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极致也电影——透过市场的火爆探究综艺电影的生存发展之道

2015-10-10 00:05陈坦儿
声屏世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综艺创作艺术

□陈坦儿

栏目责编:曾 鸣

在中国电影不断发展以臻成熟的过程中,综艺电影犹如一夜春风般悄无声息地进入电影市场,惊艳亮相,跃身票房黑马。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综艺电影还存在情节设计差强人意、文学剧本缺失、创作周期短、艺术效果欠缺、制作上也不尽精细等问题,但作为一个新型的电影类别,它的出现是对传统电影类别的补充和拓展。从产业和市场的角度看,它顺应了观众的需求,拓展了内容呈现空间和方式,延伸了内容产品的价值及其实现。依循尊重艺术与生俱来的包容性,我们可以从分析其市场成功入手,进而探讨综艺电影自身应该具备的艺术性,从中寻找出有利于中国视听产业发展的经验。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中的综艺电影主要以《爸爸去哪儿》系列和《奔跑吧,兄弟》这两档综艺节目为电视节目走进大银幕的代表。它们为综艺电影创造了票房奇迹,仅《爸爸去哪儿1》上映当天就以近9000 万元的票房,刷新2D 国产片首日票房、单日观影人次、上座率等纪录,最终以6.95亿的总票房夺得春节档2D 电影冠军,打败众多同期电影,高居2014 全年票房榜前列;而《奔跑吧,兄弟》也在票房榜上大放异彩,2015年1月30日电影上映首日报收7900 万元,遥遥领先同时期被看好的好莱坞大片《霍比特人:五军之战》 首日国内票房3100 万元的成绩,累计获得4.21亿元票房。

综艺电影票房火爆的背后,反映的是国民艺术认知与接收的现实,也是国内视听艺术与产业发展必须面对的国情。迎合,是艺术生存之道;引领,是艺术存在的意义。综艺电影的出现及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分析中国视听艺术发展的蓝本。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国内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我国国民生活条件已从温饱到达富裕的层面,休闲娱乐在国民生活中的比例开始扩大。2015年初,中国票房连续两个月超过北美,体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与潜力,说明电影院已然成为我国国民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电影从业人员也逐渐顺应观众需求,越来越多地投入拍摄观众想看的电影。在这种环境下,综艺电影应运而生。

顾名思义,综艺电影就是由综艺节目衍生出来的电影,是以综艺节目内容及其表现形式通过电影呈现方式推向影院观众的一种内容制作和传播行为,大多在其艺术价值不变的情况下,谋求的是外延传播价值的扩散与增值。其实,综艺电影不是今人的创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十年动乱的结束,中国的相声业迅速回归并得以壮大,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就曾经摄制了以《笑》为片名的国内经典相声作品电影,以十个当时脍炙人口的优秀相声作品完整版构成了影片的全部内容,中间以电影的桥段手法进行串联。《笑》体现的是中国电影人对相声艺术的敬意,它记录了当时中国相声艺术发展的巅峰,将相声表演艺术大师的一举一动都凝固成了永恒。今天的综艺电影则将电视真人秀节目从电视机里搬到电影院里播放,它记录的是综艺从业人员的创作成果,体现的是对综艺最高水平的认可。

文化是人类生存状态的总和,艺术作为狭义文化的代表,作为人类生存状态记录的符号,其艺术的成功性自然与其未来史学参考价值成正比。历史上经典的不朽之作,相当一部分都在其诞生时代遭遇了冷遇,却在几十年乃至几个世纪之后大放异彩,就是因为艺术创作者对他们所处的时代付出了严肃的感知与思考。以中国的民间综艺为例,由于千百年来统治者对思想的高压封禁,人们不能直面社会的压抑与痛苦,便想出了让人笑出泪来的喜感反嘲,创造出一种种形喜实悲的艺术手法。这不能不说是对艺术的一种巨大贡献。它的灵巧工妙在于融合了艺术生命的力量,丰富了内容表达的艺术性,完美地实现了艺术诉求的传播。今天,我们以电影的方式再现记录高水平的综艺作品时,就要找到并尊重综艺节目本来的初衷与思考,充分调动电影艺术的手法与元素,去将这一初衷与思考放大,才能让综艺电影既愉悦时人,又能给后人以最直接的触动,让他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今天这个时代人们生存的真实状态。这才是艺术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是综艺电影不至于昙花一现的正道。

综艺电影艺术价值的产生更多是在综艺节目的创作过程中完成的,电视收视的压力无时不在逼迫着电视人不断地创作出受欢迎的作品。今天我们看到太多的流于平庸的努力,并不是过分追求了艺术性,而是完全沦为了市场的奴隶,既不能真实地反应时代现实与时人心态,更不能对其引生思考。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在于符号呈现体的无以伦比,以及符号所代表的思考深度,从这个原则出发,电视作品即使是作为快餐文化的一种,也只有在这两个努力的引领下才能收获巨大的成功,由其衍生出的综艺电影就更应该做到这点。

从当下的真人秀综艺节目来看,一是集中了其他艺术领域成功的符号(比如有号召力的影视明星,他们的形象承载了当代人的审美取向),二是源于当下人们的生存方式中提取归纳提炼出节目构架与环节走势,再集中二者来表现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本身就是一个严肃的过程,这种严肃过程中的艰辛与痛苦恰恰与节目播出时收获的观众认可与笑声成正比。综艺电影是综艺节目在电视传播手法之外的纪录与再现,如果能在创作过程中进一步准确锁定原节目中执行与实现的亮点,充分放大原节目的艺术效果,去除原节目里冲淡主题与感染力的粗枝末节,这样的综艺电影才符合艺术成功的基础。以当下为数不多的综艺电影为例,《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成功了,而《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和《我们约会吧》则失败了。其档期不佳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前者尊重了原节目本身的价值与成功,后者则是从原节目中采取了部分缓解的元素(比如节目中成功的演员)拍摄出与节目流程毫不相干的新编故事。这种既不尊重综艺艺术又不尊重电影故事片创作原则的投机之术,被市场遗弃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最后,综艺电影艺术的突破与发展离不开艺术宽松的土壤。人类对艺术多元化的追求,观众对艺术呈现多元化的接收,体现的是对艺术不断突破与发展的共同目标。前者是执着,后者是宽容中折射出的期待。今天的综艺电影与综艺电视节目在竞争激烈生存压力的态势下,追求节目内容回报价值的最大化是其必然。但艺术就是这样,无论是出于市场逐利的需求,还是出于创作者对作品的偏爱执着,既然入行就要尊重艺术的规律。业内有句俗话:不颠魔不成活。综艺电影,只有在综艺节目内容创作制作环节做到构思极致、实现完美,才能真正收获业内外的认可,回报时代的宽容,也才能为电视节目与电影创作创造输送出自成一派的艺术元素与手法,在电视电影艺术发展史上书写自己浓重的笔墨,成为艺术殿堂中骄傲的一员。

猜你喜欢
综艺创作艺术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的艺术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创作随笔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