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广电+”和广电媒体未来转型发展

2015-10-10 00:05吕岩梅董潇潇
声屏世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广电互联网+

吕岩梅+董潇潇

编者按: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至此“互联网+”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在“互联网+”战略下,广电产业发展将面临着新的变化与机遇。通过“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广电媒体应该科学运用先进传播技术,增强信息生产和服务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广电+”是广电媒体“互联网+”的升级与跨越,在“广电+”的阶段,广电媒体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几种形态。这些形态是广电媒体在推进自身转型,加快实现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生动实践,它昭示着广电媒体一直以来都积极有效应对,追随着时代洪流前行。

摘要:2015年,“互联网+”成为社会热词,传媒领域在融合发展和升级转型中获得强力推动。广电媒体在“互联网+”的热潮中,也受到一次全面的、深刻的洗礼,将会产生深入细胞的激变,“广电+”也随之兴起。广电媒体在“互联网+”和“广电+”的推进下将不断与时俱进,更加“智慧”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更加忠实地履行主流媒体的职责,担当主流媒体的使命。

关键词:互联网+ 广电+ 转型发展

2015年,“互联网+”因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而热度传播,正在成为这个时代一个重要的机会和使命,传媒领域正在大步迈进的融合发展和升级转型再次获得强力推动。具体到广电媒体,“互联网+”正在让这个行业受到一次全面洗礼,并带来媒体深入细胞的激变,“广电+”随之兴起。2015年5月28日,在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成立一周年座谈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讲话中明确提出,“要着力实施‘电视+行动”。在这里,让我们思考“互联网+”“广电+”和广电媒体未来转型发展。

从媒体研究视角分析“互联网+”几个关键词

什么是“互联网+”?它至少应该具有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技术意义。各行各业把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通用技术或生产手段,运用到经济社会活动各个方面,使之转化为或产生出新的生产力。二是基础设施意义。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实现深度融合,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和生产力,形成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在这个层面上,互联网成为“最佳合伙人”,融入各个行业,帮助实体经济将产业链拉长,进而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三是精神意义。互联网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引领社会观念、经营理念全面更新,使其更趋人性化、民主性和创新性,这是更高级的“互联网+”。

这三个层面的意义相互叠加,形成当前风起云涌的“互联网+”。从媒体研究的视角,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词来认识“互联网+”。

打破。“互联网+”具有摧枯拉朽的实力,无论“+”号后面是任何行业,都意味着这个行业的一种创新和变革,一种既有利益格局的打破。小米创造了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与“米粉”互动、共同研发和营销新产品的模式,成就了小米的规模大军,也打破了传统手机厂商的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苹果创造了智能手机用户新体验,凭借一个iOS操作系统就可以连通网上网下,聚合全球资源,一举打破一直由手机运营商主导的世界移动通信格局。手机制造商华丽逆袭成为市场的操盘手,并成功跨界多行多业。还有微信对短信、电商对实体店、网络视频对传统电视的“OTT”,都是一种打破。

创新。打破的同时便是重构和创新,“互联网+”让互联网上的虚拟经济走到线下接上地气,让实体经济从线下接入线上,两者奇妙融合、彼此促进,生发出千姿百态的创新。如互联网+城市管理打造智慧城市;互联网+零售业+银行相关业务,派生出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网络众筹等业务集群;互联网+教育,衍生出丰富广阔的在线教育新领域,促进教育公平;互联网+医疗,可以建立更加合理的健康管理体系,突破疾病诊断难题……这是一个不断打破、不断创新生生不息的转型创造过程。

提升。“互联网+”不仅仅是催动创新、带来创业潮,吸聚产业资本大规模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转移,更重要的是,这些创新和资本积聚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将带动各行各业实现全面升级。如“互联网+媒介”就带动媒介服务实现多次转型升级,从桌面互联网时代新闻信息的在线分享,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信息的无处不在、量身推送,再到现在的“媒介+”,媒介的功能逐渐超越原来的局限,演化为一种平台、一种系统,可以提供用户所需要的各种各样服务,媒介的服务属性得到空前放大。

增值。“互联网+”的未来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必将带来价值的巨大增长空间,线上线下结合将会是一个新的超万亿市场。如“互联网+”及其带来的“媒介+”,将使媒介本身变得更加丰富,内容的多次消费和媒介“+”出来的各种服务通过与受众(用户)的反复连接,将不断实现价值增值和累加,并且还可以随时实现金融等价值转化。

信仰。有信仰,一种经济或模式才有灵魂。看看一些成功互联网企业的信仰:苹果公司倡导“产品体验为上”,谷歌公司的宝典是“员工幸福我就幸福了”,亚马逊的理念是做“世界上最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在“互联网+”行动中,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和效能的精神将得到进一步弘扬,这些精神将融入渗透到各行各业,搅动和激发出行业内在的活力和可塑性,推动其取得跨越式发展。

人本。互联网也好,“互联网+”也好,其终极的价值追求还是向“人”本身的回归。“网络面前,人人平等”本是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性。无论草根精英,无论大众小群,无论优势弱小,互联网总是“满足需求不问出身”“服务追着用户跑”。“人”是互联网以及各行各业服务的主体,也是创新创造的主体,是发展的原动力。互联网的兴起重新唤醒各行各业的这种人本价值追求,“互联网+”再怎么打破重构、翻云覆雨,其本源和目标都是尊重人、体贴人、满足人和发展人。在“互联网+”行动的探索中,更多的人文关怀正在源源不断注入传统产业。

从“互联网+”到“广电+”的升级与跨越

互联网与广电媒体的融合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广电媒体内容的在线化、数字化;二是“互联网+”引出广电媒体向其他行业领域跨界融合;三是由“互联网+”的深入演进衍生出各种强化增值服务的新生业务,即“广电+”。后两个阶段都是其前一个阶段的升级版,而“广电+”的兴起,更显示为一种跨越式的转型。

“广电+”表现出很多不同的形态,并且还有更多更新的形态正在不断演化生成中。目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模式。

广电+社交。近年来,广电媒体积极推进与社交网络平台的对接,打通新兴媒体和传统广电媒体两个用户群,广泛吸引用户,增强平台粘性,不断提升影响力。全国各级广电机构普遍开办了微信、微博、客户端、二维码等业务,许多栏目、节目、频道实现了多屏互动。伴随一些大型直播节目,弹幕、微信红包等新技术、新形态层出不穷。

广电+智能终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WiFi热点的快速布局和智能移动终端的进一步普及,广电媒体正在连通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智能游戏机等,实现传播无缝覆盖。美国卫星广播公司天狼星通过与汽车厂商合作,将所集成的数百个广播频率接进车联网,全美70%的新车都预装了天狼星产品应用,二手车市场用户超过150万。国内央广新媒体正在建设网络音频平台“中国广播Radio.cn”,打造面向移动互联网和车联网的集成播控平台。一些地方广播电台的节目已经进入智能手环等可穿戴产品。

广电+电商。“边看电视边上网购物”已经成为广电新兴增值业务。东方卫视联合天猫打造《极限挑战》节目消费体验新平台,旅游卫视联合淘宝探索旅游节目电商化,陕西广电网络开辟“微商城”,湖北广电开办健康类电商平台等等。广电电商业务纷纷起航,“T2O”(TV to Online,从电视到网络)业务模式遍地开花,广电媒体正在铆足劲增强自身平台盈利能力和持续扩张能力。

广电+实体经济。适应移动互联网及“线上到线下”融合发展趋势,广电媒体积极探索网上网下联动、节目与实体经济结合的崭新业务。湖北台基于经视频道婚恋节目《桃花朵朵开》不仅推出微信公众号“桃花朵朵”,提供在线交友相亲服务,还在线下建立了红娘客服团队、市场运营团队等,开展相亲等线下活动,探索“线上牵线+线下相亲”的“线上到线下”商业化运营。湖南台“芒果TV”推出互联网电视产品线上线下品牌旗舰双店,建立起广电与终端厂商和用户之间的新桥梁。湖南台还充分利用旗下演艺人才资源开发线上线下联动的O2O演艺经济,2015年O2O演唱会将会有上百场。

广电+聚合。在“广电+”时代,内容或产品的聚合价值凸显出来。聚合优化平台生态,聚合吸引用户,聚合产生新的价值空间。以聚合新闻应用为特色的“今日头条”,2013年活跃用户渗透率为11.5%,2014年底这一比例就跃升到31.4%。以聚合音频应用为特色的喜马拉雅FM、荔枝FM、蜻蜓FM、考拉FM等平台取得快速发展。其中蜻蜓FM获得超过3000家电台授权,覆盖1924家国内电台以及境外62个国家1135家电台,聚合了新闻、综艺娱乐、商业财经、公开课、小说等近30个类别的音频内容,并正在吸引资本进入。广电媒体在融合发展中积极汲取“聚合”理念,探索打造各类特色聚合平台。山东台“轻快”移动App打造了细分市场的“聚合电商”平台,为商家提供集聚生态,为用户提供“货比多家”、一站式交易支付整体解决方案,吸引了大批商家进驻,吸聚了大量用户。苏州台“无线苏州”移动App以新闻信息为核心聚合市民生活应用,变成工具型、应用型、商用型平台。你有好内容、好产品,我有好聚合。在这个意义上,“聚合为王”已经成立。

广电+互联网。这是“广电+”推进到一定阶段后媒体融合发展实现的又一个升级和飞越,广电媒体表现出主动拥抱互联网、推进自身互联网化转型的姿态。一些走在改革发展前列的广播电视机构已经开始这一层面的布局。湖南台提出“湖南卫视+互联网”的媒体转型战略,并在大力建构以“芒果TV”为统一平台的互联网生态圈,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创意生态、人才生态、制作生态和内容驱动等多方面的成功对接,以互联网化的经营理念来整合撬动各类资源,延展价值链,扩张赢利空间。上海台成立了互联网节目中心,致力于深度挖掘传统媒体内容资源,打造跨电视与互联网的节目新形态。该中心推出的首档网络综艺节目《百里挑一——女神约吧》,已登陆主要视频网站和自身新媒体平台。该节目由东方卫视婚恋交友节目《百里挑一》延伸而来,深度强化节目的“网生”效果,吸引网民全程参与互动,迈出该台传统IP(知识产权)互联网化的第一步。

展望与畅想

“互联网+”催生了“智慧电商”“智慧工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新型产业形态或服务形态,广电领域也提出“智慧广电”的概念。“智慧”,在这里是围绕服务于“人”这个中心发散的概念,意味着上述各类服务可以聪明地、超前地感知人的所想所需,并便捷地、令人愉悦地满足需求。这是对传统产业或行业的全面改造和提升。在这样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信息及应用无处不在、随时可及的新时代,“互联网+”和“广电+”都在推进广电媒体与时俱进,更加“智慧”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更加忠实地履行主流媒体的职责、担当主流媒体的使命。

随着“互联网+”和“广电+”的深入推进,相信有一天,如今炙手可热的所谓“网络视频”“网络媒体”便不再具有特别的优势,广电媒体将重返传播格局的中心,吸引万众来归。因为届时全社会的企业将无不是互联网企业,全社会的媒体机构将无不是互联网化媒体机构,广电媒体已经通过吸取和融合互联网的理念乃至模式的精华,实现自身转型升级,成长为具有全新竞争地位和服务水平,可以满足公众各类需求的新型主流媒体,在与同行的同台竞争中,将以无可替代的信息安全性、媒体公信力和服务专业水准再次凸显自身竞争优势。

这将是一场鏖战,完胜属于那些具有坚定信念、新人类思维和如火激情的广电人和广电机构。这将是一场巨变,令人兴奋,充满想象,值得期待。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栏目责编:邵满春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广电互联网+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浅论地方高师音乐学专业转型发展与改革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