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与出版业关系探讨

2015-10-13 11:40关文慧
中国出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流行语出版业网民

□文│严 励 关文慧

网络流行语与出版业关系探讨

□文│严 励 关文慧

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语言形态,很多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网民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网络流行语表现形式个性、多样,内容偏重社会生活和娱乐领域,具有多重内涵。传统出版行业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提供资源,网络流行语也在渗透和影响着传统出版业。传统出版业扩展了网络流行语的影响范围,延长了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网络流行语 出版业 传统媒体

出版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在不断加快,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4年8月发布的《2013~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4.8亿,87.8%的手机网民每天至少使用手机上网一次,其中,66.1%的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出版行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要开拓图书市场,必须重视网络和移动终端用户。而了解网民心理,吸引网民注意力,使用网络流行语必不可少。要利用网络流行语为出版行业服务,就要深刻了解网络流行语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和出版业之间的关系。本文以2006~2014年相关学术机构发布的最具代表性的网络十大流行语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网络流行语与出版业的关系。

一、网络流行语的概况

“语言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并非仅仅是一套约定俗成的符号和信号”。[1]流行语作为一种在一定时期内迅速传播并广泛流行的特殊语言,反映着不同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变迁,传递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等多元信息。

网络流行语,至今并无成熟、公认的定义。根据其传播源起、传播过程、传播特点,本文认为,网络流行语是指发源并存在于具有共享性和开放性的网络论坛、贴吧、博客、微博及聊天室中,并通过网友交流过程中的频繁引用、转载及再创作得以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的一种语言形式,包括语言符号、词语、短语或句子,是网民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2006年5月22日,“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教育部、国家语委首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本文中网络媒体流行语的研究样本即是参照《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2014)》[2](2005年报告中的“网络高频词语用字表”与本文所论述的网络流行语的概念并不完全一致,因而研究样本的选取从2006年开始)公布的年度流行语使用频率,同时结合各大网站发布的网络流行语榜单综合得出的年度网络媒体十大流行语。如表1所示。

二、网络流行语的话语特征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常用语言,经常采用特殊、有趣的表达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和娱乐领域的热点事件,往往有多重内涵,话语特征十分明显。

1.表达方式多样、个性

从表1所列出的2006~2014年各年度网络十大流行语可以明显看出,这些流行语的表达摒除了中规中矩的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主的客观呈现,取而代之的大多是一种有态度倾向的评论性质的、相对个性的短语或句子。

表1 2006~2014年各年度中国新媒体(网络)十大流行语汇总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个性化的话语,主要表现在其表达形式的创新上,很多流行起来的词语是在既有或以前没有的基础上演化或创造而来的。比如“蒜你狠”“杯具”“鸭梨”等流行语借助了谐音的修辞手法,以一种黑色幽默般的表达效果而广为流传。另外,很多网络流行语在网民的群体模仿下会渐渐演变成为一种形式统一的流行语体。比如,一句“元芳,你怎么看?”在网友的争相模仿下诞生了一个“元芳体”,一度成为网民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之一。

2.内容偏重社会生活和娱乐领域

网络媒体流行语由于其表达方式上的个性化和主观性,其内容所涉领域无法被简单地划分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以表1列出的2006~2014年各年度网络媒体十大流行语为参考对象,大体上可以把网络媒体流行语的内容分布归纳为三大领域:社会生活、集体心态和大众娱乐。

热点事件的高度概括类流行语如“正龙拍虎”“俯卧撑”等。这类表述大多源自主流媒体报道的、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事件,是新闻事件中官方的解释和态度的直接引用,或是能够高度概括事件发生的话语。集体心态的另类表达类流行语主要有“被××”“羡慕嫉妒恨”“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坑爹”等,这类流行语大多源自个别网民在网络上表达心情时的另类表述,因其无意间代言了某种集体心态,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心理认同,进而被广泛复制引用。大众娱乐类的流行语主要有“雷”“囧”“女汉子”等,这类表述大多是网民在交流互动时为了方便沟通并准确传递情感而自创的词语,因其能够将含义丰富的词语、短语简洁生动又饱含感情地表达出来而被众多网友使用。

3.表现形式体现多重内涵

许多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主观性的评论话语,主要是通过隐喻的使用来实现的。 “躲猫猫”“ 非常艰难的决定”“ 这事不能说太细”“打酱油”等流行语都运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换句话说,网络流行语隐喻修辞的使用,其实是赋予了词语一种特指的内涵。

比如“躲猫猫”一词原是妇孺皆知的游戏名称,但因云南省晋宁县看守所内发生的一起死亡事件被公安部门通报为狱中“躲猫猫”游戏发生的意外,这种解释难以使人信服,于是一场以“躲猫猫”为标志的舆论抨击热潮迅速掀起,“躲猫猫”也在2009年成为对真相表达质疑的流行代名词。又如“非常艰难的决定”“这事不能说太细”等如果放在其他的时代背景下,都仅仅是一句普通的话语表达,但正是因为在特定事实发生的基础上,其被公众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即特指公众对滥用公权力的一种戏谑和鄙夷。

表2 网络流行语在传统媒体的运用情况举例

三、网络流行语与出版业的关系

网络流行语不是无本之木,虽然在网络上产生和使用,但是其产生和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传统媒体尤其是出版业的影响。出版业与网络流行语之间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1.传统出版业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提供资源

表面上看,网络流行语起源于网络,在网络上经网民传播引起较大反响后才引起纸媒的关注。而细究其来源,部分网络流行语还是来源于纸媒,来源于传统出版行业。出版业长期担负着传播知识和文化的重任,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也是网络流行语产生的重要来源,只不过是图书的传播和影响力不及网络。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为网民发挥自身的力量提供了很大空间,这就无形中激励了网民掌握话语创造的主动权,因此这些词句一旦在网络上出现并引起注意,很有可能成为流行语。

如现在流行的“正能量”一词,就是出自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的图书《正能量》,是世界级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特的著作。

2013年,一对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的情侣,照片被贴在当地华人论坛上引起网友关注。两张照片,一张是中学时期,当时女孩略显青涩,头发不长。另一张两人穿着学士服,女孩长发披肩。有网友为此照片配文:“待我长发及腰,少年你娶我可好?”由此引发了网友大量的转发和仿写,成为2013年的十大流行语。这句流行语因美好的古典意境引起网友对其出处的强烈好奇心,经众多网友考证,最后发现其出自中华书局2008年5月出版的《十里红妆女儿梦》一书。该书是一本介绍旧时代女性所用器物的图书。原是古代男女之间表达爱慕的书信,因其蕴含着美好的爱情,被读者熟记并在网络上走红。

2.网络流行语对传统出版业产生广泛影响

2010年以前,网络流行语大多只是广泛地流行于网络空间,几乎不可能进入传统媒体。但是近几年,不难发现很多网络流行用语已经悄悄地见诸于报纸、图书等传统媒体。如表2所示,“给力”“打酱油”等网络用语曾经出现在《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党报上,在传统媒体和受众中引发了不小的轰动。201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及时收录了网络热词“给力”“被××”“雷”“山寨”等被普遍接受的新用法。

3.出版业延长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由以上两点可见,网络流行语话语系统正在改变我国传媒话语系统。但是由于网络时代,海量信息更新速度很快,因此很多网络上风靡一时的流行语,很快就成为明日黄花,被人遗忘。只有少数流行语能够为大众熟知,甚至进入词典,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的一部分。

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是否长久,关键在于其普及程度,如果仅仅在网络中使用,以网络信息的更新速度,将很快被遗忘。如“给力”等词,一旦进入传统出版行业的视野,就快速地在全社会普及,影响力扩大,生命力得到延续。由于传统媒体尤其是出版行业,有着严格的编校制度,对文字的规范要求较高,因此那些低俗、不健康的流行语会被过滤,那些能够准确、生动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字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流行语,才能成为相对稳定、常用的词语,才能得以长久使用。

四、结语

作为出版业等传统媒体,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网络流行语,对网络流行语的引入和使用,能够使出版业更贴近读者,贴近大众文化,促进数字出版、营销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从正面对网络流行语的健康发展进行引导,使其规范化,促进现代汉语健康发展,这也正是出版业传承文化、引导文化功能的体现。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学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一三研究所)

[1]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R].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猜你喜欢
流行语出版业网民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编辑的应对方法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出版业的新趋势与高校出版社专业发展的思考
南宋出版业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