐步进入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有些教师对网络技术缺乏,有恐惧心理。我们可以算一下,如果一个英语教师教一个班级30人的课,一个专业至少2个班,能立足在大学校园里的教授大都教过无数届的学生,可见,如果方法没有改变甚至是低质量的教学,教授的学生及学生以后的学生,可能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要加强大学教师对多模态教学的掌握。多模态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应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还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它是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树立和培养大学生多模态读写意识和能力的需要

当今,全球区域一体化、多元化、技术化,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多元识读意识,培养学生多元读写能力。大学英语课堂要进行多模态教学,在课堂上或者课下,提供和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学生体验和学习多模态交际的方法,使学生能在多模态环境下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读写能力,从而适应急剧的社会变化,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新媒体时代的英语教学

1.教师的多模态教学

教师多模态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特定环境下,通过多模态多模态去获取、传递和接收信息。教师通过对模态的选择和应用来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手段、环境等,学生利用感官来获取、认知和传递信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多种模态的教学手段,如PPT、模拟实验室、网络、图像、文字等手段构成的多模态教学环境,给学生创造了多模态认知和感知的条件。现如今,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听觉和视觉为主、触觉和嗅觉等其他模态为辅。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选择所需模态。教师多模态教学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几个方面:(1)教师使用多模态的教学工具。教师要学会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如网络、语音教室、模拟谈判室、录像、摄影等。教学工具的多模态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使所讲授的知识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2)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态,如网络、口头、PPT、黑板板书、视频、实物等。以《商务英语谈判》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大家去商务谈判模拟实验室,采用分成小组、组织模拟谈判的方法进行模拟谈判。同学们自己查找案例,草拟谈判对话,以书面呈现传阅给班级同学,经互相修改,最后以模拟谈判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上这不仅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同时又应用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3)教学内容的多模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如模拟谈判、写作比赛、朗诵、听录音、看视频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培养学生多元识读的能力。以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作者以演讲的形式呈现,或分小组表演经典话剧等;(4)教学环境的多模态。教师要利用现有的环境和创造的环境,如声音、天气、教室装饰、个人着装、站姿、空间等。在课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选择相关的服饰,着装得体,站姿优雅。一方面,对教师而言,多模态话语分析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对他们多模态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2.培养学生多模态学习的能力

多模态学习是指学生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通过网络、口头、声音、动作等方式去接收、分析、理解、传递各类信息的能力。学生多模态学习主要是由教师多模态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两个环节构成的。

(1)突破了传统单一模态学习的局限性。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模态来获取、分析信息并在课堂上分析和交流,教授学生迅速地领悟非语言信息的能力,运用非语言信息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比起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只集中于黑板、粉笔、课本,学习者只能通过文字这一种单一模态去获取信息,未免有局限性,这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而多模态的学习手段不仅可以获得传统教学中所涉及的信息,还可以有对图像、声音、绘画等多模态符号系统的分析,这拓宽了传统学习方式的范围,更能使学生学会用多模态的手段获取信息。

(2)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语篇理解。现代语篇中包含很多多模态符号,这些符号能够生动有效地传递信息,同时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形成互动的效果。学生能够认知各种图片、文字、动作等如何构建成整体的意义;通过模拟谈判、师生问答、实验操作、分组讨论、角色互换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充分体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模态信息的共同表达,培养学生自主处理多模态信息的能力。分析语篇的时候,采用不同模态是为了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分析,构建出完整的语篇信息,更便于理解文章的整体意义。

学生自主学习主要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方法,通过视、听和触觉与网络资源来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制订自己的多模态学习计划,例如:20分钟听英语音频做听写、1个小时做阅读、一个小时练习口语等,使学习内容多模态,更能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资源获取的渠道,学会利用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多模态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语言还能够了解多模态学习的具体意义,并利用这些多模态符号来展现其更深的意义。

3.教学评估的多模态

教学评估是指学校根据一定的教学标准和目标,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并评价其所实现的价值和优缺点并就其改进。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更需要具体而完善的综合教学评估体系来帮助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对学生有一定的教学反馈,从而推动教学发展。

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建立一个多模态的评估体系。评估不能只从单一的方面来考验,比如:语言文字,还要考虑到图片、视频、音频、模拟教室、实验操作、PPT和网络等多种符号元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学生的反映情况。教学评估应从三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对教师的评估可以采取教学领导听课、教师间互相评估、学生评估的方式;评估内容采取多模态,例如多媒体使用情况、教师着装、语言、教学方法等。第二方面,对学生的评估可以以学生的反馈为准。给学生自由的、合理的多模态评估会对教学起到强化的作用。第三方面,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的自我评估。在教学中,支持教师通过教学录像、录音、学生评估来分析教学过程中多模态的应用情况是否合理。教师通过自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更有利于提高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多模态话语分析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乔伊斯等人(2002)认为,教师不是使用一种或两种教学模式(模态)来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模态)来开发教师和学生的潜能。教师掌握和使用教学模式(模态)的能力越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幅度也就越大。(钟志贤,2011)

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多模态:一方面可以弥补单模态教学的不足。另一种模态可以弥补一种模态意义表达的不足,如语言表述不尽意可以添加肢体语言,图画中添加语境等。另一方面强化教学内容。用另一种模态突出部分意义,如口语加重音、书写加黑体或下划线、理论课用PPT画面等。在此基础上,可以吸引注意力。运用语言艺术、音响、图片或动作等表达意义,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抒发情感。一种模态无法充分抒发应有的情感,运用另一种模态则可能表达人际意义,如用照片再现场景、用恰当的语调、语气渲染气氛等。最后,加深教学材料的理解。纯文本往往不能完全说明比较抽象、概括、偏僻、难度特别大的事物、深奥的道理或者结论,而加入图形、表格等可以起到帮助理解的作用。(张德禄,2009)

课堂教学中运用多模态话语可以改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多模态话语符号的整合会产生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合理的多模态共同使用,在意义构建中相互补充,最大化教学效果;二是不协调的多模态共同使用,对意义构建不具有积极作用,甚至会对意义传递具有抵消作用(张琳,2010)。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模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合。

五、结语

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多模态的应用为交际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方式,在教学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同模态之间的相互作用,更能明确地表达语意便于理解。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多模态话语理论为课堂教学模态的选择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环境,获取一定的多模态条件,采用多渠道授课方式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学生也可以采用多模态的学习方法去学习知识与人交际。教师多模态教学、学生多模态学习和教学评估多模态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使师生获得双赢。

参考文献:

[1]侯雁慧.多模态耦合下的商务话语设计[J]. 武汉商学院学报,2014(4):63-66.

[2]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3]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3

[4]钟志贤.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心理学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1(6):30-38

[5]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5-20.

[6]Duncum, P. Visual culture isnt just visual: Multiliteracy, multimodality and meaning [J].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2004 (45) 3.

[7]Bartsch, R. A. & Cobern, K.M.Effectivenes of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in lectures [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03 (41).

[8]张征.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学习态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外语,2013:(151):59-64.

[9]王梅.多模态与多元文化读写能力培养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12(1): 66-70.

[10]黄建清.基于网络的多模态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J].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11):161-162.

[11]张琳.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7):202-204.

[12]杨蕾.新型教学模式在哪里——江西师范大学钟志贤教授访谈[J].中国电化教育,2002(6).

A Study of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YU Ze,HOU Yanhui

(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Dalian 116052,China)

Abstract: Wi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formation-based technology and multimodal communication, a growing number of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come to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multimodality and apply this method in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is no longer confined to a single language, but expanded to a variety of modes including pictures, audio, PPT, network and so on, which help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s in learning and gives the students diversed classroom learning atmosphe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classroom teaching; application

猜你喜欢
应用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