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及对青少年的导向作用

2015-09-18 14:32王春华
学理论·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价值导向遵义会议青少年

王春华

摘 要:要完整理解遵义会议的精神内涵,应该把遵义会议看作一个过程,由一系列会议组成,把遵义会议精神理解为“求真务实、独立自主、信仰坚定、民主团结、不怕挫折、敢于决策”的24字精神。面对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中“政治认同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文化自信不足,社会责任缺失”的四大问题,可以充分应用遵义会议精神教育青少年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从而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遵义会议;精神;青少年;价值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246-02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影响深远。遵义会议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深化对遵义会议精神实质的理解,充分利用遵义会议精神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导向教育,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一、遵义会议的精神实质

对于遵义会议精神这一问题,理论界存在多种理解。

1995年1月上旬,在贵阳召开的“纪念遵义会议6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一些与会专家把遵义会议精神解释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艰苦奋斗;民主集中,团结拼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1]2004年“遵义市委遵义会议精神课题组”撰文将遵义会议精神概括为“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主团结、务必求胜”20个字的“五种精神”。2009年6月10日,原遵义市委书记傅传耀在回答媒体提问中说:“‘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主团结,务求必胜的遵义会议精神,是历史留给世界、留给遵义的宝贵财富,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遵义会议都是我们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精神动力。”往后,人们提到遵义会议精神,都认为是“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主团结,务求必胜”的五种精神。

从省外的研究来看,也存在一些不同看法。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学者石仲泉把遵义会议精神内涵表述为:坚定信念,忠诚革命;坚持真理,实事求是;顾全大局,民主团结;独立自主,实现转折。而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的李东朗教授则认为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发扬民主、思想斗争、顾全大局、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可以看出,关于遵义会议精神内涵的研究仍未形成定论,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其实质相差不大。不过,如果这样来归纳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那遵义会议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的区别又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还是在于怎样全面、准确而又与时俱进地理解遵义会议精神。

要准确全面地概括遵义会议精神,首先要准确界定遵义会议。笔者认为,必须从广义上来理解和界定遵义会议,即要从动态过程来理解遵义会议,它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首先是1934年12月12日召开的通道会议,着重讨论了红军战略转移的方向问题,为黎平会议和以后的遵义会议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是红军转折胜利的起点。其次是1934年12月18日召开的黎平会议,主要讨论了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观点,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否定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战略方针,使中国革命开始重新走上正确道路。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不再听从共产国际的盲目指挥,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第一次尝试,锻炼了中国共产党独立思考的能力,坚定了红军革命的信心。再次是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召开的猴场会议,审议了黎平会议的决定,做出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基本上结束了“三人团”的军事指挥权,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中枢,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奠定了重要基础。

上述三次会议,是遵义会议实现伟大转折的酝酿准备阶段,有了三次会议在组织上、思想上的充分准备,才有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

当然,广义上理解的遵义会议也不是到遵义会议召开后就结束了,它还有一个延续展开和不断完善的过程。1935年2月5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扎西境内先后召开数次会议,史称扎西会议。就会议内容而言,其实质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最终结束。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具体分工和遵义会议决议的正式成文等内容,都是在这次会议上最后完成的。之后于3月12日召开的苟坝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为首的三人团,完成了遵义会议改变党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工作,使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更加稳固,最终实现重大转折。

从酝酿准备阶段(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到遵义会议,再到延续展开完善(扎西会议、苟坝会议)这三个阶段,完成了我党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只有把三个阶段的会议看作是一个相互连贯的动态过程,看作是一个开始准备-转折-延续展开完善的发展过程,才能准确完整地认识和理解遵义会议的真正内涵。

从广义的遵义会议来看,遵义会议精神体现了党和红军在面对生死的关键时刻,坚持发扬民主,党政军紧密团结,求真务实,独立自主地分析总结几次反“围剿”的经验与教训,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大胆做出决策,确定和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指导思想,最终实现红军胜利会师。这也体现了党在恶劣环境下,依然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党的领导集体依然沉着冷静,大胆决策、追求真理又结合实际的务实的精神。

因此,“求真务实、独立自主、信仰坚定、民主团结、不怕挫折、敢于决策”这24个字深刻体现了遵义会议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党和红军在生死转折时刻的精神状态和睿智。

二、遵义会议精神对青少年的价值导向

青少年作为党和国家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任务,他们的思想却处在一个单纯、敏感、脆弱而易变、可塑性极强的特殊阶段,需要对其进行有力引导。而遵义会议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可以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也是遵义会议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新时代光辉的现实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经济持续深入发展,世界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加上当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期,我国青少年对传统理想信念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弱化。由此,不可避免带来了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四大问题:政治认同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文化自信不足,社会责任缺失。在一份1 000名大学生的调查报告中,在问到2010年10月20日深夜,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伤农村人张妙,因其抄车牌号,故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后被法院判处死刑,你如何看待药家鑫事件时,45.7%的学生认为这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缺乏法律意识和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以及“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18.9%的认为是“家庭教育的缺陷”,17.3%的学生认为“药家鑫事件固然可悲,但社会大环境也得负一定的责任”,但同时也有18.1%的学生认为“这是一起无人性的杀人狂事件”[2]。

在此情况下,需要充分利用遵义会议展览馆的活教材作用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充分发挥遵义会议精神对青少年的价值导向作用。

第一,借助遵义会议的历史材料与现存物质载体,在青少年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始终坚持理想信念,在共产主义信仰精神鼓舞下,战胜重重困难,实现重大转折,取得红军会师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秉承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遵义会议取得胜利转折的关键,将永远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经过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实现中国梦,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第二,利用遵义会议精神教育青少年,培养青少年不怕困难,正确面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提高抗挫折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当代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不断下降。在1 000名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当谈到是否有过自杀念头时,大多数学生还是乐观对待生命的,67.3%的学生回答“从来没有”,有25%的学生回答“偶尔有”,5.8%的回答“有过多次”,也就是说其中有自杀念头的学生达到了30.8%。对于大学生自杀的看法,43.7%的学生认为是“藐视生命,对生命的不尊重”“是自身怯弱,不敢面对现实的表现”,同时有27.1%的人认为“是对父母的不负责”并“坚决反对这种做法”,有9.9%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生活本身就无奈和不公平”,也有4.2%的学生认为“感到害怕,自己在烦恼的时候也想到死”[2]。

近年来,媒体多次报道富士康集团(中国)发生员工跳楼事件。一方面,要痛批富士康的管理制度过于苛刻,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惊叹国人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差。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并不是个案,类似的事件在其他地方也时有发生,更应引起高度警觉。当年,先辈们在长征途中,任何困难都消磨不了他们的坚强意志,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强大斗志。所以,要运用正确的渠道和方式,大力宣传遵义会议精神,尤其要宣扬红军当年在面对各种困难的情况下,党的领导人顶住重重压力,不怕挫折,敢于决策,最终迎来胜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第三,可以利用遵义会议精神教育青少年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给我国青少年的思想带来了巨大冲击,导致部分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甚至出现了“三观尽毁”的不良现象。在一项1 000名大学生的样本调查中,问到“你怎么看待汶川大地震时四川教师范美忠(被媒体称为“范跑跑”)危急时刻不管学生只顾自己逃命的行为”时,“42.9%的大学生认为不应该,因为他是教师,有社会职责和责任,而37.5%的认为情有可原,这是生命的本能,其中19.6%的大学生认为无可厚非,他有保护自己生命的权利”[2]。由此看出,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为:更为容易受到现实的影响,在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上,一定程度上开始倾向于功利化、自我中心化。

同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非同步性,使社会主义道德水平出现了一定程度滑坡,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比如,大学生就业难、政府腐败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导致部分青少年极易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产生悲观情绪,严重时可能酿成悲剧。在此情况下,应用遵义会议精神,加强青少年的价值导向教育,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培养身心健康、信念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沈言实.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纪念遵义会议60周年理论研讨会综述[N].贵州日报,1995-01-22.

[2]唐占应,等.基于“三维角度”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状况的调查[J].西江月,2014(5):167-169.

[3]赵连俊,等.自杀死亡1 839例流行学前瞻性研究报告[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3(3):101.

猜你喜欢
价值导向遵义会议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朱德在遵义会议前后
遵义会议前后的周恩来
基于价值链导向的会展旅游产业链提升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价值导向分析
简析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琅琊榜》浅评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