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型高校校史新模式构建研究

2015-09-18 12:54张爱新牛庆玮万启存
学理论·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构建

张爱新 牛庆玮 万启存

摘 要:高校校史研究中科学引入“和合”理念,打破档案与校史藩篱、消除人文与科技冲突、突破图书、情报与校史各自为政等校史研究“瓶颈”。开创档案与校史融会贯通、科技与人文相辅相成,图、情、档互为一体的校史研究局面,构建和合型高校校史研究新模式,对推进高校校史研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史研究;和合理念;构建;和合共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198-02

大数据时代开启了重大的时代转型,知识化、信息化引起人们生活、工作和思维的重大变革,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校史研究亦不例外。高校校史是高校发展历程的真实承载、高校文化的深厚积淀、高校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对高校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引作用。在知识经济的21世纪,科学引入“和合”理念,积极开展校史研究、深入挖掘校史资源,发挥校史以古鉴今、春风化雨的“反光镜”作用,更好地服务学校和民生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校校史研究现状

近30年来,在党和国家对高校校史研究的重视和无数高等学校校史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史成果汗牛充栋、不胜枚举,校史研究工作硕果累累,在“存史、资政、育人”、服务民生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当今社会“重功利,轻研究”“重形式,轻实效”等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我国高校校史研究虽成绩斐然,但困扰校史研究发展的问题也颇多。

1.纷繁复杂的历史变迁

我国的现代高等教育事业起步于19世纪末,在多灾多难、分崩离析的20世纪得以缓慢发展,许多高校历经封建王朝、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跨越,历经数次合并、搬迁、停办等运动使得许多校史资料遗失或散落于不同的信息保管机构和个人手中,这给校史资料的发掘、搜集、整理、考订、编研等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高校校史研究进展缓慢,校史研究新成果获取较难,高校校史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

2.狭隘的单主体研究模式

受历史因素和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高校校史研究的主体一直局限于高校的校史研究者,学生、社会人士对校史研究关注很少,校史研究参与度不高,校史研究视角也仅限于学校历史,传统一元的单主体研究模式不仅束缚了校史研究的脚步,而且无法融入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之中。建立校史研究者、档案管理者、图书情报学者、大学生、社会热心人士等广泛参与的多元校史研究团队,借助网络、微信、电子媒介等现代化的电子平台传播校史资源,加强校史宣传,引导人们正确看待校史,并主动走进和参与校史研究,发挥校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功能,鼓励人们自觉抵制泛滥的不良社会风气,纠正“功利化”心态和现象,重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迫在眉睫。

3.急功近利的不良文化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给我们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功利化、工具化的文化思潮,这些“重利轻义”的不良思潮严重冲击着人们固守多年的“重义轻利”道德底线,扭曲了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入。高校校史研究工作或多或少也陷入“重功利,轻研究”“重形式,轻实效”的怪圈,校史研究人员缺少做“冷板凳”的耐心,缺失正确看待“门可罗雀”地位的勇气,校史研究多了一些浮躁之气,少了一些踏实之风,部分校史研究者急功近利,难以俯下身子静心研究,校史研究成果多囿于校志、大事记、年鉴等浅层次的校史编研,深层次的校史编研成果少之又少,校史的隐性教育功能和服务民生社会功能大大地削弱,不良校史研究风气亟待纠正。

4.传统单一的研究思维

由于受传统思维习惯的影响,我国许多高等学校的校史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惯于从一个方面或视角看待校史问题,缺乏对史实的全面立体思维,无形中割裂了校史与史学、管理、人文、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的联系,部分校史观点存在偏颇;在处理校史与现代科技的冲突时又缺乏与时俱进的观点,不能很好地实现校史研究中人文与科技因素的融合,现代化的校史宣传平台借助很少,校史电子传播渠道局限于校内局域网,校史研究范围狭窄,深层次思考型的校史编研成果较少。

二、和合理念及对高校校史研究的启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和合理念是我国文化生命最完美最完善的体现形式,是我国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是国家富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基本的思想基础。和合,就词义本身而言,“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合作、融合。和合是实现“和谐”的途径,“和谐”是“和合”的理想实现。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同处于一个“地球村”中,联系更加紧密,“和合”理念在化解矛盾争纷、消除危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为我们的高校校史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指导思想,为推动校史研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们的高校校史研究中,科学借鉴“和合”理念,运用立体思维,通过分析校史与档案、图书、历史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详尽分析史料,化解学科矛盾与冲突,剥去错综复杂的事件表象,看清事件本质,才能纠正偏颇的校史观点,突破档案、校史、图书、社会等学科的藩篱,解决学科研究中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的局面,融汇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神奇的“云”能力,深入挖掘校史资源,开创和合共赢的研究新局面,传承优秀校史文化,发挥校史潜移默化的文化育人功能,抵制错误社会思潮,倡导爱国敬业、踏实奉献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构建和合型高校校史研究新模式

1.构建“三位一体”的和合型研究团队

当前,我国高校校史的研究主体是高等学校校史研究者,社会人士、学生以及其他学科研究者参与很少,校史研究范围也局限于校史的整理、大事记的汇编、年鉴等浅层次的编写,这无疑束缚了校史研究发展的进程。为丰富校史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深化校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校史研究工作中,我们贯穿和弘扬“和合”“求是”精神,注意历史研究与现实需要相结合,吸纳史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律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士、热心校史研究的学生及社会人士,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和合型研究团队,采用比较研究、综合分析、实证分析、学科融合等方法,开展名人专题展、校史知识图片展、校办产业发展史编撰、校史课题研究等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批见解深刻、观点新颖、材料丰富的高质量校史研究成果相继诞生,一支致力于校史研究的骨干队伍形成并逐渐发展壮大,校史研究呈现出薪火传承,日渐兴旺的良好局面。

2.构建双核心和合型校史研究模式

我国高校校史研究经过2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研究重点正逐渐由“梳理性”向“研究性”转变,校史研究逐渐由侧重“编”过渡到“研”,校史研究成果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传统的校史研究模式由于缺乏对校史研究工作的前瞻性认知,校史研究范畴相对封闭,限制了研究人员的探究能力,不利于校史研究“存史、资政、育人”功能的发挥,构建“编”“研”结合、内外结合的双结合校史研究模式势在必行。

校史研究的“编”侧重对校史资料的整理、归纳等总结性工作,涉及“研”的部分相对较少,例如大事记、年鉴、名人传记等的编写;“研”则是在编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资料汇编进行论证、推测,从而编纂出新的研究成果,例如山东大学《奋进的脚步》《武汉大学校史新编》《东南大学史》等。“编”“研”相结合是今后我们校史研究的发展方向,也是开发利用校史资料,挖掘校史潜在价值,发挥校史文化和社会价值的必要途径之一。内外结合则是打破校史研究长期以来囿于校内封闭半封闭研究状态的“试金石”,不仅拓展了校史研究范围和内容,创新了校史研究的固有思路,而且开创了校企联合编研、校内外人士共同参与校史研究、人文与科技、档案与校史融会贯通共谋发展的新局面。

3.开创“四位一体”的校史研究局面

在高校校史研究实践中,我们尝试运用“和合”理念,开创了校史编研、校史课程、大学生校史研究协会、校史课题“四位一体”的校史研究新局面,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2013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周年校庆前期,档案馆全力以赴建立了黄岛校区新校史馆,记录学校产生、发展、壮大的光辉历史和无数先辈浴血奋斗的历程,感化师生校友,增强校友爱国爱校的深厚情感,密切了校友与学校的关系,提高了学校知名度;2014年,我校档案馆成功举办了东方红大型史诗展、档案基础知识图片展、朱亚杰院士展、校办产业发展60周年图片展等校史图片展,出版了《传承跨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3-2013年大事记)《足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办产业发展60周年)两本校史研究著作,传播了优秀的校史文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开设了八个模块的“爱我石大”校史课程,潜移默化之中重塑了师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激起了全校师生“知校”“爱校”“荣校”“兴校”的爱校情感,发挥了校史润物无声的文化育人作用;成立了大学生校史研究协会,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校史研究,了解学校历史,走进学校历史,传承优秀校史文化,让积淀深厚的校史绽放光彩,发挥校史润物无声的教化育人作用;成功立项了“探究“全人教育”视阈下校史文化的定位与研究范式”和“高校校办产业发展规律及校企融合新模式构建研究”两项校史课题,建立了一支业务精湛、学术理论水平高的校史研究团队,发表相关校史学术论文数篇,提升了校史研究水平,校史研究正沿着和合共赢的轨道健康发展。

高校校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大学精神的体现,运用和合型校史研究模式,深入挖掘校史的教化育人和隐性教育功能,帮助全校师生抵御不良社会风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和社会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这也是我们从事校史研究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黄如金.论和合发展力[J].经济管理,2007,29(10):4-15.

[2]黄如金.和合管理的价值观体系[J].经济管理,2006(12):11-22.

[3]蔡先金.和合教育理念与模式[N].光明日报,2009-03-29.

猜你喜欢
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浅析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与构建
创建《数控自动编程》优质核心课程
浅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专业课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