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六要”“六不要”

2015-10-14 16:40李成宝
新课程·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六要形式主义创新思维

李成宝

摘 要:在新课改理念指引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早已走进课堂。作为一名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合作学习;形式主义;创新思维

一、把好“异质”分组的原则,合理组建小组,不要让学生随便凑在一起进行学习或讨论

在以前的小组活动中,我只是让前后左右的学生随便凑在一起进行学习或讨论。结果个别平时成绩差或个性内向孤僻的学生,此时更是形单影只,而个别活泼的学生则“人丁兴旺”。如,在一节“圆锥的体积”课上,我让学生在小组内研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有一个小组的几个学生恰好基础都较差,平时又不爱说话,在巡视中,我发现他们虽然都围在了一起,但一脸茫然,无所适从。再看别的小组,有的用水,有的用沙子,在认真地做实验,兴趣盎然。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全班学生根据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分成若干四人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民主选举一名小组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补充,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促进了全班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确立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不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以前的课上,小组学习时教室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但深入小组细听,有的小组正为任务的分配争执不下,有的直到我已经叫停,还未真正开始学习,更有甚者小组内兴致勃勃讨论的内容早已离题万里。看似场面热烈,实则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根据每个小组的学生特点进行了任务分工,安排好组员各自的任务,明确告诉学生,四人小组在学习时要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小组长负责组内所有成员都要认真参与学习过程,小教员负责帮助组内学习困难的学生,让他们能顺利参与小组学习,汇报员负责复述小组的答案或结论。这样,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会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

三、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不要任其自然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麻雀会”,叽叽喳喳一阵后,什么效果也没有,根本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用“探究、合作、交流、评价”的方法,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1)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然后进行独立探究,教师在组内巡视,发现问题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3)各小组进行交流,对有疑问的地方集体研究,最后通过交流探讨,教师指导,达成共识,得出结论。(4)对小组各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以此激励学生下次能进行更好的合作。

四、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不要随意让学生合作学习

如,在“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上,我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如何给圆柱做一件合体的“外衣”。一些学习好的学生早在上节课就已掌握了圆柱的侧面展示图,所以,他们抢着当起了“主力”进行操作,一件合体的“外衣”很快就做好了,但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根本无暇思考不明就里,也只好跟着“蒙混过关”。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独立动手操作,然后再小组合作。这样,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由于有了独立思考的时间,知道了解决问题的难点,因此,在合作交流中,也就会有所受益。在合作学习中,由于伙伴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不均等,优等生往往扮演着主角,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只不过由以前的依赖教师转变为依赖伙伴。因此只有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才有可能给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思考进步的机会,避免使小组合作成为个别学生表演的场所。

五、注意合作学习内容的价值,不要搞形式主义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公开教学中,教师为了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常会提出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让小组合作交流,这样看似课堂气氛热烈了,实则毫无意义,失去了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合作学习时,合作讨论的问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合作内容要有价值。如果有些内容不适合通过合作交流来解决,就让学生独立完成。只有非群体力量不能解决的问题,才让学生合作讨论,学生在解决时才会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并会有一定的成功感。二是要有一定的难度,并有一定的梯度,如果内容过于简单,其合作学习的价值不大,也就不会引起学生积极探究,进行深层次的感悟与体验,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有时还会趁机聊天。

六、合理控制讨论时间,不要过长或过短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绝不能为了赶教学进度而把其挤掉。过短的时间,既会使组内成员交流讨论流于形式,造成部分成员没有时间参与,又会使组内成员不能充分发表见解,如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只给组内成员留一两分钟的时间,他们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达不到预期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的效果,过长的时间,也会使组内成员交流讨论偏离主题,或使其厌倦无所事事。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可能会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教学效率的低下,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达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根据交流讨论的内容,灵活地调控组内成员交流讨论的时间,既要避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来去匆匆,草草收场”,更要避免强行给学生设“圈套”,不允许学生有所偏离或“另辟蹊径”,限制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要在合作学习型课堂上,努力挖掘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使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真正成为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

参考文献:

陈向明.小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03(02).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六要形式主义创新思维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做好班主任工作“六要”
初中生思想教育“六要”谈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