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辅导员工作的思考

2015-09-18 14:32韩志薛慧娜
学理论·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医学生辅导员

韩志 薛慧娜

摘 要:医学院校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会受到来自社会各种风气的影响。在医学生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对培养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辅导员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可以从理论教学、学生管理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231-02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体现为外显于形、内化于心。如何提升辅导员工作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这需要医学院校从课程建设、学生管理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益导向在包括医疗卫生等很多领域被体现出来,医学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准良莠不齐,少数医生受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不良影响,忽视对病人的心理和人文关怀,看重物质,轻视道义,以至成为很多医患冲突产生的重要原因。

从高校层面来看,医学院校也会受到来自社会各种风气的影响。有的学者指出,“拜金主义、钱权交易等各种社会不良思潮还广泛存在并逐渐向高等院校渗透……部分高校教师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师德师风褪变”[1]。浙江师范大学眭依凡教授也认为,“市侩作风指唯利是图的商人意识、态度和行为方式,为一种拜金主义现象。当前大学最典型的市侩作风就是‘学商不分,庸俗功利主义盛行”[2]。“一切向钱看”的想法让部分医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产生厌倦、怀疑,直接冲击了育人效果。笔者所在的单位即是一所医学院校,对我们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未来社会角色是医护人员。然而,受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不良影响,“在一些医院看来,病人已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而是仅仅作为消费的主体和赚钱的机会”[3],因之导致的医患矛盾事件令人心痛。在医学院校的大学生中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起到培本固基、防患未然的作用,意义可谓重大。

就目前情况来看,医学院校针对大学生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渠道,有学者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认识不足”“缺乏科学规划、效果不佳”“形式单一、理论和实践脱节”等[1]。廉政教育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之一,学者们普遍认为,不少高校往往忽略了大学生这一重要对象,重知识、轻道德,重技能、轻道义,认为有的高校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缺乏系统科学的教育规划和工作机制。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廉政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课堂讲授。授课内容教条空洞,不能很好地解释和澄清各种社会不良思潮和腐败现象,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然而,很多高校确实没有足够重视。不仅如此,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应做到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应有效发挥学生管理、社会实践等工作的作用,形成完备的教育体系。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理论课教师、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等,都是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责任人。其中,辅导员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通过思政类课程进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教学,还能将教育渗透到学生管理、社会实践等各方面,构建一套互相衔接的工作体系,整体上提升教育效果。下面,笔者拟从理论教学、学生管理和社会实践等三个方面阐述关于辅导员在工作中开展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充分发挥理论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思政理论课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笔者所在学校除了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思政系列课程外,还根据医学生培养方向,开设《医疗卫生法规》《医学伦理学》等课,这些课程能很好融入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比如,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离不开法律知识的传输;医学伦理学,能有效提升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层次,从较高层面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意识。

作为一名辅导员,笔者担任《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从教学内容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相关文章在教材中占据不少篇幅,如《中国伦理道德的历史变迁》《中国反腐攻坚进行时》等,还有部分文章涉及职业道德的,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重点》等。教师可以设置专题论述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医疗卫生领域很多问题的来源和解决思路;通过对医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宣讲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使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其他教育内容融会贯通。

因此,医学院校应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主阵地”作用,加强对辅导员医学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和素养的培训;加强对课程中涉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编排,做到布局合理、目的明确。比如,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科学方法论、认清现实各种错误思潮和腐败现象;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培养医学生正确的荣辱观和法律意识;通过《医疗卫生法规》《医学伦理学》,将学生培养成具备珍爱生命、尊重病患、遵纪守法、自觉履行医学行业神圣使命的优秀人才。

(二)重视学生管理在道德文化形成中的作用

学生管理涉及面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力抓手,在道德教育文化形成中能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辅导员在医学生管理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深入结合,通过学生接触到现实生活,深化认识,由感性了解升华至理性认识;通过学生管理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人文关怀”“风清气正”对医学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并在历练中坚定“做好人”的信念。

从辅导员层面来看,日常工作涉及奖助学金和荣誉评审、班干培养、班级经费使用、党员发展、实习单位分配、就业帮扶和推荐等。辅导员要能在上述工作中融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如,评奖评优要坚持既定标准,让刻苦学习、学有所得的学生得到机会,始终做到公平公正,坚决拒绝学生不正当请求,促进良好职业道德文化和学风的形成,通过对医学职业道德精神的追求,在学生管理中处处体现,形成文化,从而深入、广泛、久远地影响学生。

医学院校的学生工作应高度重视学生管理对职业道德教育文化形成的重要作用。首先,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力度,使其全面深入了解党和国家关于学生工作和医疗卫生行业的政策,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其次,加强全体医学生职业道德意识、法制意识的培养,养成公正无私地处理关乎切身利益事情的习惯;第三,加强学生管理制度的完善,勤于找漏洞、补缺口,让有投机心理的人无机可乘;最后,发挥全体师生的监督作用,让一切涉及学生利益的工作展现在阳光之下,经得起考验。

(三)把社会实践变成道德意识培养的“试验田”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其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对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育形式进行了批评,他指出:“向人灌输大量肤浅的知识,不出差错地背诵大量教科书,是绝对不可能提高人的智力水平的。”他认为纯灌输是没有成效的,需要“代之以勤劳的教育,让我们的年轻人回到田野和工厂,回到他们今天不惜任何代价逃避的辛勤开拓事业”[6]。就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来看,仅凭说教显然不够。社会实践能为医学生验证知识提供重要平台,是医学生了解社会和工作领域、锻炼自身的有效途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加深大学生对现实社会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认识”[5]应是多数学者共识。

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比如:参加“三下乡”志愿活动,利用专业特长,深入基层为群众提供帮扶。让医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就是把他们放进实实在在的环境中历练,可以说,社会实践是医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培养的“试验田”。在这块“试验田”里,医学生能如人饮水般了解国情、民情和行情,能让他们看到病人及家属的痛楚,能让医学生在“社会大学”的历练中找出不足,能激发他们学好本领、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感。

辅导员应将社会实践打造成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试验田”,带领医学生全身心投入实践。通过实践,引导他们认识到社会对医疗人才的需求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帮助医学生培养责任意识和职业担当精神;促进他们认清社会中各种真善美和假恶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深化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邹国正.思想政治理论课视角下的大学生廉政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66):37-38.

[2]眭依凡.大学庸俗化批判[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3):32-38.

[3]闫广庆,任家顺,陈洪,周林.现代管理亟需加强人文关怀[J].医院管理论坛,2011(3):10-13.

[4]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戴光年,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85.

[5]王卿华.探索社会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中国职工教育,2014(2):75.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教育医学生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浅谈加强公路行政执法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