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死了引发的科学探究

2015-09-18 09:28劳留晴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好奇兴趣探究

劳留晴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探究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方法”。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途径。通过带孩子们去参观种植园而引起的话题“菜死了”是幼儿的兴趣,幼儿已有经验和好奇、好问、好探究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好奇;好问;好探究;兴趣;已有经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115-001

关于“菜死了”这一话题,是我带幼儿们去参观种植园而引起的。

幼儿们一进入种植园,就被里边各种各样的蔬菜吸引了。他们兴奋地说着各种蔬菜的名字,不时这里看看,那里摸摸,有时还凑上前去用鼻子嗅嗅。

几个幼儿在辣椒边上争论着:

“快看!毛豆叶子上有好多小洞洞。”

“毛豆生病了。”

“不对。这些小洞洞是虫子咬的。”

“你看,我捉到了一只虫子。这些小洞洞肯定就是它咬的。”

“你们看,这株西红柿死了。”

“不是死了,是蔫了。”

“蔫了就是死了。”

“这株西红柿还没有死。你看,这里还是活的。”

“哪里还有活的?”

“这里。我爸爸说,里边干了才是死了。这里是湿的,就是没有死。”

“一定是死了,要不放到这里干什么?”

“我知道了:这一株西红柿的叶子已经死了,因为它的叶子已经蔫了;但是它的茎还没有死,因为这里边还没有干。”

“它这么说,它既是死的又是活的?”

“它是有点死了。”

幼儿们对蔬菜是在什么时候死的问题很感兴趣。“你看,这里有一个掉到地上的西红柿。我想它也死了。”

“它还是活的。它里边有水。”

“它没在树上就是死了。”

“是活的。烂了才是死了。”

“这个西红柿还可以吃的,没有烂。”

“如果你吃它,你就是在吃活的东西。”

一、关注幼儿的兴趣

《指南》指出,“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当我们以一颗童心亲近幼儿,关注幼儿的关注、理解幼儿的理解时,我们会发现每个幼儿对周围生活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一株西红柿是“死”还是“活”,即使让一个生物学专业的大学生回答,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让人感到吃惊的是,幼儿们居然能如此富有哲理地讨论这个不容易解答的问题,让成人感到不可思议:蔫了就是死了、黄了就是死了、没有在地里就是死了、干了就是死了、腐烂了就是死了、掉到地上就是死了、没在树上就是死了、烂了就是死了……

二、把握幼儿的已有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意到了善于发现、乐于发现的幼儿对于科学活动有着更多的热情和更强的持久性。但是,这类幼儿仍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幼儿善于发现,但探究不够深入,有的幼儿不够敏感,但探究深入持久;有的幼儿每次都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有的幼儿只能追随他人的脚步。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常常依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当他们的思维没有受到限制时,他们会创造出自己的“理论”,例如:“是活的。烂了才是死了。”“这个西红柿还可以吃的,没有烂。”“如果你吃它,你就是在吃活的东西。”幼儿的“理论”是非正式的直觉“理论”,开始非常简单,以后逐渐复杂。幼儿的“理论”虽然不如科学理论那么精确和连贯,却与科学理论有相似之处,都需要经受检验和修正。幼儿通过自己已有的一些经验而延伸出了孩子们的理论知识。通过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引发了幼儿深入探究的愿望,从中幼儿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

三、引导幼儿的好奇、好问和好探究的心理

幼儿的好奇、好问和好探究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好奇”主要表现在喜欢接触大自然和新鲜事物。喜欢到户外游戏,到大自然中去,并常常为周围的事物所吸引,驻足观看。刚刚发芽的小树、刚刚长出的小草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不知名的小虫子会让孩子观察半天、问这问那……在关于“菜死了”这个话题中,孩子们都深深地扎进了种植园地中细细地观察每一株植物的生长情况,对于他们所看到的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他们好奇“辣椒叶上的许多小洞洞”,好奇“番茄树有多高”,好奇“这株西红柿是死还是活” ……

“好问”的幼儿常常会对自己接触到和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突出有关的问题:蜗牛有嘴吗,蜗牛有脚吗,蜗牛喜欢吃什么……这些问题不都正好体现出了孩子们的好问吗?在关于“菜死了”这个话题中,孩子们提出了许许多多五花八门的问题,幼儿们对蔬菜是在什么时候死的问题很感兴趣。有的说,蔫了就是死了:有的说,黄了就是死了;有的说,没有在地里就是死了;有的说,干了才是死了;还有的说,腐烂才是死了……孩子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他们跑来问我,对于提出的问题,我也不能正确的回答,只能与孩子们说我们回去查查资料吧!作为教师,支持孩子们的提问,耐心、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提问,记录下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引导幼儿用适宜的方法解决问题。“刨根问底”是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究倾向的表现,教师要予以支持和鼓励,并创造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目标达成。

“好探究”表现在当看到新奇的事物、发现有趣的现象时,感到兴奋,乐在其中,而且有交流的愿望和冲动。动手探究式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找到问题答案的必由之路。好奇、好问是幼儿探究的动力和前提,而动手操作才是幼儿探究的真正开始。当幼儿好奇地摆弄物体,探索物体和材料,试图通过各种动手动脑的方式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时,正是幼儿“好探究”的表现。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为幼儿在探究的形式、探究材料、探究时空上提供各种帮助,以促使幼儿不断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孩子们要在探究中充分参与猜想、假设、验证的过程,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发展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讨论对于幼儿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幼儿在与他人的对话过程中不仅影响了他人,也受他人的影响:“这一株西红柿的叶子已经死了,因为它的叶子已经蔫了;但是它的茎还没死,因为这里边还没干。”“这么说,它既是死的又是活的?”“它是有点死了。”这一类问题的讨论使幼儿产生了认知的冲突,也使得幼儿迫切的想要获得答案,谁是正确的?他们就会寻找不同的探究方法去解决自己产生的问题,寻找资料,寻求大人获得答案等等。

幼儿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或者说他们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是工作和游戏的重要动力。当幼儿感到好奇,想了解世界时,他们会提出问题、探究事物,并会更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世界。

参考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猜你喜欢
好奇兴趣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