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

2015-10-14 16:40罗荣富
新课程·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成就动机激励理论教育模式

罗荣富

摘 要:目前,大多数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不高,导致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在日常的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积极地探究和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调动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热情,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促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从三个方面探究了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认同,将团队合作教学模式引入思政课教学中;激发求知欲望,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成就动机,完善就业指导教学体系。

关键词:激励理论;教育模式;求知欲望;成就动机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就必须加深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知,不断地改革教学的方法。激励理论来源于现代企业管理领域,企业通过激励手段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目前,激励理论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管理学和心理学两个领域,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认识到了激励在教育中的效能。思政课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认知过程,它对“知行合一”的要求比其他学科更高,因此在日常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促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增强。下文中,笔者探究了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认同,将团队合作教学模式引入思政课教学中

实践证明,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都有受到尊重、被认同的需求,作为一线的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地改革教学方式,将团队教学、师生合作、生生协作的教学方式运用到教学中,从而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匮乏,而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采用团队合作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夠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提高。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体精神,注重发扬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优良传统,使学生成长为集体荣誉感较强的人;其次,教师要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正确、及时的引导,使学生掌握交流的技巧,且乐于、善于分享。团队合作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一切教学内容,教师采用团队合作的教学方式时要以高校的自身条件为依据,选择恰当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自己与他人、自己与集体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制订的学习目标不恰当,不能够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使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不利于提高学习兴趣。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出现了“教师‘喂一口,学生‘吃一口”的现象,导致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不能够完成知识的内化,更不可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作为一线思政课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调查研究,大多数的高校思政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作为一线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着手,改变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锻炼学生的思维。从教学内容来讲,教师要将课堂的教学内容联系社会热点或者实际生活,避免将思政知识点孤立展现于学生面前,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了解知识间的衔接点。从教学方法来讲,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改革教学方法,将思想训练的内容引入思政课的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联想、批判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放飞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跳出知识性的框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主动地完成认知过程。在高校思政课中,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如,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另外,教师要注重思政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破除思维定势,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优化知识结构的目标。在思政课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为学生构建实践平台,增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促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激发成就动机,完善就业指导教学体系

目前,高校学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因此教师要本着满足学生谋生的需要、被社会认同的需要以及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原则,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也要立足于这个目标。换言之,在思政课实践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就业技能。由于目前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产生了焦虑情绪。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将就业指导方面的内容贯穿于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例如,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式,了解国家关于就业和创业的方针政策,了解改革的方向和步骤,引导学生找到合理的位置,避免出现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现象,促使学生的就业率得到提高。假如缺乏这方面的引导教育,学生就很有可能出现悲观或者妄自菲薄的心理,从而出现动机缺乏,不利于就业技能的训练和积累。另外,高校思政课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就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从而积极地投身到训练和学习中,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

综上所述,学习动机是学生学好思政知识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激励理论,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目前,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性,且能够将激励理论运用到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构建完善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参考文献:

[1]李晓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中外企业家,2014(26).

[2]吕雪.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中的应用[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2).

[3]司林波,谢中起,李春林.基于合作能力培养的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探索.以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为例[J].教学研究,2014(05).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成就动机激励理论教育模式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的运用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成就动机对体育学习促进作用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分析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英语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