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任期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5-09-23 07:051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4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北京10009北京华颂会计师事务所北京10001
商业会计 2015年1期
关键词:审计师任期会计师

(1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4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北京10009 北京华颂会计师事务所北京10001)

一、引言

我国财政部在2008年5月颁布了内部控制框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自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2012年开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而在2009-2011年这段期间,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是自愿的。由于内部控制缺陷属于负面信息,这类信息的披露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很多企业缺乏披露该信息的动机。在学术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成为此类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我国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2009年至2011年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样本,分析审计任期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以及其他影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因素。

萨班斯法案执行之后,美国的研究表明审计质量、审计师变更等因素会影响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Zhang等(2007)认为审计师独立性越强,公司被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大,那些刚刚经历审计师变更的公司更容易被发现内部控制缺陷。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Yan(2007)检验了重大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师变更之间的联系,检验发现:已经发现(或预期)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更容易发生审计师主动辞职现象;已经收到(或预期收到)负面内部控制审核意见的公司更容易发生主动解聘审计师的现象;但主动解聘审计师的公司之后获得负面审核意见的可能性越大,说明公司无法通过更换审计师来购买审计意见;当前任审计师因为重大内部控制缺陷而辞职后,“四大”相比其他事务所更不可能成为其后任审计师。Doyle(2007)的研究认为,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诉讼风险更大,因此他们更加有动力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以避免高额的诉讼费用。审计师变更是影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一个因素。当公司内部控制出现缺陷时,田高良等(2010)认为管理层为了推卸责任往往把错误归咎于审计师没有认真履行其审计财务报告的责任,并且通过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向股东和市场传递改进内部控制的决心,因此审计师变更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存在正相关关系。

上述研究从审计质量和审计师变更的角度探讨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但是从审计任期的角度研究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文献还很少。安然事件以后,美国监管部门一方面拆分了会计公司的审计业务与咨询业务,另一方面要求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以避免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日久生情导致的审计失败。然而关于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并无定论,审计任期对审计质量影响的观点存在分歧。

陈信元、夏立军(2006)以中国证券市场2000年至2002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研究,审计任期最长为18年,平均任期相对较短,主要集中在8年以下,3年以下的密度最大,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聘用会计师事务所并不稳定,更换较为频繁,可能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审计任期与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呈正U型关系,即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呈倒U型关系。由于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具有相关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会影响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的能力,因而审计任期可能会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审计次数的不断增加,注册会计师能够更加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流程和特点,尤其是内部控制系统、所采取的会计政策等。通过采取有效的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降低内控风险,从而使得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发现的可能性更高并且能够容易被披露出来。另一方面,与客户保持长期的业务关系会导致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形成亲密的关系,从而降低审计独立性。换句话说,审计质量由于审计师与客户可能存在的这种亲密关系,会随着审计任期的增加而降低,更会导致审计师对上市公司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形成思维定势,审计任期长反而会降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所以,审计任期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之间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呈现正相关或者是负相关。

因此假设:随着审计任期的增加,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概率是先增加然后再降低。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09年至201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A股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下载、阅读与整理,从而为本文取得了被解释变量的具体数据。本文解释变量审计任期的数据则是从万德WIND数据库下载并进行手工处理、整理而得。而相关控制变量的数据则分别来自于国泰君安CSMAR数据库、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以及巨潮信息网站,其中审计意见类型及财务重述的数据则根据WIND数据库下载的上市公司披露的2009年至2011年年报手工整理而得。在数据筛选处理时,第一,剔除了数据资料不全和异常数据的公司。第二,剔除当年度新上市的公司。主要是由于新上市的公司经营状况还处于不稳定状态,而且新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本文研究已经剔除了当年新上市的公司,因此审计任期为一年时,意味着上市公司当年变更了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观察2009-2011年的全部公司样本数据,发现审计任期为1年的公司所占比例最多,为13%,并且事务所任期为2年和3年的占到11.5%和10.5%,这说明在事务所任期的前三年更换比较频繁。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我国不成熟的审计市场下产生的审计意见购买或者不正当低价竞争行为。

(二)研究变量的界定

1.被解释变量的界定。虽然我国于2010年正式实施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但是内部控制缺陷并没有规定一个明确的判定标准,因此本文借鉴王慧芳(2011)的研究成果,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财务报告内控缺陷和公司内控缺陷两种。公司是否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了相应的内控缺陷(ICD)将作为本文研究的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的界定。本文选取2009年至2011年深圳A股的上市公司审计任期的数据作为本文的解释变量。若IPO审计的年份作为审计任期的第一年,以后如果未发生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那么审计任期按年累加;以后发生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那么我们把变更当年作为新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第一年。如果发生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则将合并前后的会计师事务所任期累加计算。

3.控制变量的界定。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SIZE)、事务所规模(BIG4)、财务重述(RES)、兼并与重组(AR)、审计意见类型(OPIN)、投资报酬率(IA)、是否被 ST(ST)、实际控股人(COR)、内部控制鉴证报告(JZ)。

表1 变量定义

(三)研究模型

本文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如下:

ICDt=β0+β1TENTUREi+β2SIZEt+β3BIG4t+β4RESi+β5ARi+β6OPINt+β7STi+β8IAi+β9CORi+β10JZi+ε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表2 变量的描述性分析(N=1 371)

表2的描述性统计反映出我国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审计任期及相关因素的现状。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披露内控缺陷的比例较低。上市公司审计任期最高任期为19年,最低任期为1年,均值为6.69年,差别较大。BIG4的均值是0.05,说明聘请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较低。实际控制人COR的均值为0.63,说明样本中63%的企业为国有控制。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JZ)的均值为0.09,比例较低。

(二)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表3可以看出,在1-3年时,审计任期与内控缺陷披露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但是从第4年开始至第6年,审计任期与内控缺陷披露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后年度为不显著正相关关系。这很可能就是由于1-3年内还属于相互了解的期间,注册会计师还对被审计公司不很熟悉。但是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审计次数的不断增加,注册会计师能够更加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流程和特点,从而使得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发现的可能性更高并且能够容易被披露出来,从而在4-6年之间的审计任期会更容易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从第7年开始,审计任期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关系又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关系密切,审慎性降低,另一方面审计师可能会担心外界对其审计质量的质疑,即自己审计多年的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缺陷,审计师具有难以推卸的责任,因而与被审计单位一起缄口。这一结果也符合审计质量与审计任期之间的关系,并支持了5年应进行审计师轮换的规定。

表3 内部控制缺陷回归系数表(N=1 371)

控制变量中,在审计任期的大部分阶段,公司规模、财务重述、审计意见类型、事务所规模与内部控制缺陷均显著相关。

(三)进一步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审计任期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程度,将内部控制缺陷按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和财务报告内控缺陷进行分类,并对其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在审计任期的最初3年,财务报告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任期二者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主要原因应该归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更容易被发现。公司的内部审计往往有能力查出会计处理中的问题,然后对其进行改正。在整个审计任期的各个阶段,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任期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往往会模糊不清。公司总是回避承认公司内控层面存在的实质性问题,而用一些空话阐述公司内控层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导致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审计任期并不显著相关。

五、结论与局限

本文研究了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和审计任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任期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呈现阶段性特征。审计任期在4-6年时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显著正相关,而在其他任期阶段的相关性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符合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关系的验证,即在审计最初几年,由于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经营特点不熟悉,审计质量并不高,因而在这一阶段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比例很低。随着审计任期的增加,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加深,审计质量提高,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增加,并有可能促使被审计单位进行披露。但是审计任期超过一定的年限(5年或6年),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审计师的审慎程度降低,审计质量在下降,因而也不太可能要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本文的结果既检验了审计任期与内部控制缺陷的关系,弥补了此类研究的空白,又为审计轮换制度提供了经验证据。

本文的局限性在于,由于在阅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时,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财务报告内控缺陷和公司内控缺陷分类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被解释变量内部控制缺陷数据统计的误差,从而统计出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猜你喜欢
审计师任期会计师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中小学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内部审计问题探析
审计师轮换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如何理解党的基层组织任期“新规”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