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视频标注法促进师范生教学反思的新探索*

2015-10-10 06:14黄予
现代教育技术 2015年12期
关键词:微格师范生可视化

黄予

(广西师范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广西南宁 530023)

泛视频标注法促进师范生教学反思的新探索*

黄予

(广西师范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广西南宁 530023)

运用视频标注法不仅能促进新手教师的教学反思,也是微格教学深入发展的新思路。为贯彻这一思路,文章自主开发了微格教学视频标注系统。该系统把标注内容泛化,形成了问题、提示、学生提问、教学事件的多元化标注,在三个方面获得了融合与创新:以多粒度视频为基础,促进师范生从“微反思”到“宏反思”的跃进;以交互式视频为桥梁,推动师范生从“浅”到“深”层次反思的转变;以资源可视化为支点,为师范生提供多维度课堂观察的视角和多层次的个体反思经验。

泛视频标注;微格教学;教学反思;可视化

引言

2 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反思能力与自我探究能力在教师的能力结构中日益凸显,以“反思型、探究型教师”超越饱受诟病的“经验型教师”已成为国内外教师教育的共同取向[1 ][2 ]。当前,学习时空的多向度扩张使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教学问题,任何刻舟求剑的姿态对教师而言都是无益的,“变”才是未来教师的发展之本。教师只有“行”、“思”相长,方能从教学经验中淘取养分,获得更多的教学实践智慧。师范生属明日之师,是教育信息化走向纵深发展的生力军,对其反思能力的培养不能等闲视之,而要从微格教学做起。因此,教师教育者有必要对微格教学重新认识与定位,构建创新平台推进其教学功能的拓展、升级,为教师在“婴孩”期养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提供助力,并为教师今后的专业发展积聚元动力。

一 当前的问题与研究

现代教育思想、方法、手段的先进性、动态性,和微格教学理念、方法、手段更新的滞阻性甚至封闭化演奏着并不和谐的音符[3]。即使国内教育者们在这一领域的努力从未消减,但是他们所提及的方法、策略和工具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难估计不足,形成常态化的实践模式仍有待时日。

1 提倡的小组合作在策略实施上仍需完善、细化

微格教学利用小组协作互评的方式来开展教学[4],应从符合师范生的认知与发展特性着手,在实践中细化小组合作的方式、手段。微格教学使用课堂录像虽然解决了师生之间信息不对等的问题,也消除了师范生的教学反思易受选择性记忆影响的隐忧,但是如何让师范生在课堂录像里快捷地聚焦教师以及小组的点评信息,有待当前国内研究的进一步探索。

2 微格教学中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获得了足够重视,但缺乏开展反思的良策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教学方法对教学情景的依赖性,新手教师只有利用反思使理论和实践形成交流互动,使教学技能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开放的发展状态,才能从实质上提升教学实践。过去的经验是把视频上传到网上以期师范生能够课后自主探究课堂实践并形成教学反思[5]。但该方案的问题在于:教学反思的视频粒度过大,很容易使师范生迷失反思重点;教师的主导作用丧失,教师的点评也难以聚焦到特定的时间点或时间片上。

3 双主教学是微格教学倡导的模式,但缺乏强有力的基于教学情景的教师辅助

基于场域的教师自主发展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显著特点[6]。只有结合“工作情景”的引导,才能提升师范生对实践的深入理解,使师范生能够挖掘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决策、方式、方法在特定场域中的内涵。但是,当前的研究依然无法超越技术理性的束缚,认为师范生应按确定的行为准则来思考与行动,没有提供有力的基于教学情景的教师辅助。

二 泛视频标注师范生教学反思能力的三点突破

1 泛视频标注的产生与发展

费斯廷格认为,当一个个体做出一个与自己的态度不相符的行为时会引发不适,而消除由于态度与行为存在的矛盾而导致的不适的过程就是学习发生的过程。基于费斯廷格的观点,教师的反思可以认为是构建认知新平衡的一种形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此,师范生需要发现认知与实践相偏差的辅助工具来促进反思的发生。以此为出发点并结合当前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设计开发了微格教学视频标注系统。该系统历经三个版本,每个版本都在理念与技术上有所进步:第一版突出了“人”与“机”的交互功能,教师可以利用多粒度视频(视频粒度指通过时间点、段来决定不同长短的逻辑上的视频单位)来组织师范生的自主探究活动[7];第二版强调“人”与“人”的交互,利用视频为桥梁,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紧密相连;第三版设计了课堂视频的可视化以及课堂观察的向度多元化、自主化功能,以可视化描述课堂,使课堂实践一目了然。

纵观本系统,它已经超越了视频标注的原有定位。它把原来狭隘的对视频“点”、“片”的文字标注拓展到了问题标注、提示标注、学生提问标注、教学事件标注等方面,这种多元标注我们称之为“泛视频标注”。泛视频标注的创新设计就是希望能够为微格教学的深入发展提供新思路,为师范生的教学反思能力发展开辟新路径。

2 三个方面的融合与创新

(1)教学视频多层次解剖:从“微反思”到课堂“宏反思”的递进

一般而言,教学技能的习得体现了从小到大、从微观到宏观、从一组技能到多组技能的渐进提升过程。为了结合微格教学技能的习得特征,系统提供了不同视频粒度的反思对象,师范生可以运用不同的粒度对微格视频进行层层解剖,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挖掘视频的更多信息:①微观层面,当师范生观看微格视频时,可以对某时间节点进行标注。标注的内容呈现在视频的字幕区,如图1所示。这样,学生就能够快速地抓住教学技能方面突出的问题,如教态、手势、语调等。②中观层面,课堂是由师生交互的多个时间片段组成的有机体,通常每个时间片段都有一定的特征表现。在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两个滑块截取一个时间片段生成切片(也可以输入时间区间生成),它克服了传统操作模式下的种种弊端,如图2所示。③宏观层面,指的是一组或多组教学技能的综合使用。师范生可以通过对时间点、片的反思与分析,对中观层面的技能转换进行总结、深化,最终获得多组教学的宏观信息。

通过多粒度的视频观察与分析,师范生可以多视角、多层次地主动探究课堂实践,而主动探究的反思必将转化为潜在的教学技能经验[8]。同时,师范生自主创建网站内容的方式为视频与文字相结合的传播提供便利,也使微格视频的二次加工变得非常简单,用户不需要专门去学习视频剪辑技术,仅需在评论框中输入文字提交或选取一个视频段评论后便可对视频进行二次加工。这种师范生与视频的“对话”产生的内省,可以加快与之相关的教学实践的外显化过程。

图1 添加标注①A是标注内容显示区域,与视频播放同步;B是标注内容编辑区。注:本文涉及的人名一律隐去,下同。

图2 切片标注②A是逻辑视频切片选择区;B是切片标注展示与再播放区。

(2)反思支架多渠道构建:由“浅”向“深”层次反思的跨越

无教师介入的师范生的教学反思,其结果仅停于表面,不能形成深层次反思,反思内容多汇聚于技术层面,处于反思层次的最底层。教学新手观看课堂录像时很容易被卷入烦乱如麻的信息漩涡中,很难把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作进一步的信息加工,而这种信息加工恰是对实践经验的升华,因此他们在教学反思活动中需要来自反思指导者的帮助。通过反思支架来分析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视频,可以更好地形成和发展教学的积极图式,该图式也终将转化为提高教学的行动[9]。本系统提供了两种方式的反思支架渠道:第一种是教师在视频中的某个时间节点嵌入主观性问题或提示性标注,当视频播放到到指定的时间节点时问题便被弹出,学生根据问题反思;第二种是教师首先创建一个逻辑切片,然后在切片上附加主观问题,学生观看视频切片后根据附带的问题来反思教学,如图3所示。这样支持反思的方式有三点优势:①提供了更为科学的反思支架。如前所述,在学生对课堂把握不足、对学习不自信的情况下,如果有一位能切中教学要害的导师引导学生对课堂实践进行反思,将会增强学生反思的广度与深度;②使形成性评价方式更为便捷。支持师范生的技能发展需要相关数据作为佐证,来促进师范生的进一步行动。在系统中需要通过基于自主探究的反思、基于问题支架的反思和教学实践等信息的收集,来支持形成性评价。③问题+情境解决了教师与学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师范生可以根据问题,按图索骥寻求教学的解决方案。这种问题与情境相生的设计,既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又为教学理论走向实践架起了一座通达的桥梁。同时,系统功能的设计也考虑了学生与教师的主动交互,他们可以截取一段带有疑惑的视频向老师提出问题,教师则结合视频给予回答。

(3)自主反思的多向度设计:从“感知”到“量化”的课堂评价

反思型教师应具备善于观察课堂的特质,因此,学会反思应从学会观察课堂开始。有效的课堂观察方法具有客观性、目的性、可操作性等特点[10],同时也具有多向度特征。向度选取一般具有自主性,它决定于个人的研究兴趣。目前,可以借鉴的有效方法是弗兰德的师生互动系统和S-T课堂分析法,这两种方法尽管相当成熟,但有些方面如对某位教师语言应用特点的观察、对提问技巧的观察、对课堂管理方法的观察等却无能为力。

图3 切片与问题①A是教师选择切片生成问题的列表区域,B是学生提问按钮。

图4 可视化交互界面②A区域是用户自主生成的分析向度按钮列表,B区域是分析向度列表。

图5 系统生成的两种可视化图

传统的支持课堂观察的工具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工的统计,而具有可以直观反映课堂状况的可视化图表、以从宏观上去理解课堂内在组织逻辑功能的工具较为鲜见。在读图时代,利用图表来诠释复杂的课堂信息是表达呈现的回归,这种回归意义重大:首先,海量的数据只有通过可视化变成形象,才能激发人的形象思维[11]。数据的可视化可以为教学的决策提供参考,也可以使一些较为困难的教学推论变得简单。其次,课堂教学视频的可视化兼顾了课堂的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当教师创建观察课堂的主题时,教学视频中一旦出现既定好的、特定的教学事件,教师必须立即识别,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为敏锐的专业眼光,并能将理论投射到实践中。观察结束后,数据统计生成柱状统计图和点状分布图,教师可以通过数据的分布情况从宏观层面去辨别优秀课堂的特征。

本系统设计了课堂可视化的功能,处于发展期的师范生欠缺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对课堂的观察力和把握力不足,这个时期教育者应通过既定好的分析向度以任务的形式让师范生协作观察课堂,同时识别相应的特定教学事件并在时间线上点击按钮加以标记,如图4所示。当师范生日渐成熟,具备了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能把感兴趣的向度设计成不同的教学事件,系统就会为其自动创建相应的交互按钮,且按钮会被后台赋予编码值。系统依据操作记录,可为学生生成统计图和点状分布图,如图5所示。该功能既兼顾了师范生的起步期和发展期,又考虑了他们的成熟期,创新性地延展了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三结束语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反思与超越的过程。伴随着视频标注系统的逐渐成熟,教师利用视频标注实现教学反思与专业发展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关注的重要课题。数字化视频的可塑性可以为教学视频的重复观看、标注、编辑、重构教学事件提供便利,视频标注系统正是利用这一特性,使多媒体“可看可写”。它超越了传统意义的视频标注逻辑,利用文字、问题、提示、提问、教师课堂行为等对视频的时间节点和时间切片进行标注,解决了以视频为媒介的人机交互和人与人交互的问题;创设了以多粒度视频来自主分析的新环境,其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师范生的自主、合作反思。该系统还贯穿了从助发展到促发展再到自主创新发展这一条主线,兼顾了师范生的“草根”期与“专业”期,使焦点真正汇聚在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上,目标则落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上。

[1]杨明全.反思型教师:教师形象演变的新取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2,(9):50-53.

[2]周淑清.课程发展与教师专业[M].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21.

[3]刘鹂,安玉洁.微格教学的多元化架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5,(9):55-59.

[4]田秋华,刘晖.合作互动微格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3,(2):106-110.

[5]黄映玲,韦宁彬.从学生角度分析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环节现状[J].电化教育研究,2012,(9):116-120.

[6]赵明仁.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7]黄予,莫永华,何良全,等.基于HTML5的微格教学视频标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14,(4):66-71.

[8]Calandra B,Brantley-Dias L,Lee J K,et al.Using video editing to cultivate novice teachers’practice[J].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09,(1):73-94.

[9]Ann W P.I never saw that before:A deeper view of video analysis in teacher edueation[J].Teacher Educator, 1995,(2),138-156.

[10]陶建文.可视化技术成为一种新的认识方式的哲学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58-60.

[11](美)里德,贝格曼著.伍新春,夏令,管琳译.课堂观察、参与和反思(第五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10.

编辑:小西

勘误

我刊2015年第4期刊发的《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结构研究》(作者:易庆竑)一文的基金项目改为:

本文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慕课助推西部地区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439223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Using Pan Video Annotation to Cultivate Preservice Teachers’Reflection

HUANG Yu

(CollegeofComputer&InformationEngineering,GuangxiTeachers’EducationUniversity,GuangxiNanning,China530023)

Using video annotation to cultivate novice teachers’reflection is a new thought of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icroteaching as well as an effective way to facilitate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time.To achieve this goal,we have developed Microteaching Video Annotation System based on WEB independently.The current system provides diversified annotations which are made up of open-ended questions,prompts,questions of student, teaching events respectively.The system obtains integrations and innovations in three aspects:firstly,facilitating the novice teachers to leap from micro reflection to macro reflection based on multi-granularity video;secondly,promoting the novice teachers to shift the level of reflection from shallow to deep using interactive video as a bridge;finally, providing multi-level classroom observation perspectives and multi-layered individual reflective experience using resources visualization as a fulcrum.

pan video annotation;microteaching;teaching reflection;visualization

2015年6月17日

G40-057

A【论文编号】1009—8097(2015)12—0110—06

10.3969/j.issn.1009-8097.2015.12.017

本文为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Web视频标注系统’助力微格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4JGA164)、2015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Web交互视频支持下的师范生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研究”(项目编号:KY2015YB198)、2014年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科学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科学基金开放项目“教学视频语义获取及特征发现关键技术”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黄予,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理论与实验研究,邮箱为hy261@126.com。

猜你喜欢
微格师范生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Constructive Theory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微格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