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西高等职业教育转型研究

2015-10-15 00:44秦培林唐若茹石铁峰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新型城镇化

秦培林 唐若茹 石铁峰

【摘 要】分析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和广西高职教育发展状况,提出广西应按照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要求对高职教育进行转型调整,优化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建立和完善高职教育转型的多元化保障体系。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广西高职教育 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004-02

目前我国处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支撑。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完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区域城镇化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也迫切要求当地职业教育进行新的改革和创新。

一、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

城镇化,是指以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职业转换,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新型城镇化之所以“新”,其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种“四化”同步的发展战略,既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2013年,广西城镇化水平已达45%,比2012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广西城镇化建设尽管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与全国相比,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较为落后。一是城镇化总体水平低。2006年广西城镇化水平才突破30%大关,仅为34.64%,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低9.26个百分点。二是城镇化结构不均衡。目前,广西大城市少,中等城市规模小,经济实力普遍偏弱。三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资金的制约,市政设施缺乏,公共设施落后,服务能力较弱。四是产业支撑力度弱,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动能不足。产业是城镇化的发展动力,是吸引人口和集聚人口的载体。但目前广西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产业发展滞后。

2010年12月,广西区党委、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化跨越发展的决定》立足区情,要求“合理分配城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城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改革现行户籍制度”等,明确提出在城镇化进程中要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构建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化跨越发展的决定》以及后续陆续颁布的20多个配套文件,描绘了广西城镇化建设的蓝图,明确指出了要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广西城镇化建设需要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广西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职教育重视不足,整体布局不合理。长期以来,由于在社会中有着根深蒂固的鄙薄技能型人才和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存在“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倾向,因此,人们对职业及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未能引起当地一些领导和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各层次的职业教育各自为政。由于缺乏政府层面的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职业教育之间衔接不连贯,结构发展不均衡。

广西高职教育的整体布局不尽合理,与高职院校的变革背景有一定关系。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以来,广西依照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工、商、农、林、医、师等多个行业成立行业性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主要解决各行业生产建设需要和升学的需要,当时行业性的中职学校基本上是隶属行业管理部门,这与计划经济的背景密切相关。现在的广西行业性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是在广西办学实力较强的行业性职工大学或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上转制或升格而来。由于广西高职院校变革的历史原因,造成了多头管理现实情况,导致统筹乏力和现有资源难以充分利用,难以形成整体优势。

(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缺乏规划和区域特色。近年来,广西一些高职院校扎堆办热门专业,这是一种比较功利的短视行为。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抢生源,办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能够吸引学生就办什么专业,至于投资高、周期长、见效慢的专业就无人问津。这样,直接为本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专业不全,与经济建设结合紧密的专业较少。新城镇化背景下,广西亟须培养一批适应本地区城镇化建设需要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如涉及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专业,城镇规划、勘察设计、建筑工程、园林绿化等方面的急需人才;同时,从事城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人员培训也比较薄弱,应以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研发体系,加大对城镇化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

(三)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投入不足。广西高职教育发展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从高职院校自身来说,广西是全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拨款仅有的几个省份之一,学院收入的70%主要依靠学生学费、住宿费,因此,学院的运行和设施投入基本取决于生源,如果招生困难,就面临生存的问题。近年来,广西非中心城市的职业院校招生已面临严峻的挑战。为解决经费问题,广西行业高职院校学生学费普遍都在6000元到8000元,是全国高职生学费最高的省份之一,而广西家庭人均收入在全国排名相对落后,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职业院校学生中约80%属于贫困家庭子女,他们的家庭承担着职业教育的较高学费。

另外,从外部环境来看,广西的区情是经济总量偏低,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处于轻视职业教育的社会环境之下,广西行业性高职院校很难从行业企业中得到资金的赞助。在广西经济领域中,传统产业还占主导地位,经济效益较低,职工收入人均居全国人均下游水平;由于经济较落后,处于学历弱势和毕业时间较短、多数还处于社会基层打拼的校友极少有大作为,国外著名大学有大量的校友捐赠的现象在广西高职院校中很少出现。另外,高职院校本身师资紧缺、科学技术服务能力薄弱,缺乏通过社会服务获得大量收入的能力。

这些问题的存在,从表面上看,是广西高职发展中不可避免出现的问题;从深层次看,则是面对城镇化步伐加快,广西高职教育呈现的一种被动发展的局面。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西高职教育转型的策略

在广西,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我们要按照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要求,以人为本,使广西高职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新型城镇化进程下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按照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要求,对高职教育进行转型调整。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在这种剧烈的变革和重组过程中,职业教育必然与新型产业密切呼应。因此,结合广西各地历史、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针对经济社会实际发展中存在的差异,高职教育应进行分层次、有侧重的开发,注重整体布局和规划。尤其要注意理顺对高职院校的管理问题,转变原来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局面,从制度源头上保证隶属和管理问题。可以采用分步走方式,一是建立合理的对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机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行政措施。自治区级政府层面要有专门负责统一管理教育、行业厅局和劳动部门等几个部门的业务主管,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部门之间在管理高职过程中的内耗和扯皮。二是建立自治区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委员会,由各类产业的行业协会、知名企业代表、知名高职教育机构的代表以及高职教育的研究机构和知名专家组成,作为自治区高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补充,统一研究解决广西高职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将行业厅局主管的高职教育全部归并为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二)围绕广西主导和特色产业,优化高职教育专业设置。高职教育的转型动力和方向是配合广西主导和具有本土特色的经济产业转型,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队伍,使高职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中体现自身的功能和价值。这样,技术产业、节能环保、资源能源、交通运输、房地产建筑、高新科技、金融、旅游餐饮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正在形成,而且传统产业的比重逐渐降低。在规划高职教育专业时,我们要注意围绕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变化,专业设置要由传统型转向新兴型专业发展。各高职院校要围绕广西的主导和特色产业,调整传统专业,培植新兴专业,力求错位发展,做优做强,形成特色。

(三)建立和完善高职教育转型的多元化保障体系。高职教育的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各级政府要重视职业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坚定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和信心,充分认识到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高职教育在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以彻底扭转职业教育不如普通教育的思维模式。另外,职业教育的发展还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改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增强当地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应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新机制,自治区政府要增加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投入,制定出台广西高职院校学生生均经费标准,并督促高职院校按标准投入经费,切实落实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各项规定。最终形成以政府为主体,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参考文献】

[1]董蕾.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探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4(1)

[2]李培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刘玉照,等.社会转型与结构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李鹏飞.推进城镇化建设中的高等教育问题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Z165)

【作者简介】秦培林(1966- ),男,广西桂平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副教授;唐若茹(1984- ),女,广西河池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讲师;石铁峰(1962-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党总支书记,教授。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新型城镇化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浅论地方高师音乐学专业转型发展与改革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