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一部宏大的历史非虚构作品

2015-10-13 11:40□文│宋
中国出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论持久战敌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文│宋 强

《抗日战争》:一部宏大的历史非虚构作品

□文│宋 强

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120种重点选题中,王树增的《抗日战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位列其中。《抗日战争》共分三卷,每卷均有60多万字。从史料收集和研读开始,《抗日战争》写作长达6年之久。由于战场广阔,参战人数众多,抗日战争亲历者遍布各地。尽管如此,王树增还是尽可能地查阅文献、踏勘战场、走访战争的亲历者,采集、比对、甄别,力求真实。

这是一部宏大的历史非虚构作品,它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高度,用国际眼光审视中国抗日战争的发生、发展及结局。作者立足于全民族抗战的全局,客观、全面、科学地评价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历史地位作用,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中流砥柱作用,全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各阶级、各政党、人民各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一致,浴血奋战,不屈不挠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历史。

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在讲抗日战争历史的时候,国共两党的矛盾成为影响客观呈现的重要因素。王树增在《抗日战争》中,摆脱了这一思想的束缚和限制,他站在全民族抗战的角度,从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立场出发,全面反映了中华民族为反抗外敌侵略。团结起来一致抗日的伟大历史。“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在抗日战争过程中,整个中华民族表现出的“不屈服”精神值得我们深深铭记。在王树增看来,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不管国民党的军队在正面战场打得多糟糕,只要他们是在抗日的、是在拯救民族危亡的,都值得我们尊敬。如果对某一方面有所偏废,或者故意遗忘,那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是对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的不尊重。

书中对国民党正面战场进行了详细描述,记录了每一场重要的战役,从卢沟桥事变开始,到淞沪会战、平津作战,等等,都有详细描写。在王树增看来,《论持久战》成为整个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让日军没有“后方”,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真正原因。无论日本侵略者的国力军力有多么强大,中国共产党也决不会屈服。中国共产党的存在,保证着中国“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蒋介石高度认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在他的许可下,《论持久战》得以在全国印刷发行。白崇禧也认为其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方略”。

在王树增看来,之所以说日军对中国的占领是“名义上”的,指的是侵华日军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后方。中国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于广大的敌后战场,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创建扩展抗日根据地,不惜代价不间断地战斗,为的就是把日本侵略者的“后方”变成前线,令敌人每一分每一秒都要为其侵略付出代价。

2015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对于王树增《抗日战争》的问世,我们感到很欣喜。它的客观和全面,足以帮助我们走进历史深处,抚摸中华民族在抗战8年之中留下的伤痕,提醒我们汲取历史教训,让我们的民族强大起来。

(作者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论持久战敌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毛泽东的两篇《再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毛泽东《论持久战》是指导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华北敌后国民党军的游击战及其失败
奋勇战敌后 担当主力军——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
论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
坚持中原敌后抗战的李先念
“七七”全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