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标杆管理研究综述

2015-09-18 12:54牛宏艳罗希国郝永华
学理论·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校现状

牛宏艳 罗希国 郝永华

摘 要:标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和高校进行管理提升的一项重要工具。综合分析国内外企业和高校标杆管理的运用情况,探索标杆管理的计划准备、数据收集、差距分析、战略设计、实施运用、评估与重新校标等六阶段的实施过程,为我国高校进行标杆管理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关键词:标杆管理;高校;现状;实施流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194-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地区、组织间的竞争愈加激烈,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运作管理等方面依然存在明显差距。解决难题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标杆管理理念,主动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综合相关学者对标杆管理的研究,对高等院校标杆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

一、标杆管理理论基础

(一)标杆管理概述

标杆管理理论是指在行业内选择最佳实践方式为标杆,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自身情况对最佳实践方式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改造。标杆管理被认为是一项改善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佳管理工具,是20世纪90年代大三管理方法之一。标杆管理理论强调组织的自我管理,倡导组织创新与超越,具有较为完整的操作流程。将标杆管理理论应用到高等院校的管理提升中,通过对优秀学校管理指标的识别,分析查找指标差距,进行标杆绩效差距测量,进行竞争力评价与战略设计,最终实现高校自身的提升。

(二)标杆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

标杆管理为高校提供了一种自我评价和改进提升的工具,在高校中运用标杆管理工具,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构建指标体系、分析自身优缺点,查找与其他学校的差距,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标杆管理有助于组织内部卓越文化理念的形成,标杆管理论是一套组织学习的模式,要求知己知彼,要求主动学习,要求结合具体实际实施大胆创新,高校可以借鉴优秀院校的卓越实践,全面推进学习型大学建设,促进院校内涵提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标杆管理理论是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标杆管理在企业中运用较为成熟,而在高校管理中标杆管理运用较少,发展缓慢,总体水平不高。

(一)企业中标杆管理的应用

标杆管理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为了应对市场份额急剧萎缩的情况,美国的施乐公司轰轰烈烈开始了向日本富士施乐、佳能等对手学习,率先提出了标杆管理的理念,开启了标杆管理研究的先河。自施乐公司的学习成功后,其他公司纷纷开始效仿,形成了一股标杆管理的浪潮。据研究表明,在1996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将近90%的企业将标杆管理运用到了日常的管理活动中。

在亚洲,标杆管理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亚洲标杆管理交流中心于1998年成立,我国是20世纪90年代引入的标杆管理理念,其源于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对挪威石油公司的对标,通过对挪威石油公司的学习借鉴,中海油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海信公司、光明集团等也纷纷开始了标杆管理实践。

(二)高校中标杆管理的应用

1.国外高校标杆管理的应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外高校逐步将标杆管理理念运用到高校管理中。1991年,美国开展了一项为期两年的标杆管理实验项目,共150多所高校参与其中。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洲一些高校纷纷开始或局部或全面尝试标杆管理。其中,较多地运用到科研管理、教育质量、行政管理等方面,大大增强了高校的竞争能力。可见,标杆管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采用。

2.我国高校标杆管理的应用。目前,标杆管理方法在我国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和探索阶段。西安科技大学张玉岩采用了标杆管理绩效评价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高校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王峰分析了国外高校运用标杆管理的情况,并就高校在科研管理方面进行标杆管理的流程、注意事项进行了理论分析;赵耀华综述了包含以指标综合评价、以数据包络分析综合评价、以标杆管理综合评价、以平衡积分卡综合评价等五种高校绩效评价方法,分析了其优缺点,并且对相应评价指标的设置提出了建议。建立指标体系方面,也有相关学者将平衡记分卡理论引用到了高校管理与评价中,例如:殷俊明将平衡计分卡运用于民办高校战略绩效的评价中,提出民办高校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途径。

同时,有学者运用标杆管理对高校的局部管理进行了研究。例如,秦立栓提出了基于标杆的高校教师知识工作绩效指标体系,从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科技激励等6个一级指标对教师的知识绩效进行了概括。刘婉颖等人将标杆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实验室,将同一类型实验室进行同业对标,对实验室进行了优化管理,但仅处于宏观指导层面,缺少具体实施。

总结而言,我国高校标杆管理更多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实质性进展不大。局部研究较多,全面研究匮乏,还没有将标杆管理运用到指标体系构建和标杆管理实践提升应用环节。

三、高等院校标杆管理实施流程

参照国内外高校标杆管理的应用研究,可以将标杆管理的实施过程分为计划准备、数据收集、差距分析、战略设计、实施运用、评估与重新校标六阶段。

(一)计划准备阶段

1.组建标杆管理团队。标杆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涉及学校内部改革的过程,所以组建一个强有力的标杆小组十分必要,应由学校相关部门领导负责,确保及时处理工作中产生的问题。

2.明确目标。通过衡量评估,选择标杆管理合作项目组。通过调查、会谈等形式与标杆管理项目组及时沟通,制定数据收集计划。

(二)数据收集阶段

1.明确自身定位。收集自身相关资料,设计调研问卷与访谈大纲,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编制《业务现状调研报告》,拟定高校关键成功因素。并基于学校核心业务分析和战略目标,初步建立指导性强、可落地实施的指标体系。基本包含基本信息、品牌影响、客户满意度、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等一级指标。

2.选择标杆对象。依据本校指标体系,收集国内优秀院校的相关指标,分析查找指标差距,根据年度对标计划,运用平衡计分卡等方法确定年度对标单位。

3.数据收集。按照标杆对象认可的方法和程序开展数据和信息收集,并进行实地考察访问,以更深入地了解标杆对象的最佳实践方式。

(三)差距分析阶段

1.确定绩效差距。将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分类,运用统计分析工具进行对比,明确目前的绩效差距。并根据对比分析的结果及学校的未来发展规划,确定未来的绩效差距。

2.分析结果汇报。向教职员工通报在基本信息、品牌影响、客户满意度、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方面的对标结果。

(四)战略设计阶段

1.明确改进计划。依据标杆管理分析报告,初步提出改进计划。并对关键因素进行再次评估,如计划的重点和难点、经济效益分析、学校竞争力提高的程度。

2.从四个维度进行战略设计。以标杆管理指标体系为抓手进行战略设计。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紧密依托地区及行业,实行产业合作;以人才质量为根本,打造品牌毕业生;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五)实施改进阶段

1.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学校重点发展战略的设计,形成可行性实施方案,向学校职工传达标杆管理实施方案,并根据反馈意见,改进方案。

2.实施与监督。各责任部门根据实施方案执行,标杆管理项目组监督标杆管理的实施进程,检查实施计划可行性。并将实施情况与标杆对象进行反复比较,及时校正。

(六)评估与重新校标阶段

1.效果评估。将实施结果与最初目标进行比较,评价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的有效性。总结标杆管理实施的成效,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对新的情况、新的发现进行进一步分析。

2.重新校标。整理实施过程和结果的相关文件和数据,制成总结报告,完成一次同业对标。然后,重新审视需要改进的新的领域,进入新的标杆管理程序。

2014年,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标杆管理后各方面得到提升。教师基本教学能力方面:通过全员基本教学能力测评与培训,经过督导组和专家组评估,部分教师基本教学能力不足的现状得到很大改善;实践教学能力方面:通过分批次组织教师下厂锻炼以及鼓励教师参加技能竞赛等措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比例由以前的35%提高到了55%,为实施全面实践教学提供了供了师资保障;学生满意度方面:通过对试点专业实施“自主式一体化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显著提高,学生满意度达99%,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满意度提高了30%以上;校企合作方面:加大企业合作力度,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先后与50多家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建立了20多个就业基地。

总结而言,标杆管理是围绕能力提升和实现发展目标,选取一个较自身绩效更好的组织予以学习借鉴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也是组织创新的过程。将其运用到高等教育中,必将对高校竞争力的提升起到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峰.试论标杆管理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2(4).

[2]郑国强,付艳荣,程正中.标杆管理及其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7(1).

[3]李露萍.高等学校标杆管理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4]张玉岩.基于标杆管理的高校竞争力研究——以矿业类大学为例[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7.

[5]赵耀华,韩之俊.高校开展标杆管理的工作程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6]殷俊明,王平心,吴清华.平衡计分卡研究述评[J].经济管理,2005(2).

[7]郑凌莺,胡守忠,唐幼纯.基于BSC和DHP方法的地方高校学科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1(21).

猜你喜欢
高校现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