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现状的实证分析*
——基于江苏省三市177位农村中小学校长的调查

2015-10-10 06:14常新峰
现代教育技术 2015年12期
关键词:领导力教研校长

康 翠 王 斌 常新峰

(1.江苏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2.江苏大学 财经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现状的实证分析*
——基于江苏省三市177位农村中小学校长的调查

康 翠1王 斌1常新峰2

(1.江苏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2.江苏大学 财经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文章构建了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自评量表,并以江苏省三市177位农村中小学校长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年龄、担任校长年限、最后学历、地域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以担任校长年限7~9年的为最高,且与担任校长年限10年以上的有显著差异;与校长的个人信息技术素养、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信息化教研与评价三个因素显著相关;校长信息化领导个别项目得分普遍偏低,且有较大差异,需进一步加强提升。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实证分析;自评量表

中小学校长是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实践者和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领导者与决策者,他们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和实践直接影响到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和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教学改革,是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有效应用的重要影响因素[1][2]。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在2020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中,明确提到“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并且提出要提升教育信息化领导力[3];2014年12月15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试行)》),为如何提升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提供了方向。自2002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推出《面向管理者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以来,如何测试、评定、衡量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现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4][5][6][7],这对于《标准(试行)》的完善以及《规划》颁布中期的国家更显得很有必要。

一问题的提出

测量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常用的方法是构建一个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问卷和制定量表进行调查。研究者基于不同的视角,构建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8][9][10][11];也有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继而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2][13]。但是,测量与评定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量表还未曾有具体的设计与实施。江苏省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一直排在前列,而农村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水平直接影响到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个合适的量表,并以江苏省三市177位农村中小学校长为研究对象进行验证,同时也对他们的信息化领导力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主要针对三个问题:①农村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现状如何?②农村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水平是否存在人口学变量的显著差异?③农村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在哪些指标上普遍偏低或偏高,或差异显著?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工具

本研究初步把评价指标分为三个维度:个人信息技术素养、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学校信息化教研与评价。其中,个人信息技术素养包括“信息化意识与态度”(6题)、“信息化知识与技能”(5题)和“信息化沟通与协调”(5题)3个二级指标;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包括“信息化愿景规划”(2题)、“信息化资金投入”(2题)、“信息化管理、决策”(4题)和“信息化环境建设”(7题)4个二级指标;学校信息化教研与评价包括“信息化教研”(8题)和“信息化评价”(4题)2个二级指标。每个维度又细分为若干个条目,共43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点里克特量表形式分为:“完全符合”(5分)、“多半符合”(4分)、“一半符合”(3分)、“多半不符合”(2分)、“完全不符合”(1分)。量表包括性别、年龄、担任校长年限、学校所在地区、最后学历等人口学变量。

2 研究程序

借助于教师教育学院开展的“农村中小学校长助力工程”培训项目,本研究对参与培训的江苏省三市(泰州、宿迁、常州)中小学校长采用量表的形式进行调查。两个阶段(2014年5月和11月)共发放量表210份,其中小学校长班发放120份,回收103份,回收率85.8%;有效量表96份,有效率93.2%;初中校长班发放110份,回收90份,回收率81.8%;有效量表81份,有效率92.0%。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农村中小学校长中以男性居多,为女校长的10倍以上;年龄在35岁以上的占87.5%;担任校长年限以0~3年和10年以上的居多,均占1/3左右;校长的最后学历以本科居多,其中少部分为硕士。

表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变量

3 量表的效度与信度分析

本研究分别取量表得分前27%和后27%的两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数据差异极其显著(P<0.01),说明量表的内容效度高,能够很好地测量出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现状。通过对量表的43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KMO和Bartlett的检验系数为0.916,说明量表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三个维度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对自评量表中各二级指标及其所包含的条目进行合理调整,修正后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量表的信度反映了其测量项目在某一维度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修正后的分量表和总量表进行信度分析,发现分量表和总量表的信度均在0.9以上,说明该量表的测量结果非常可靠。

表2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修正量表与各分量表的信度

4 统计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 数据分析与讨论

1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整体水平

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整体得分平均值为152.56,每题平均得分在3.55分以上;各维度平均值分别为56.7、53.69、42.80,各题平均得分为3.50分、3.58分、3.57分——说明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水平达到中等以上。各维度得分以“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为最高,其次是“学校信息化教研与评价”,而“个人信息技术素养”排在第三位,如表3所示。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各维度得分的总和分别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维度在0.01的水平上分别显著相关,说明各维度之间互相影响,如表4所示。

表3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整体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表4 三个维度得分之和的相关分析

2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在三个维度上的描述统计分析

(1)个人信息技术素养

调查显示,中小学校长非常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喜欢尝试新媒体、新技术,能够熟练使用网络信息交流工具,对信息化的交流方式和沟通技巧比较适应;但在信息化沟通与协调方面整体得分不高,有3项得分均在3分以下,且校长之间具有较大差异(SD>1.0)。条目“我能够熟练使用网络信息交流工具如QQ、E-mail、微博、博客、微信等”分别与“我经常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师进行沟通”、“我经常运用信息技术与兄弟院校进行沟通”、“我经常运用信息技术与社会各界进行沟通”、“我经常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沟通”、“我经常运用信息技术与家长进行沟通”五项条目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均显著相关——说明校长个人对网络信息交流工具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到他们与其他人的交流和沟通。另外,《规划》文件已经颁布近5年,但数据显示中小学校长并未深入地进行学习(M=3.22);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中小学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学习也不够深入(M=3.24和M=3.23)。

(2)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调查显示,农村学校有较为明确的信息化发展建设规划。在资金投入方面,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费用绝大部分源于上级拨款,在“是否自行筹备了一定的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方面差异较大(SD=1.271);在信息化环境建设方面,各项得分均在3.5分以下,且学校之间差异也在1分以上,说明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尤其是家校合作平台的建设(M=3.15)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3)学校信息化教研与评价

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的建设是促进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重要的制度保障,能够有效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展开教学和研究。调查显示,中小学大多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研究,而且会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但是,在“激励机制的建设”、“信息化评价标准的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对自身信息化能力自评与互评”方面得分均在3.5分以下,且各学校之间有较大差异(SD>1.0)。

3 年龄与信息化领导力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总体得分呈下降趋势,但年龄与总体得分并无显著相关,如表5所示。

表5 年龄与信息化领导力的相关分析

4 担任校长年限与信息化领导力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校长任职年限的增长,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总体得分在7~9年达到最高值,10年以后开始下降。之后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任职7~9年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水平显著高于10年以上的校长,但与其他任职年限的校长无显著差异。

5 学校所在地区、最后学历与信息化领导力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学校所在的地区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得分并无显著差异,但整体得分以泰州最高,宿迁次之,常州最低;最后学历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得分并无显著差异,但整体得分以硕士最高,本科次之,大专及以下最低。

6 三个地区1 77所学校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聚类分析

按照“个人信息技术素养”、“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学校信息化教研与评价”三个维度的得分差异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以把177所学校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现状分为5种类型。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如表6所示。由表6可知,有4所学校的校长本身个人信息技术素养较高,但是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学校信息化教研与评价水平较低;有约24%的学校校长个人信息技术素养较低、信息化教研与评价水平较低,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于中等水平。

表6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聚类分析

四结论

1 农村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水平总体处于中等以上

江苏省的经济和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投入较多,尤其是“三通两平台”的硬件建设,基本达到了《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要求。同时,江苏省一直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硬件投入和校长培训、师资培训有政策上的倾斜与扶持,这对农村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水平的提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年龄、担任校长年限、最后学历、地域有一定的相关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任职年限7~9年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水平高于其他年限的校长,且与任职10年以上校长有显著差异;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水平呈上升趋势;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水平呈现一定的地域差异。

3 校长信息技术素养、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信息化教研与评价三个因素显著相关

教师的个人信息技术素养显著影响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以及学校的信息化教研与评价。但也存在个人信息技术素养较高,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信息化教研与评价水平较低的情况,这说明个别校长自身尚缺乏相应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经验,未能很好地把个人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升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学校的信息化教研与评价紧密结合起来。另外,还有约1/3的校长个人信息技术素养仍处于较低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自我提升。

4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个别因子得分普遍偏低,且有较大差异

校长的信息化协调与沟通能力、学校家校合作/沟通平台的建设、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对自己的信息化能力进行自评和互评等方面的得分普遍较低,且差异较大,说明校长对信息化领导力的理解、实践与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应该进一步加强。

[1]刘美凤.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4):5-7.

[2]黄荣怀,胡永斌.信息化领导力与学校信息化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12,(5):11-17.

[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OL].

[4]胡小勇,祝智庭,王佑镁,等.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领导力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3):19-22.

[5]孙祯祥.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与模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2):3-7.

[6]孙祯祥,翁家隆.境外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4,(2):27-34.

[7]孙祯祥.境外“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与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2):67-75.

[8]杨蓉,王陆.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估指标体系初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2):47-48.

[9]谢忠新,张际平.基于系统视角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4):73-77.

[10]化方,杨晓宏.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绩效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0,(4):7-10.

[11]许央琳,孙祯祥.基于信息共享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4):40-48.

[12]孙祯祥,郭张燕.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5):72-81.

[13]孙祯祥,唐文华.基于技术变革教育视角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3,(2):46-50

编辑:小西

PositiveAnalysis on ICT LeadershipActuality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Headmasters——Investigation on 177 Rural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Headmasters from Three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KANG Cui1WANG Bin1CHANG Xin-feng2

(1 School of Teachers Education,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Jiangsu,China 212013;2 School of Finance&Economics,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Jiangsu,China 212013)

ICT leadership self-rating scale for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headmasters was constructed in the paper,and was applied in 177 rural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headmasters from three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n that ICT leadership of the headmasters was on moderate above level,and has certain relevance with ICT leadership and age,fixed number of years being headmaster,highest academic degree obtained,region of school being in,respectively.The ICT leadership level was the highest who served as the headmaster for 7-9 years,and at the same time,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7-9 years and more than 10 years serving as the headmaster.The results also shown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relevance among three factors including headmaster’s personal ICT literacy, ICT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and ICT instruction,research and evaluation;and the score of some items wass generally low,and having greater difference between headmasters.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headmasters;ICT leadership;positive analysis;self-rating scale

2015年5月19日

G40-057

A【论文编号】1009—8097(2015)12—0040—06

10.3969/j.issn.1009-8097.2015.12.006

book=45,ebook=46

本文受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带约束的参数和半参数回归模型有偏估计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BK20140521)、江苏大学高级人才项目“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数学教案编制支持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1281250013)资助

康翠,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教师专业发展、教育信息化,邮箱为country001@126.com。

猜你喜欢
领导力教研校长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领导力愿望清单
《领导力21法则》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